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斤?”會議室裡爆發出一陣驚呼。
現在的畝產才230斤,800斤豈不是翻了三倍多?
馬德福第一個跳起來反對:“不可能!絕對不可能!你這是吹牛!”
“是不是吹牛,試試就知道。”李衛國淡淡地說,“我可以提供種子和技術,選一塊試驗田,當著大家的麵種給你們看。”
劉書記眼睛一亮:“這個提議不錯。”
“劉書記!”馬德福急了,“這小子就是在胡說八道!哪有什麼800斤的小麥!您可彆被他騙了!”
李衛國看著馬德福,忽然問了一個不相關的問題:“馬局長,您知道美洲那邊的玉米,畝產能達到多少嗎?”
“這…我哪知道那麼遠的事。”馬德福被問得有些發懵。
“1200斤。”李衛國報出一個數字,“而且這還不是他們的最高紀錄。為什麼同樣是玉米,咱們這裡隻能產300斤,人家卻能產1200斤?”
他環視會議室一圈,最後目光落在馬德福身上。
“答案很簡單,因為我們的農業技術,還停留在石器時代。”
馬德福被這話刺激得差點跳起來:“你放屁!我們的技術…”
“您的技術?”李衛國打斷他,“馬局長,您知道什麼叫"雜交育種"嗎?知道什麼叫"滴灌技術"嗎?知道什麼叫"土壤檢測"嗎?”
一連三個問題,問得馬德福啞口無言。
李衛國繼續說道:“雜交育種,就是讓不同優良性狀的作物雜交,培育出更高產、更抗病的新品種。我手裡這幾粒種子,就是用這種技術培育出來的。”
他拿起一粒種子,放在掌心展示給大家看。
“滴灌技術,是精確控製水分供應,避免浪費,提高利用效率。土壤檢測,是分析土壤成分,缺什麼補什麼,不再盲目施肥。”
每說一項技術,會議室裡的人就更震驚一分。這些概念對他們來說完全是聞所未聞。
劉書記忍不住問:“小李,這些技術,你都掌握了?”
“基本原理都懂。”李衛國點頭,“具體實施起來,需要一定的條件和時間,但絕對可行。”
馬德福臉色鐵青,但又找不到反駁的理由。這些技術聽起來確實很有道理,而且李衛國說得頭頭是道,不像是胡編亂造。
這時,工業局的張局長忽然開口:“小李,如果真能實現你說的效果,需要什麼條件?”
李衛國早就準備好了答案:“三個條件。第一,給我一個試驗田,讓我證明技術的可行性。第二,給我一個化驗室,用來檢測土壤和培育種子。第三,給我幾個有文化的年輕人當助手。”
“就這些?”張局長有些意外,“不要設備?不要資金?”
“暫時不需要太多。”李衛國搖頭,“技術才是核心,設備可以因地製宜。”
劉書記沉思了一會兒,忽然拍板:“好!我批準你的試驗計劃!”
馬德福徹底急了:“劉書記,您可要慎重啊!這小子就是在吹牛!萬一失敗了,浪費的是國家資源啊!”
“失敗又怎樣?”劉書記冷冷地看了他一眼,“現在這個樣子,再壞還能壞到哪裡去?”
這話說得馬德福臉上火辣辣的。
劉書記轉向李衛國:“小李,我給你三個月時間。如果真能證明你的技術有效,市委全力支持你推廣。但如果失敗了…”
“如果失敗了,我自動離開軋鋼廠,再也不碰農業。”李衛國毫不猶豫地接下了賭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