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迅速收回思緒,臉上露出一個略帶感慨的笑容,巧妙地回答道:
“唉,都是以前的老黃曆了,沒逃荒之前,在縣裡給那些大戶人家、地主老爺們乾活的時候,接觸過。他們莊子大,需求多,各種窯口,磚窯、瓦窯、炭窯甚至瓷窯都有,請的老師傅也多。我那時候年紀小,好奇,就喜歡湊上去看,幫把手,問東問西的,聽得多了,看得多了,也就記下來一些皮毛。沒想到,如今倒真派上用場了。”
他這話說得半真半假,既解釋了他知識的來源,又模糊了具體時間和地點,更強調了是“看”和“聽”來的,而不是專門學的。
如今大家背井離鄉,具體是哪個縣、哪個地主家,根本無從考證,顯得合情合理。
再說了,原身從十五歲起,就經常被謝老太趕去縣裡乾活,也是見識過不少活計的,積累點經驗,也說得通。
姚大姚二和周圍的漢子們一聽,頓時恍然大悟,臉上露出了“原來如此”的表情。
“怪不得廣福哥懂得這麼多!”
“原來是在大戶人家見過世麵的!”
“哎呀,這可真是咱們桃源村的福氣啊!”
疑慮儘消,取而代之的是更深的信任和佩服,謝鐵匠更是大聲道:
“廣福哥見過大場麵!咱們就按廣福哥說的乾!準沒錯!趕緊的,清渣的清渣,找沙子的找沙子,爭取早點就把煉鐵的窯改出來!”
“咦?為啥不先燒碳,那個簡單。”姚大故意逗謝鐵匠,惹得謝鐵匠結結巴巴和他爭論先煉鐵還是先燒炭。
眾人的乾勁被他們的爭論徹底點燃,紛紛行動起來。
謝廣福看著忙碌的漢子們,微微鬆了口氣,心中暗歎:這來自另一個世界的知識和經驗,總算找到了一個看似合理的出口。
而且姚大姚二那副一點就通、虛心好學的模樣,謝廣福心中一動。
村裡正需要這樣有基礎又肯乾的人才,他用力拍了拍兄弟倆消瘦的肩膀,鼓勵道:
“姚大,姚二,我看你倆是這塊料!要是真對這窯洞的活兒感興趣,以後這幾口土窯,就交給你們兄弟倆主要負責打理!咱們桃源村往後能不能多點銀子,說不定真就得指望這些老窯煥發新生了!”
姚大姚二一聽,激動得臉膛發紅,眼眶都有些濕潤了。
在他們看來,這可是天大的信任和手藝傳承!
在外頭,沒人肯把自己的手藝傳人,就算是給銀子,那些懂得燒窯的老師傅都不一定收徒弟呢,這都是養家糊口的真本事,而謝廣福竟是毫不保留傳授給他們。
兩人幾乎是下意識地就要屈膝下跪行拜師禮:
“廣福哥!謝謝您!俺們一定好好乾!絕不辜負您……”
“哎哎哎!使不得!快起來!”
謝廣福被這突如其來的大禮嚇了一跳,連忙彎腰用力將兩人攙扶起來。
“咱們桃源村不興這個!以後有啥不懂的,儘管來問我就是。再說了,這窯洞是咱們大家夥一起收拾出來的,以後也是村裡的公產,你們這是給全村乾活,裡正叔到時候肯定得給你們算工錢,說不定還有獎勵呢!”
謝廣福之所以毫不猶豫地將窯洞歸為公產,而不是仗著自己懂得多就承包下來自己經營,並非沒有考慮,他腦子裡早就過了一遍利弊:
這幾口窯潛力巨大,涉及煉鐵、燒磚、燒炭、石灰等多個方麵,都是村裡的核心產業和未來收入來源,如果被他個人或少數人承包,極易引起其他村民的眼紅和不滿,不利於村子初期的團結穩定。
改造和運營窯洞需要人力、物力、木柴、礦石、黏土等,這些都是村裡的公產,由村裡統一調配資源,效率更高,也能集中力量優先保障最急需的項目,比如先煉鐵打造農具。
而且這幾口窯產生的收益如果歸入村裡的公賬,更方便用於修建公共設施,比如祠堂、學堂和道路,或者以後有結餘了還能年底分紅,惠及所有人,更能凝聚人心。
再說了,謝廣福骨子裡是個技術型和規劃型人才,他最大的樂趣在於設計和推動項目落地,看到藍圖變為現實,而不是整天忙於經營算計、管理賬目和人手。
讓他負責技術指導和總體規劃可以,讓他去當窯主操心具體產銷,他反而覺得是種負擔,他更願意把精力放在更宏觀的村落規劃和建築設計上。
姚大姚二見他不肯受跪拜,彼此對視一眼,心中對謝廣福的敬佩更是達到了頂點。
他們沒想到廣福哥不僅手藝見識遠超常人,心胸更是如此開闊,一心為公,絲毫不計較個人得失。
旁邊的謝鐵匠也將這一幕看在眼裡,他對謝廣福的為人更是信服。
他也湊上前,虛心請教:“廣福哥,那俺那邊煉鐵的蟹殼爐,您看俺清完渣之後,那層炭粉黏土耐火層,大概要多厚?糊的時候有啥講究不?還有鼓風口,加高三十公分,是用石頭壘還是用泥糊?”
謝廣福轉過身,同樣耐心地解答,最後他又詳細解釋了幾個鼓風技巧和初步處理鐵疙瘩的注意事項,謝鐵匠聽得連連點頭,如獲至寶。
不知不覺,日頭已經偏西,謝廣福見天色不早,便拍了拍手,將眾人召集過來。
“各位,今天辛苦大家了!清理工作進展很快!接下來十天,咱們按步驟來!”
他開始部署具體任務,條理清晰:
“明後兩天,主力還是徹底清渣,把所有窯洞內部都清理乾淨!姚大姚二,你們可以開始準備墊窯底的乾沙和封窯用的草拌泥了。”
“第三天開始,分兩組。一組由鐵匠帶隊,重點改造最大的蟹殼爐,按照剛才說的步驟加固、糊耐火層、修整鼓風口。另一組由姚大姚二帶隊,先挑兩個完好的饅頭窯,進行炭窯改造先墊沙、再開風口、最後通煙道!”
“第五天的時候,要嘗試第一批木柴裝窯,咱們試燒第一窯炭!積累經驗!同時,派人去後山找合適的黏土給我確認,準備磚窯的內壁塗抹材料。”
“第七天,蟹殼爐改造應該也差不多了,到時候就可以嘗試生火烘烤爐壁,去除潮氣。”
“這期間,所有人注意安全!特彆是進窯洞和爬高作業時,必須互相照應!遇到不確定的,立刻停下來問我!”
他安排得井井有條,每一步該做什麼,由誰負責,都清清楚楚。漢子們聽得明明白白,心中有了底,乾勁也更足了。
安排妥當,謝廣福才鬆了口氣:
“好了,今天就到這!大家收拾一下工具,回村吧!明天下午,我還會過來的!”
眾人紛紛應和,互相招呼著,扛起工具,一邊討論著剛才學到的知識和新奇的點子,一邊沿著山路向村裡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