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餘年前,雲南滇池之濱,有一古老國度崛起,司馬遷在《史記·西南夷列傳》中稱其為“滇國”。據《史記》記載,滇國大約存續於公元前278年至公元115年,然據現代考古,其曆史或可追溯至更早時期。
滇國者,乃中國西南邊陲古代民族所建之王國,從興起、繁盛直至衰亡……走過了500多年的曆史。其曾因出土“滇王之印”而震驚考古學界,又以絢爛獨特之青銅文化而聲名遠揚。
據傳,戰國時期楚國將軍、楚莊王之苗裔莊蹻,乃古滇國之締造者。楚頃襄王當政之際,莊蹻統率楚軍攻下巴郡與黔中郡以西之地,攻占滇地。而後秦國進襲楚國,莊蹻難以回歸,遂於滇地稱王,創立滇國,定都於今昆明市晉寧區晉城鎮。此乃有史料可考之中國內地首開雲南邊疆之曆史人物。
而“雲南”之名,何以來之,或可考《滇略》“有彩雲見於白崖,遣使跡之,乃置雲南縣”。《雲南通誌》也說“元狩間,彩雲見南中,遣使跡之,雲南之名始此”。
莊蹻入滇,實乃戰國時期楚國向西南拓展影響之舉,此傳說素被視作民族團結之豐碑,增進了西南與內地之民族情感。
然而,據毋波國王所述,古滇國曆史悠久,其起源可追溯至數百年前古句町國的分裂。
彼時,百濮部落分裂為三,形成三個部落聯盟,由三兄弟各自統禦。三部落聯盟各自結盟為邦,興集市、築都城,自邦族社會邁向邦國社會,初顯國家之雛形,繼而演化為相鄰之句町國、古滇國與夜郎國。
後因甘青高原之羌人及源自太行山麓之氐人民族融合後加入,古滇國益發強大,其原著民即為氐羌人和濮人,亦可謂皆為羌人之後裔。直至後來,莊蹻率楚軍攻占滇池等地,“滇國”方正式立國,為外界所知。
東女國女王擁中拉姆亦認同此說,據聞現任青羌滇王乃莊蹻之晜孫嘗羌,其無意理政,常外出遊曆,遂將攝政之權委於其舅嶺嶺甲布。
嶺嶺甲布或為霍光所收買,對漢廷恭順至極,遂應允滇國被收編為漢朝一郡(益州郡),繼而漢廷遣郡治官員及軍隊,且已實際接管滇國,然因始終未能尋得“滇王之印”,故漢廷治滇難以“名正言順”也。
而帝賀接下來要尋覓的“青晶”,實際上是源自於原句町國分裂出去的濮人所傳承下來的。然而,要想找到這神秘的“青晶”,就必須先找到嘗羌。可問題在於,嘗羌已經失蹤很長時間了,至今都沒有人能夠找到他的下落。正因如此,“青晶”如今究竟在何處,也就成了一個無人知曉的謎團。
(鏡頭切至金蓮山)
於撫仙湖(中國最深的淡水湖)以北三裡之處,有一座“聖山”,遙瞻之,其宛如一朵綻放的金蓮花,周邊村民恭稱其為“金蓮山”。(距益州郡治所,即今之昆明,約一百二十裡地)
村民們或許並未察覺到,不知從何時起,金蓮山上悄然多了一位麵容滄桑、仿佛從遙遠之地雲遊歸來的山僧。這位山僧遠離塵世的喧囂,摒棄世俗的浮華,獨自置身於這片寧靜的山林之中,一心追求著內心的道。
他身著一襲破舊的衲衣,這衲衣早已被歲月侵蝕得褪色,但卻透露出一種古樸而堅韌的氣息。他的居所僅僅是一座簡陋的茅庵草舍,隻能勉強遮蔽他的身形,但他對此毫不在意,反而在這狹小的空間裡找到了內心的寧靜。
山僧常常直麵峽穀山澗,極目遠眺,那遼闊的視野讓他的心境也隨之開闊起來。清風拂麵而過,帶來陣陣涼爽,他的心境如同那平靜的湖麵一般安寧。他的身姿閒適而沉穩,仿佛與周圍的野莽荒蒿、岩壑林穀、青巒白雲融為一體,共同構成了一幅清幽的畫卷。
他與山花爛漫相伴,那絢爛的花朵在他身旁綻放,為他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麗的色彩。他喜歡在鬆間的白石上靜坐入定,讓心靈在靜謐中得到滋養。寒溪中的清泉是他的生命之源,他每日都會去汲取那清澈的泉水,感受大自然的恩賜。
山僧的生活簡單而充實,他每日都會滿懷欣喜地敲擊著木魚鼓,那清脆的聲音在山間回蕩。他邊哼唱著不知名的般若慧曲,邊記錄著一些感悟和心得,仿佛在與天地對話,與內心的道共鳴。他的樣子顯得十分自愉自樂,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對外界的紛擾毫不在意。
他不僅常常在撫仙湖畔輕聲吟唱那悠揚的佛歌,而且還會將這些美妙的旋律唱給村裡的人們聽。每一次演唱,他都會專注地觀察著村民們的反應,仔細聆聽他們的意見和建議。
他會微笑著詢問大家是否能夠理解他所唱的歌詞,是否覺得這佛歌動聽悅耳。他對村民們的反饋充滿了期待,希望能夠從他們那裡得到最真實的評價。
此外,他還會進一步探討一個有趣的問題:如果用歌曲和音樂的形式來講解佛經,是否會更容易被村民們所接受呢?這個想法源於他對傳播佛法的熱情以及對村民們理解能力的關注。
他心裡很清楚,對於此地那些擅長歌舞的眾多部族而言,傳統的講經方式或許會略顯枯燥且不易理解。而通過音樂這種更具感染力和親和力的媒介,或許可以讓佛法更加貼近人們的生活,讓村民們在欣賞美妙歌聲的同時,也能領悟到其中蘊含的智慧和哲理。
第五空間的胡文元道長又跳出來了,這次他為讀者朋友們提供如下訊息:
於金蓮山後一公裡處,有一處舉世聞名的古生物學聖地——帽天山(澄江地區)。
澄江動物化石中的雲南蟲、撫仙湖蟲、三葉蟲等80多種化石,乃是世界上目前所發現的最為古老且完整的軟體動物化石群之一,向人類展現了距今約5.42億至4.85億年前寒武紀早期的世界,被譽為“世界近代古生物研究史上之罕見”和“二十世紀最驚人的科學發現之一”,堪稱國寶,是揭開寒武紀“生命大爆炸”奧秘的關鍵所在。
在遠古之寒武紀時期,澄江地區原為一片淺海,後因火山噴發之驟起,方才形成如今這般豐富壯觀之化石寶庫。
胡道長的言外之意,就是海底龍族自“龍宮”遷徙至哀牢山地區的可能性是存在的。這算是對個彆讀者質疑海底龍族一事的回應。且不爭論之,讓我們先回到東女國的王庭。
(鏡頭切回美人穀東女國王庭)
據墨癡所言,其曾於金蓮山稍作停留,聽當地自曼尼普爾遷回之九黎部落苗裔村民講,自金蓮山始,有一古道,可通曼尼普爾,乃至遙達天竺。然因西南之地部族繁多、山高林密、瘴氣橫行,素被視作險徑,極難安然走出大山。
一聽說金蓮山有古道可通曼尼普爾,帝賀雙眸微凝,心中念起熊羌及其女熊倩,仍欲日後往曼尼普爾尋之,此次當探聽明白前往曼尼普爾的路徑。帝賀須臾決定,待祭罷紅衣,即刻啟程赴金蓮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