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聞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自昔聖王禦宇,必以仁政撫民,順天應人,方得四海歸心,社稷永固。
然今大明崇禎皇帝朱由檢,臨禦以來,倒行逆施,致蒼生塗炭,四海鼎沸,天下已無寧日。
吾等吳堡縣士紳,忝列鄉梓,目睹時艱,義憤填膺,今以大義之名,布告天下,聲討此無道昏君之罪。
一、苛政猛於虎,民生困苦
崇禎即位以來,不思休養生息,反行橫征暴斂。吾吳堡之地,土瘠民貧,農桑不興。每至歲末,家無餘糧,野有餓殍。
而官府催征之急,如狼似虎,稍有遲延,便加拷掠。民之血汗,儘入公帑,以供朝廷之揮霍。
吾等士紳雖忝列鄉紳,亦感生計維艱,況於普通百姓乎?
此等苛政,實乃取民脂膏,絕民活路,崇禎皇帝之罪一也。
二、用人不當,朝綱紊亂
崇禎皇帝用人多疑,朝令夕改。賢良之士不得重用,奸佞之徒卻得以升遷。
朝堂之上,黨爭不斷,相互傾軋。如此用人不當,朝綱紊亂,國將不國,崇禎皇帝之罪二也。
三、天災頻仍,賑濟不力
近年來,天災不斷,旱災、蝗災、水災接踵而至。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野。而崇禎皇帝卻不施賑濟,坐視百姓受苦。
吾吳堡縣,亦深受其害。連年大旱,顆粒無收。百姓為求生存,隻得賣兒鬻女,甚至易子而食。
而朝廷卻不聞不問,不發分毫救濟糧款。地方官府,亦層層克扣,中飽私囊。
百姓在水深火熱之中,呼天不應,叫地不靈。
崇禎皇帝,身為天下之主,本應愛民如子,救民於水火,卻如此冷漠無情,視百姓如草芥,其罪三也。
嗚呼!崇禎皇帝之罪,擢發難數。吾等吳堡縣士……
檄文的最後,全是士紳們的親筆簽名,還是按了手印,蓋了印章的。
此文一出,好幾個膽子小的隻是“啊”了一聲,人直接就昏了過去。
其中也有一個膽子稍大的富戶顫抖著說:“大人,這……這是誣陷啊,這可是你剛才叫我們簽的糧食移交文書,這怎就成了造反檄文了?”
程風冷笑一聲:“是不是誣陷,不是你說了算的,朝廷說了才算。
各位造反大王,你們可以啊,那些流民造反都不敢真名實姓,隻敢起個外號,就是怕彆人知道他們是誰。
你們士紳果然是不一樣啊,竟然連國號都想好了,還恢複季漢?官位分配還挺齊全,首輔次輔全都有,尚書,侍郎,大學士,大司馬,大將軍,大元帥一應俱全啊。這妥妥就是一個朝廷,可本使好像不記得季漢還統治過你們這裡啊?
咋的了,劉大財主你家是昭烈帝的後人嗎?你咋想起來要恢複季漢的?”
眾大戶瞬間臉色煞白,紛紛叫嚷起來:“巡察使大人,你如此的栽贓陷害,究竟是有何意?”
程風冷笑一聲:“諸位,本使這是給你們一個立大功機會。這吳堡縣總共也沒有幾萬人,現在正鬨饑荒,不少百姓都活不下去,要外出逃荒了。
如果全縣的老百姓都跑光了,誰來給你們種地,誰來給你們守城?
各位士紳大老爺們,你們都是飽讀詩書之人,應該知道這其中的要害,對縣裡的百姓好一點吧,給他們口飽飯吃,讓他們給你們種地,給你們守城。
若你們聽程縣令的安排,出錢出糧幫助吳堡縣百姓,彆讓他們被餓死,有這些百姓在,你們就守得住這縣城,隻要你們守上五年,這吳堡城不丟失,你們就有大功。
各位士紳大老爺的財力,養這幾萬百姓五年應該沒有任何問題,隻要你們做到了,陳大人好好的。縣裡的百姓好好的,這檄文永遠都不會出現在外麵。
如果你們你不願意,那也簡單,過不了幾天,這檄文就會出現在皇帝的禦案上,那個時候你們就得考慮你家的九族還能剩下幾人了。”
大戶們麵麵相覷,他們沒想到自己竟落入了這個圈套。
有士紳氣得指著程風鼻子罵:“還沒想到你小小年紀竟然如此的狠毒,我等啥可能都想到了,就沒想到也會用這種方法來坑我等。”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程風不為所動,冷冷道:“如今擺在你們麵前隻有兩條路,一是乖乖出錢出糧,保吳堡縣百姓平安,保自己九族周全;
二是繼續嘴硬,那我就先在這裡把你們都殺了,再抄了你們的家,反正我手裡有你們造反的憑證,聖上也不會怪罪於我。
到了那個時候,你們家所有的都是朝廷的。怎樣對你們更有利,你們自己看著辦吧。
當然了,你們也可以假意同意,回去就召集鄉勇,來個真的造反,那麼本使真得感謝你們,回去又可以升大官了。”
富戶們聽了,一個個嚇得腿軟,剛剛還囂張的氣焰瞬間熄滅。
為首的劉大戶雙腿一軟,差點跌坐在地上,顫聲道:“大人,我們……我們願意出錢出糧,隻求大人饒我們。”
其他富戶也紛紛附和,生怕晚了一步就被滅族。
程風又看著眾士紳笑道:“各位士紳老爺們,千萬記著要保護好程縣令和那些百姓,彆讓他們被凍死餓死,要是讓我知道有百姓被凍餓死了,你們可就麻煩了。”
程風停頓了一下又道:“當然了,各位士紳老爺們,如果你們覺得你們身後的人有能力搞死本使,本使真是非常歡迎你們身後的人去皇帝那裡彈劾我。”
眾士紳紛紛表示自己身後沒有朝中官員,不敢去彈劾大人。”
程風滿意地點點頭:“這就對了,程縣令,你負責監督他們出錢出糧,務必讓百姓吃飽飯,守好這吳堡縣。”
程世培連忙點頭:“是,大人,下官一定辦好。”富戶們雖滿心不甘,但為了九族性命,不敢去賭大少說的是真是假。
反正就是出些錢糧而已,又不是出不起,沒必要用這種拿不準的事情,九族的性命去冒險。無可奈何的富豪們也隻能認栽,同意出錢出糧養鄉勇守城。
程風看著他們的樣子,嘴角微微上揚。程風又道:“本使在這吳堡縣也耽擱了些時日,如今事情已安排妥當,便要繼續趕路了,各位士紳老爺們,再見,本使希望最近這幾年都能聽見你們的好消息。”說罷,起身準備離開。
這時,一名富戶突然上前,猶豫片刻後道:“巡察使大人,我等雖願出錢出糧,但還望大人能給個期限,不知這五年之約,從何時算起?”
程風微微眯眼,思索片刻道:“就從今日算起,到崇禎八年重陽之後,若吳堡縣安穩如初,百姓安居樂業,那就表示檄文本使從來沒聽說過,五年內,不管這吳堡縣的縣令還是不是程大人?本使的表態都有效。”
富戶們聽後,雖仍心有不滿,但也隻能應下。
程風麵帶微笑,朝廳內眾人揮揮手,帶著眾人離開了福滿樓客棧,來到流民住的地方。
看著那幾百流民,程風笑笑:“鄉親們,現在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程縣令已經和士紳們說好了,今後五年內,吳堡縣的士紳們願意出錢出糧招募鄉勇是守護縣城。
現在這個縣城有了一線的生機,如果你們不願意跟著我出塞的,你們可以留下來,我不會強迫你們。
還願意跟我走的我歡呼,咱們吃過早飯就可以走了,現在還有一頓飯的時間,大家好好想一想是走是留。”
流民們聽了程風的話,頓時議論紛紛。一些人麵露猶豫之色,他們舍不得離開家鄉,但又擔心士紳們日後反悔;
另一些人則眼神堅定,他們早已對這破敗的家鄉失望透頂,一心想要跟著程風去塞外尋找新的生機。
幾個年輕力壯的漢子站了出來,大聲說:“大人,一看你就是為我們老百姓著著想的好官,我們願意跟您走!”
隨後,越來越多的人響應,願意跟隨程風出塞的人漸漸多了起來。
程風看著這些相信自己的流民,心中很高興,待大家吃完飯,程風便帶著願意跟隨的流民,踏上了前往榆林的路。
沿途逃荒的百姓知道了跟著這支車隊就有飯吃後,不斷的加入,隊伍越來越龐大。
來到米脂縣地界,遇見剛從米脂縣逃離的百姓帶來的消息,米脂縣來了一支叛軍正在米脂縣橫山地招兵買馬,領頭的是一個姓李的壯漢。
現在的米脂縣城現如臨大敵,官府盤查的十分的緊,沒有路引也根本進不了城去。
程風聽到這個消息,看看身邊的李來享笑道:“這家夥,真的跑回老家來招兵買馬來了,還好我運氣不錯,半道上截胡了他的寶。”
李來享一臉疑惑:“院長,您說的‘寶’是指什麼?”
程風本來想說你就是那個寶。可想想還是算了,指著身後的流民隊伍:“就是他們啊,那個姓李的壯漢要招兵買馬,不就是缺人嘛。
我把這些流民帶走,他就少了不少兵源,你說是不是我截了他的寶?”
李來享想想也對,這確實是院長截了彆人的寶。
程風笑笑,喊到:“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吳鐘,石達開,曹金虎,呂俊豪你們來了。”
七人聽到,跑了過來,程風安排了:“曹金虎,呂俊豪,你們倆把車隊交給月兒負責。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他人安排兩百配駁殼槍的護衛隊員,每人帶好十天的糧食跟我走,我們去李家站點去看位老朋友,馬上安排。”
八倆人異口同聲:“是。”
程風又把腰帶上的巡察使腰牌摘下來交給月兒:“兩位姐姐,你們拿著這個腰牌,帶著車隊先到榆林去等我們,路上如果有官服找麻煩,先和他們講道理。
如果他們不講理要硬來,也彆和他們客氣,打過再說彆的。
如果半道上遇著打劫的,先勸其投降,勸不住就繳了他們再說。如果遇著逃荒的要加入也帶著一起走,我們十天之內肯定返回。”
安排好車隊的事情,程風帶著八名小將,二百護衛騎兵直奔米脂河西二百裡的李繼遷寨,他要去找那李鴻基談談心。
二百多人快馬加鞭,在第二天來到橫山地,程風一行人,剛到橫山地,便遇到了李自成的斥候。
斥候們沒想到在這荒山野嶺的偏僻之地,竟然還能遇著這麼多的騎馬之人,開始以為來的是官兵,也是嚇了一跳。
不過在看清楚這群人裡沒有一個穿鎧甲的,而且全是小孩,一個成年人沒有。
便知道他們並非是官兵,不過是有錢人家的紈絝子弟出來遊玩的。
二百多的紈絝子弟,騎的還都是戰馬,這不就是妥妥送戰馬來的財神嗎?斥候們的眼睛裡的貪婪之火都快衝到半天空去了。
幾位斥候急匆匆的跑回李繼遷村,老遠就喊:“大當家,大當家,來喜事哩,來喜事哩。”
正在村子裡想著到哪裡去搞武器裝備的李鴻基,聽到斥候的大喊大叫,心裡很不高興,站起身來罵道:“蹦鍋,你個瓜皮柳娃子,頗煩很,莫事瞎咧咧啥?”
斥候被罵,也不生氣,笑嗬嗬的跑進院子:“大當家的,來大財哩。”
李鴻基罵道:“你就是個瓜皮,哪來的大財哩?”
“橫山地來了二百多個碎娃子,個個都騎的是上好的戰馬,一個大人也沒有,這不就是給俺們送戰馬來地嗎?”
李鴻基砰的一聲,從石階上站了起來:“此話當真?”
“真的,正朝我們這裡來呢,也許一會就到村口了。”
李鴻基大喜:“快呢,叫上兄弟們,咱們去接收戰馬。”
程風帶著護衛一路跟隨,看著那些斥候跑進了村子,這才停下來,在村子外二裡地等待。
果然沒過多長一段時間,村子裡烏泱泱的跑出來了幾百上千號人,嚎叫聲,呐喊聲,口哨聲,亂七八糟就像一群鴨子。
這亂七八糟的場景把大少看得搖頭無語,歎息一聲:“這家夥,好歹也是當過邊軍的,再怎麼垃圾也乾過幾天百夫長,咋把兵帶的像山裡的土匪。”
曹金虎笑道:“看出來的人估計要上千人,如果他真的隻乾過百夫長,那想帶好一千人,還是要費些事才行。”
李鴻基帶著他的烏合之眾興高采烈的走出了村口,原想著怎麼也得走個三五裡地才能劫到那群碎娃子。
沒想到這才走了一裡多地,就看見了一群小孩騎著高頭大馬正擋在大路中間。
看到了一匹匹高大英俊的戰馬,李鴻基心裡樂開的花。
他給李過示意,李過省得,快走衝到前麵,手裡的镔鐵長槍往地上一杵,大喊:“你們這些碎娃子聽好啦,俺們是殺富濟貧的好漢,今日你們運氣好,遇到了俺們。
咱們隻要你們的馬,不要你們的命,不想死的乖乖的下馬投降,把馬交出來,可饒你們不死,敢說個不字通通的砍頭。”
程風笑笑,叫來李來享:“你過去告訴那個李鴻基,就說救他出監獄,還送他三本書和二十兩跑路銀子的恩人來了,讓他趕緊過來拜見。”
李來享重複了一遍院長的話,打馬來到李過麵前,拱手一禮:“這位兄台,請問你可是李鴻基李英雄?”
李過還以為這小孩是過來打架的,沒想到人家文質彬彬的非常有禮貌,過來就先行禮。
這李過剛當流寇沒幾月,工作經驗不足,還沒有學到多少流寇的習性。
見來人彬彬有禮,自己也不好發威,隻得回禮:“俺叫李過,李鴻基是俺叔,咋啦,你找俺叔有事?”
李來享笑道:“不是我找你叔有事,你過去告訴你叔李鴻基一聲,就說救他出監獄,還送他三套書和二十兩跑路銀子的恩人來了,讓他趕緊過來拜見。”
李過一愣,這事他知道,送書的時候自己就在旁邊,他倆說的話自己也記得清楚。
二叔還經常拿著那書在自己麵前讀,雖說很多自己都聽不明白,但每次都聽得津津有味。
送書的事總共隻有四個人知道,除了自己和二叔,就隻有米脂縣的李掌櫃和他的小東家程小公子知道。
看對麵並沒有李掌櫃的身影,莫非是那正主恩人大明遊玩使程小公子來了。
“你等著,俺馬上去通報。”李過不敢耽誤,那可是堂叔救命的恩人,萬一怠慢了怕是要挨揍。
喜歡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請大家收藏:()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