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落在沈晏辭眼中,卻莫名有一顆荒誕無稽的念頭,一寸寸攀上他的腦海。
按著日子算,太後是當年十月初六離宮,十月十六返回宮中。
而他是在乾元十三年八月初一足月出生的。
也就是說,在太後回母家守靈的那段日子裡,她大抵已經懷有身孕。
又或者說......
她是在回母家時,才有的身孕。
沈晏辭的呼吸猛地一窒。
腦海中不覺閃過太後被黎姝行刺前,曾與他說過的那番話。
彼時沈晏辭故意問太後,黎姝既已經還朝,太後可將她的孩子也從捐毒接回來一並好好照顧,何必要趕儘殺絕?
太後聞得此話,情緒卻沒來由地激動起來。
她恨恨地說:“隻有那孽種死了,昭淑才能得了解脫!那是她被人侮辱,受儘屈辱生下的孩子。隻要那孩子活著一日,昭淑看到他,就會想起自己曾受過的恥辱,活著的每一刻都是折磨。”
......
那是她被人侮辱生下的孩子,她怎能不恨?
所以太後才會用那樣極端的手段,讓黎姝得了所謂的‘解脫’。
可她的這份‘感同身受’,以及對黎姝近乎病態的理解與共鳴,又是從何而來?
一個正常的母親,難道不該覺得,即便女兒在異國他鄉受儘了磨難,但能有一個血脈相連的孩子在身邊,總歸是絕望中的一絲慰藉嗎?
除非......
太後自己,也曾經曆過與黎姝一模一樣的遭遇。
有風卷入內室,拂動的燭火晃動,
映得沈晏辭複雜難辨的神情,在陰影裡明明滅滅。
侯院判見得沈晏辭麵色不好,還當是自己手下力道有失,慌忙停下動作道:
“可是微臣的手法重了?皇上若有不適,微臣......”
“無事。”
沈晏辭微微出神,擺手示意侯院判繼續。
寬闊的袖袍不過隨意一揮,無意間帶到了禦案邊角的一卷奏折掉落在地。
李德全忙躬身撿起,奉回沈晏辭麵前。
沈晏辭餘光瞥了一眼攤開的折頁。
奏折內容並非什麼軍國大事,而是有言官進言,要彈劾禮部侍郎。
言其當街殺妻,鬨市行凶,引得百姓嘩然,影響極其惡劣。
這段時間沈晏辭的精力都耗在與北狄的戰事上,隻得將許多前朝的瑣碎暫且擱置。
此刻看到這樁案子,他難免有些訝異。
在他的印象中,劉侍郎素以愛妻聞名,俸祿家財都悉數交由夫人打理,是朝中有名的‘懼內’之人。
這樣一個愛妻成癡的官員,怎會做出如此荒誕暴戾之舉?
於是他指著奏折問李德全,“怎麼回事?”
李德全道:“回皇上,起因是隴原大旱,朝廷募捐賑災。劉侍郎有意捐銀,便回家向夫人支取家中積蓄。怎料一查才知,府中存銀竟已所剩無幾。
夫人支吾其詞,劉侍郎便詳查了開銷去向,竟發現夫人多年來將大量錢財暗中貼補給了文竹館的一名戲子,二人暗通款曲已久。
劉侍郎本就因獨子早夭而深受打擊,此刻又驚聞此等醜事,更疑心那獨子是否也非自己骨血,便尋了法子驗證。”
“驗證?”沈晏辭打斷他,“朕沒記錯的話,劉侍郎的兒子去年年初就已病逝,屍骨怕都寒透了。一個死人,他要如何驗證血親?”
侯院判道:“啟稟皇上,便是人已化骨,亦可用‘滴骨驗親’之法驗明親緣。”
沈晏辭回眸瞥他一眼,“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