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科學院解鎖新成就東江行套路埋伏筆
看著這個帽子,大少隻能直呼兩個字:完美。
“公子,這帽簷可是費了大力氣,要不是皮草坊的肖師傅出主意,在中間用硬牛皮做支撐,都做不出來。
這一套樣式是參照公子的尺寸做的,看在公子身上是什麼樣子?我幫你把衣服換上,看合不合適。”
秦娘子說著話,直接上手扒衣服,也不管這小公子已經九歲,不是個小孩子了。
“難怪,明明做的是將軍服,竟然還做這麼小,原來是給自己做的,姑姑等等,我自己來。”
正自言自語的大少發現秦娘子要扒自己衣服,大叫一聲,想要躲避。
可是他身邊有兩個婦人,哪裡躲得掉,直接被秦娘子抓住,扒得赤條條的換衣服。
這一刻,大少感覺自己好可憐,一點麵子都沒有啦。
三下五除二把那新衣服換上,又把肩章也裝上,秦娘子站在程風麵前,前後左右的看了一遍,眼睛裡閃著驚奇。
“好看,公子,你自己看看和你設計的一樣不?”把大少一把從桌子上抱起,放到穿衣鏡前。
程風看著穿衣鏡裡的自己,穿著類似現代的將軍服,身體向右側了側,鏡子裡顯現出盾牌形狀的臂章。
臂章下方是精致的刺繡長城圖案,上方繡《中國陸軍》字樣。
看著這身衣服,程風突然間又覺得自己威風八麵起來。
“好,就是這個意思,就是這種感覺。其他款式可有。”
“有,公子等一下,先讓你看看女裝。白娘子,去叫幾個姐妹們換上新式衣服過來,給公子看看。”
白娘子轉身出去,一會兒帶著六名姑姑進來,六人分彆穿的是海軍和陸軍的士兵服,軍官服和將軍服三款式。
唯一不同的是,海軍服配的是長裙裝,臂章為中國海軍,陸軍服穿的是褲裝,臂章為中國陸軍。
服裝的設計製作基本滿足大少的要求,雖然沒有後世的那麼筆挺,但也是足夠了。
特彆是小翻領的將軍服,女生穿起來真的很威風。
“就這個感覺,沒錯了,姑姑們你們很厲害,照這個款式定型,量產吧。
至於這種服裝的尺寸,姑姑你到學院去找那些學生,丈量出他們的所有身高,統計出相同的尺寸,確定出十個統一的尺寸後量產。”
秦娘子:“行,現在還有男裝,可是沒人試穿,公子,可否讓你的護衛試試?”
“石達開,吳鐘。”
“到?”
“進來十個人,試穿衣服。”
門外傳來一聲:“是!你們幾個跟我進去。”隨後走進來十二個人。
試穿常服,作訓服,棉衣,棉褲,棉帽,棉大衣。還試穿了橘黃色的輕木救生衣。
一天的時間,大少驗證了所有的新服飾,與自己的設計圖紙基本相同。
雖然布料不是很滿意,不過這是什麼時代,能做到如此質量,也算不錯了。
“秦娘子,服裝樣式確定,你們可以大量生產了,每一種款式都要生產上萬套,工作量很大,人手不夠就擴充繡娘數量。
讓管委會通知各村鎮,調一些做衣服手藝好的人來。”
樣式得到肯定,錦繡坊就可以大量製作,達到需要的數量,隻是時間問題。
秦娘子道:“這次去蘇州,也順手招了五十多繡娘,都是原董家繡莊的,錦繡坊現在有繡娘四百人,這個坊快要住不下了。
在調人手過來,最多能再住下一百人,再多就安排不下。”
大少想了想說:“你們右邊鄰居是畢升坊的商務印書館,左邊好像沒有安排部門?”
秦娘子點頭,“左邊還沒有掛坊牌,應該是沒有人住。”
程風看看白娘子說道:“這樣吧,左邊那個坊也給你們了,就叫董繡坊。
白姑姑,你們董家的繡藝非常的好,是國寶級傳承,是藝術瑰寶,白姑姑要好好傳授技藝,莫讓這門手藝失傳了。
姑姑把繡娘分兩處,繡功好的去董繡坊繡肩章臂章,會做衣服的留在這裡做衣服,這樣就可以在多招六百人,加起來,工人有一千,應該勉強夠了。”
什麼是藝術瑰寶,白娘子不懂,她被大少的新詞說懵了。但她知道公子說的意思是董家的刺繡手藝是寶,很珍貴,要好好的傳承。
“董繡坊?”秦娘子默念了一句,看看白娘子,心中有所感悟:“好的,馬上讓人去安排。”
……
基隆河一處小支流,支流雖小,但水量卻很大,一群原南京營造司的老工匠們正集中在這裡研究,支流的一處瀑布。
這處小瀑布很壯觀,水桶粗的一股水流從天而降,上下落差竟然有二十多米。
這條小河,在第一次地形考察的時候就被大少看中,管委會已經安排人在這裡觀察了兩年,確認了這條小河在乾旱的時候,水流不會枯竭。
工匠們來這裡研究從哪裡築壩可以建成一座小水庫,用來提高瀑布的落差。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還要從上麵埋一條水桶粗的管道,引導河水從管道裡往下流。
因為大少沒有解釋,工匠們並不明白,讓河水直接從上麵飄灑下來不好嗎?為什麼要引河水從管道走。
理化學院內,橡膠實驗小組,學生們經過多次試驗,做出來了彈力極強的淡黃色橡膠管,還做出了幾對非常貼手的橡膠手套。
更重要的是,橡膠輪胎做出來了,這種扁平輪胎本來是要做實心的。
但程風想著全實心橡膠用的太多,想做內外胎吧,那內胎的製作難度似乎更大,也做不出來。
便提出了一個餿主意,用稻草做成圈,再用細麻布把那稻草圈緊緊的纏繞起來,然後放在橡膠輪胎的中間當胎心。
為了讓這個胎心有足夠的壓力支撐,還在這稻草圈中間插了一支彎曲的銅管出來當氣嘴用。果然往這胎心裡充滿氣之後,輪胎的強度和彈性都出來了。
當程風得到輪胎已經試製成功,再次來到機械廠,看到的就是一套完整的,帶有四輪鼓刹係統,前輪轉向係統和彈簧減震係統的四輪馬車底盤。
隻要在這個底盤上裝上車廂,得到一架近代化的馬車。
看到這個成果,程風很高興,車載火箭炮總算是有了底盤。馬上讓機械廠抽調人手,單獨組成馬車底盤生產車間。
同時橡膠實驗小組也抽調出骨乾,組成理化學院橡膠輪胎生產實驗車間,並把化學專業五班的同學全部拉進這個實驗車間來生產輪胎。
隨著這些同學的技術逐步增長,橡膠輪胎的生產會逐步加快。那時候,橡膠製品實驗小組會繼續按照大少所提供的圖紙,逐步試驗製造真正的充氣輪胎。
東山腳下,一處遠離城區的大四合院外,一群學生正指導工匠試驗一種叫定向地雷的新式地雷,地雷用的是新生產出來的一種黃色的,叫炸藥的火藥。
這種火藥與常見的火藥不同,常見的火藥如果不是密封空間,那就是大煙花,根本就炸不起來。
可這叫炸藥的家夥不一樣,哪怕是什麼包裝也沒有,就這樣裸露著放在野外,它同樣會炸,奇怪的是這家夥不怕火,用明火暗火都點不燃,非得用一種叫雷管的東西才能把它點爆。
這種定向地雷最可怕的是它的表麵覆蓋著八百多顆的鐵珠子,工匠們已經試了好幾個了,測量出來的數據很是嚇人。
這家夥爆炸,它所朝的方向一百五十米方圓會被那八百多個鐵珠子打的一片狼藉。
殺傷覆蓋麵積很大,打擊距離還遠,用到戰場上去,一顆雷不知道要封死多少人。
讓人感覺神奇的是讓人感覺神奇的是,這地雷的外殼是可以重複使用的,爆炸之後,它的那個鐵殼竟然都還能完好,重新裝上火藥還能再用。
時間如飛,一晃整整二十天的時間過去,大少四處查看自己的新科技新成果,忙得不亦樂乎。
南京的公子小姐們也遊山玩水玩得心滿意足,看到了太多與大明完全不一樣的風土人情,看到了太多不一樣的新鮮事物。
二月二十五日,來台北應試的三百名老秀才,三十六名沒有功名的大才女們,經過二十天的崗前培訓,今日經過考核後,簽署了一年的試用合同。
正式聘請為舊港宣慰司教師係統的一名見習夫子,會被分配到各處的學校去任教,一年期滿,願意繼續任教的,就是簽署長期合同。
而跟著過來的一大群自願支教打零工的才子們,都沒有簽署用工合同,直接分配上崗。
這一群人,大部分都會是將來複社的骨乾,台北的這些經曆,也不知道會對他們今後的思想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所以不和他們簽署用工合同,也是因為他們都是要考功名的,隨時都有離開的可能。
因為科學院新增了政治學院,黃宗義,陳子龍,被應邀成為政治學院的客座教師,雖說他們倆並不知道政治是個什麼意思,並不影響他們成為合作教師的好心情。
而方以智不願意當政治學院的夫子,參觀的時候,就對那個叫發電機的奇怪東西感興趣,他更想去的是理化學院把叫發電機的東西到底是什麼原理搞明白。
學院自然也是同意的,所以方以智成了理化學院的客座教師。
吳昌時覺得機關術挺好玩的,便要求到機械工程學院當支教,也如願成了機械工程學院的客座教師。
陸世儀對航海有興趣,在表達了意願後,成了海軍學院的客座文化教師。
原本幾人也覺得當個夫子嘛,沒什麼難的,這是很平常的。
但是當他們拿到學校的教科書的時候,幾人都吃驚不小。
黃宗羲,陳子龍沒想到,政治學院竟然是專門教人如何當官的學堂。
當他們看到手裡的那一大堆叫什麼社會學,管理學,政治經濟學,領導藝術,還有簡說曆史,簡說地理等教科書。
並翻看了裡麵的內容,讀到了以前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知識。
讀了十幾年書,倆人第一次知道了什麼是社會,什麼是管理,特彆是政治和經濟這兩個新鮮感十足的詞,這些都是四書五經裡從來沒有說的內容,把這倆大才子震驚得無以複加。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吳昌時,陸世儀是文化教員,並沒有得到其它專業的書籍,他們隻是收到一本語文課本。
看著手裡的語文教材,看著裡麵的內容,這才知道除了四書五經之外,教導學生還可以用這種方法,既傳播了文化,又加強了愛國愛民的思想。
他們隻是不明白,整本書翻下來,有愛國愛民的內容,但沒有說忠君的,這很奇怪。
書裡就那麼一點點,君臣有關的在四書五經裡有的內容,也同大家學的不一樣。
吳昌時,陸世儀,看到語文書裡對三綱五常的解釋和他們的先生做的解釋大相徑庭。
什麼君為臣綱,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在這語文書裡就變成了君為臣綱,君若不正,臣投他國。
父為子綱,父叫子死,子不得不死。這書裡變成了父為子綱,父若不慈,子走他鄉。
夫為妻綱,妻不賢,夫可休之。也變成了夫為妻綱,夫不正,妻可離合。
還說這些內容是先秦時期的,是真正的儒學正統。
看到這些內容,兩個儒生感覺晴天霹靂,天都要塌了,這完全顛覆了自己的傳統認知。
倆人心裡好生奇怪,這南蠻之地的儒學怎麼和中原的儒學完全不一樣呢?莫非自己學的不是先秦的東西?
而方以智看著自己手裡的基礎物理和基礎化學課本,簡直是驚為天書,他覺得自己這樣照本宣科去讀,肯定是教不好學生的。
好在虛穀公子聽說他要到理化學院當夫子,特意送了他兩本啟蒙教材,書名叫:什麼是化學和什麼是物理。
聽說這兩本教材是他們啟蒙學堂二年級的啟蒙課本。
這裡的學生啟蒙學堂就開始在學物理化學了,他現在必須要把自己擺在學生的位置,多和學生們的交流,才能掌握書本上的這些學問。
他們共同發現的一個特點就是這些課本用的全是大白話,還是簡筆字,這種隻常見於行書,草書等書法中的簡筆字體,在這裡竟然是主流字體。
雖說大多數的字自己是認識的,但也有一小部分字自己認識,但是不理解為什麼要簡寫成這樣?好在手裡還有一本簡繁字體對照表,對著這對照表看一看解釋也就知道了。
課本中的內容,雖然沒有八股文那樣詞彙華美,但其描述的事物卻一目了然,清晰可見。
就算沒有讀過書的人聽了,也能聽得明白,方以智感覺書寫技術文章,還是大白話比較好。
因為兩地海關建成,二月二十七日,南京的吳自用,商隊的董祖輝,何阿菜,南日島的程妮妮,九龍島的種花尚香全部來到台北城召開商業會議。
會議決定了新一年的發展目標,首先,陸戰隊須要擴充人數到五千人,下令各地武裝部門招兵兩千人,要求年齡在十六到二十五歲,新兵訓練後加入陸戰隊。
第二,利用各地商鋪的便利,多收留那些生活困苦無家可歸的人,加快移民的速度。
第三,正式成立中國進出口總公司,南京掌櫃吳自用任總掌櫃,董祖輝任執行掌櫃,何阿菜任商隊管事。
程妮妮任南日島海軍基地司令兼南日島海關關長。
種花尚香任九龍海軍基地司令兼九龍海關關長。
舊港宣慰司宣布,從即日起,中國沿海所有海域,禁止除漁船外,所有非中國進出口公司的船隻進出,一經發現非法船隻,全部扣船抓人並按走私處理。
所有需要出口的商品,全部由中國進出總公司統一收購,收購價格在去年的基礎上上漲兩成。
所有外來船隻,必須經過海關登記,所需要銷往中國的外國貨物,由中國進出口公司統一收購。
未經中國進出口公司同意,私自銷往中國的,一經發現全部按海盜處理,立刻抓捕,送往舊港修路。
此公告一出,沿海各地的海商嘩然,雖說收購價被抬高了兩成,還不用在出海冒風險,就可以獲得比往年還高的利潤。
但這些海商心裡就是憤憤不平,這大海又不是你家的,憑啥不讓我們出海?這個蘇祿郡主實在太霸道了,必須彈劾。
於是沒過幾日,如雪花般的彈劾文書送往了北京,整個江南士族都在彈劾蘇祿郡主驕橫跋扈,藐視國法,違反祖製,私自開海,要求朝廷對蘇祿郡主嚴懲以正國法。
北京的小皇帝也看到了蘇祿郡主公布的禁海令,又看看擺在議案上的那堆積如山的彈劾文書直頭疼。
看看蘇祿郡主公布的禁海令,這明明就是在禁海啊,可為何江南士族卻說她是在私自開海。一件事情兩種態度,到底是開海還是禁海,小皇帝有些看不明白了。
按本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原則,小皇帝還是對蘇祿郡主下了斥責聖旨,要求舊港宣慰司加強海防力量,嚴厲打擊走私,維護朝廷海疆安全。
蘇祿郡主收到聖旨,也快速的作出反應,接受了皇帝的斥責,並承諾一定加強海防,把原本約束在廣東,廣西,福建的海防擴大到中國沿海。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海防範圍從北部灣拓展到山東半島,除各地水師艦船外,凡離岸超過五十裡的所有非舊港所屬船隻,無論船隻大小,有帆無帆,全部按海盜處理,一經發現就地格殺。
所有海外船隻,凡是停靠在九龍島,南日島之外的,全部按走私海盜處理全部扣押充公。
這明顯是搬石頭砸著自己的腳,這一下,中國沿海所有的出海口全部被堵死,江南士紳更不乾了,可又有什麼辦法,人家這規定是按照皇帝的聖旨要求來執行的。
於是江南士紳們決定聯合起來反抗,在聯合組織船隊武力抵抗是不敢了,上一次組織的幾百條船去攻打東番島,一條都沒有回來。
不敢武力反抗,但不妨礙他們下定決心,哪怕把手裡的貨物爛在家裡,今年任何商品也不賣給中國進出口公司。
不想把貨賣給進出口公司,那就隻有一個地方可賣。
於是正為禁海公告頭疼的豪境總督馬士加路突然發現,來豪境交易的中國商人比往年多了幾十倍,一直不充足的貨源,突然之間變得無比的充足起來。
三月初一,院校召開開學典禮,沒有支教願望的才子們應邀參加了這場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