建安二十年八月,孫權正式進攻合肥。
此時天下的形勢跟曆史上決然不同。
曆史上曹操征關中,敗韓遂馬超,南征張魯。
張魯投降,曹操得到漢中,威逼巴蜀。
那個時候劉備才剛剛得到蜀中,統治遠稱不上穩固。
因此為了給曹操東線壓力,於是與孫權商議,歸還部分荊州領土給孫權,以換取孫權出兵。
當時雙方約定,湘江以西歸關羽,湘江以東歸孫權,二人劃江而治。
孫權得到了好處,且曹操淮南確實空虛,十萬對七千,優勢在我,哪有不出兵的道理?
於是選擇浩浩蕩蕩出兵,攻至合肥城外,成就張遼千古美名。
而今天大不一樣。
劉備手握完整的荊益,並且敢於出兵關中,扼製曹操發展勢頭。
此時韓遂馬超有割據之心,也怕劉備來奪他們的地盤,所以選擇獨自麵對曹操。
結果就是二人被打得大敗,逃奔西涼苟延殘喘,並被迫與劉備結盟,引劉備軍入關中和曹軍相持。
劉備雖然調集了部分荊州兵馬入西川,但卻隻是帶走了約三萬人馬。
其中劉磐軍北上至江陵,荊南五郡各郡留下部分郡兵防守,五萬江夏水軍和一萬多趙雲部依舊鎮守江夏西陵。
沉晨八萬南陽軍由文聘、呂常等人率領,約五萬人駐紮在葉城、宛城一帶,與曹操在潁川、汝南一帶的約十萬人馬進行對峙。
章陵南郡等地分散了一萬餘郡兵,沉晨自己則領兩萬人寇略武關。
因為劉備帶走的兵馬是原來南郡的兵馬,所以劉磐要去鎮守江陵一帶,以彌補南郡的防禦力量空虛。
自此荊州二十萬大軍,隻有荊南的力量被抽調了一些,南陽郡和江夏水軍主力依舊還在。
隻是由於荊州主力抽調較少,益州的兵馬又不多,再加上從巴蜀出漢中進關中路途遙遠,道路艱難,人拉馬運,時間慢,消耗多,後勤壓力大。
這導致在關中方向,劉備可以調用的兵馬不過原來漢中的五萬人,遠不是曹操的對手。
而孫權那邊也已經得知了消息,知道劉備僅僅派出了關羽軍五萬人出褒斜穀駐紮在五丈原,被曹軍壓著打。
那劉備為什麼不多派點兵過去呢?
還不是忌憚自己。
所以孫權知道,如果自己不出兵的話,劉備極大可能會選擇保持現狀,坐視韓遂馬超敗亡,曹操得到關中西涼。
畢竟荊州是他的根基,萬一趁著他主力出動的時候,孫權在後方搞事偷襲,那可就不太妙。
於是在這種半威逼半就範之中,孫權被迫選擇進攻淮南,以取信劉備。
這是他最後的機會了。
那麼偌大淮南,要攻打那裡才能把整個淮南據為己有?
合肥,變成了唯一的選擇。
雖然淮南是一片廣袤平原區,走陸路也可以。
但江東強於水軍,步騎較弱,在平原上與曹軍打仗並不明智。
除此之外,還有後勤考慮。
當時曹操在淮南采取的辦法是堅壁清野,將長江以北,淮河以南的百姓全部遷走,製造了十餘萬平方公裡麵積的無人區。
如果孫權選擇走陸路,繞過合肥,攻打河南曹操腹地,冗長的補給線,加上後方合肥守軍的襲擾,不能掠奪百姓補充物資,他將會陷入極大苦戰。
到時候若是在河南被曹軍迎頭痛擊,勝率必然不高。
所以他隻有一條路可以選。
那就是經濡須水進入巢湖,攻下合肥之後走施水、肥水、壽春進入淮河流域。
這樣走水路不僅大大減少了運輸糧草的成本,而且由於船隻運輸可以日夜兼程,大大提高了機動性,遠比走陸路強得太多。
唯一的問題就在於,合肥卡在這條運輸線的道路上,如同秦嶺當中的關隘一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但即便這關隘再難打,孫權也得硬著頭皮上。
何況現在孫權必須要把兵力壓上去,讓劉備認為他已經沒有兵馬再偷襲荊州,所以還得大張旗鼓,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將合肥裡三層外三層包圍起來。
於是在這種情況下,孫權出兵了。
八月三日,孫權親自率軍沿濡須水道北上,船隊遮天蔽日,將寬闊的水道擠滿,前軍中軍後軍連綿數十裡,船帆遮天蔽日,號稱十萬,過巢湖,直奔合肥而去。
這一日的天氣陰沉沉的,合肥城坐落在巢湖西北岸,卡在了巢湖入施水的河道口施口,巍峨城池高大,城中曹軍秩序森然地巡視著城防。
作為淮南前線,合肥的地裡位置極為重要。曹操雖然並未在此地布置重兵,但自然也有他的考慮。
首先是後勤。
現在曹操的後勤壓力也很大。
南陽前線,荊州兵神沉晨虎視眈眈,他不得已布下重兵。
兵馬一多,人吃馬嚼,每日消耗糧草以萬石計,從後方運送糧草過來成本太多。
所以需要當地百姓耕種,奉養軍隊糧草物資。
而且曹操也不能遷移潁川汝南的百姓,一是他與潁川世家關係密切,沒法動潁川世家的基本盤。
二是遷移了也無處可去,自從他與兗州世家妥協之後,兗州世家一直在防備潁川世家,不允許潁川派係入兗州。
因此目前隻能維持現狀,每日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來抵禦沉晨。甚至這裡大多數兵馬也都要耕作,算是半屯田半戍邊,以備南方。
而淮南百姓遷移至河南之後,淮南十餘萬平方公裡已經成為了荒無人煙的曠野,如果在淮南前線布置的兵馬太多,每日從後方押運大批糧草,長途跋涉,耗費巨大。
所以隻在合肥放置七千人,在城內放足夠的糧草。
隻要這七千人能夠擋住敵人一兩個月,鄴城陳都的軍隊就隨時可以過來馳援,從而節省大量人力物力。
其次是曹操也確實沒多餘的兵力了。
北方幽州要鎮守,鄴城大本營,陳都天子居所,河南與南陽的對峙前線,都要布置重兵防衛。
因而等他帶著主力去寇略關中的時候,他已經沒有彆的兵馬。
不過總得來說,曹操的布置還是很厲害。
他算準了孫權隻能打合肥,因此就派張遼李典在合肥駐守,隻要張遼李典能夠堅守一月,足夠後方援軍趕來。
而孫權自然也知道這一點,所以他也打算兵貴神速,立即把合肥搶下。
這樣一來,曹操在關中無計可施,他就可以一邊取信於劉備,一邊從容給曹操寫信議和,兩頭討好,以為將來偷襲荊州做準備。
此刻秋風蕭瑟,巢湖卷起蕩漾清波,駐紮在湖岸的曹軍早就注意到了湖上的浩蕩船隻,連忙回去預警。
合肥城中蕩寇將軍張遼、破虜將軍李典以及護軍薛悌領七千人鎮守,得知孫權大軍到來,張遼李典薛悌等人連忙開會商議。
張遼李典素來不合,二人其實是平級關係,誰也奈何不了誰,也互相不聽從對方的命令。
所以為了避免二人因內鬥耽誤軍機,曹操特地留下了護軍薛悌從中調和,並且離開之前,還留了一封信給他,要他在孫權攻來的時候打開。
薛悌到了府衙之後,自己坐在了主位上等著張遼李典過來。
彆看張遼李典都是將軍,但薛悌的官職全稱叫做中護軍督軍,建安十二年的時候曹操就置了中護軍督軍,為諸將統帥。
如護軍趙儼,就曾經統領過於禁、張遼、張郃、朱靈、李典、路招、馮楷等七路兵馬。
後來曹真、司馬師等人都做過這個職務。
曹魏九品中正之後,這個官為四品,而張遼李典的將軍職為五品。
包括曹操曆史上去征張魯的時候,也是把密信交給薛悌,而不是張遼、李典、樂進三人。
所以薛悌在曆史上雖然名氣沒有張李樂三人那麼大,但實際上是三人的上司,目前鎮守在合肥城中為諸軍主將。
過了片刻,張遼李典進來,拱手說道:“護軍。”
“二位將軍請坐。”
薛悌伸手示意他們坐下。
“謝護軍。”
二人懶得看對方一眼,各自坐到了薛悌左右下方。
薛悌環視二人說道:“二位將軍,剛剛前方斥候來報,孫權領大軍已至施口,即將登船靠岸,進至合肥,預計明日便可到城下。”
換源app,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哦?”
李典沉聲說道:“那應該即刻派人送信往壽春求援才是。”
“不急。”
薛悌擺擺手,從懷中取出一封信件,對二人說道:“丞相在離開淮南之前,早就留下了書信一封,說是若孫權來攻,便打開來看,請二位過來。”
張遼李典就湊近到薛悌桌桉邊,薛悌拆開信封,打開信件,就看到上麵有曹操的親筆留言。
“若孫權至,張將軍出戰;李將軍守,護軍勿得與戰。”
“出戰?”
李典驚愕道:“難道還要出城與孫權交戰?”
“哼。”
張遼冷哼道:“既是丞相之令,就必有其意。你若是怕了,便好好留在城中守候便是。”
李典瞥了他一眼,沒有作聲。
薛悌遲疑道:“隻是孫權號稱十萬,來勢洶洶,出城交戰,恐不能勝。”
“丞相遠征在外,等丞相援軍到來,孫權早就已經攻克我們。”
張遼說道:“是以丞相讓我們在孫權軍尚未集結之際,出城與之交戰,重挫他們的銳氣,也借此安頓軍心,這樣合肥就可以守住了,成敗之機,在此一戰。”
薛悌就沉吟道:“將軍之言有理,丞相素來料事如神,有此安排,自是知道如此方能應對,將軍要多少人馬出城與孫權鏖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