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日前。
太後崩逝次日,許是她在天之靈護佑大懿,前線果然傳來了好消息。
兆麟將軍軍報雲:北狄不敵大懿揮軍入境,兵士已頹,城中唯餘老弱婦孺苟延殘喘。而今請示聖意,是否要留有活口。
臨近入秋,宮裡的夜開始變得孤清漫長起來。
由仙壽宮方向傳來的誦經聲、低泣聲,總困在這四四方方的天地裡悠悠蕩蕩,交織成一片哀哀之音。
於這片哀聲之中,沈晏辭端坐禦案,隻是朱批一落,不夾雜任何情緒寫下一句:
殺無赦。
墨跡淋漓,力透紙背。
他要讓大懿無田為家的百姓移居北狄,就必須將那片土地徹底清理乾淨。
北狄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稍留喘息之機,待來日若卷土重來,最終受難的也隻會是大懿的子民。
沈晏辭明白北狄並非儘皆奸惡,定也有良善之人。
若非他一早洞悉蘭婼的用意,如今北狄的奸計或許已經得逞。
若當真如此,沈晏辭不信北狄大軍壓境之際,會善待他的百姓。
立場相悖,生死相爭,自古成王敗寇向來如是。
若說報應,也隻該報應在他沈晏辭一人身上。與大懿的千秋萬代,總是無關的。
他將朱批已定的軍報奏折隨手合攏,丟在一旁。
李德全遠遠垂手侍立在龍紋帷簾之外,見沈晏辭擱了筆,方敢捧著托盤趨近,恭聲道:
“皇上白日為著太後喪儀的事操勞一整日,夜裡又批閱奏折到三更,先喝口安神茶,潤潤喉吧。”
隨茶水一並放在沈晏辭案頭的,還有一方深色錦匣。
沈晏辭略顯疲憊地捏了捏眉心,目光掃過那匣子,略略一掂問道:
“這是何物?”
李德全躬身回稟,“回皇上,是太後娘娘的起居錄。原本都是存在內務府的,如今太後仙逝,按例這些東西也該交由皇上,與太後生平遺物一並送入陵寢。”
沈晏辭的手指緩緩撫過錦盒上冰冷繁複的天家雲紋,心緒如潮水翻湧,不覺百感交集。
恰此時,侯院判躬身而入。
近來朝政繁忙,又加之太後病重薨逝,沈晏辭夜裡總睡不安穩。
得侯院判為他按摩穴位,方能稍緩緊繃的心神。
沈晏辭靠向椅背,任由侯院判為他按壓推拿。
他的目光落回那方錦匣,抬手將其打開。
那裡麵放著的,是厚厚一疊用明黃緞帶束好的起居注錄。
他信手取過一冊隨意翻開。
卻命中注定似的,翻到了乾元十二年。
這是他出生的前一年。
他目光掠過蠅頭小楷記錄的日常瑣事,最終停留在其中一條:
【乾元十二年十月初六有記:貴人楊氏祖母重疾離世,帝特許楊氏歸寧十日,為祖母守靈儘孝。】
後妃家中有喪,能得皇帝特旨允其歸寧守靈的,在大懿朝實屬罕見。
但楊家卻是個例外。
太後的祖母楊老夫人與先帝的生母孝端賢皇後是閨中密友,彼此情誼深厚。
先帝幼時,孝端賢皇後常召這位手帕交入宮敘話,楊老夫人也幾乎是看著先帝長大的。
這份情誼,使得先帝對楊老夫人格外敬重,又知道她格外疼愛太後,才有了這破例的恩典。
這本是彰顯先帝恩寵與楊家體麵的尋常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