灤縣衙門的朱漆大門斑駁脫落,兩隻石獅子缺牙斷爪,活像兩個落魄的看門老漢。惜夕的馬車停在衙前廣場時,竟連個接應的差役都沒有。
“大人,這...“老仆顏忠看著冷清的衙門,眉頭皺成了疙瘩。
惜夕卻笑了:“好啊,正好看看他們能晾我到幾時。“
她整了整七品鸂鶒補服,昂首走向衙門。剛踏上台階,一個滿臉油光的師爺才慌慌張張跑出來,腰間係帶都沒係好。
“哎喲,縣尊大人到任,小的有失遠迎!“師爺連連作揖,眼睛卻滴溜溜打量著惜夕的衣著行裝,“實在是沒接到上頭的文書,不知道大人今日到任...“
惜夕一眼看穿這拙劣的表演。按律,新官到任,縣衙六房書吏、三班衙役都該列隊相迎。眼下這情形,分明是給她下馬威。
“無妨。“惜夕不動聲色,“本官姓顏,不知閣下如何稱呼?“
“小的姓趙,是衙門刑名師爺,代掌印務已有半年。“趙師爺邊說邊引路,“自從上任李縣令...呃...離任後,灤縣一直無人主事。“
惜夕知道那個“李縣令“就是老翰林說的投河自儘的那位。她環視衙門大堂,積灰足有銅錢厚,案卷胡亂堆在角落,顯然很久沒升堂了。
“縣丞和主簿呢?“
趙師爺麵露難色:“周縣丞告病在家,王主簿上月母親過世,丁憂去了。“
惜夕心中冷笑——好得很,領導班子直接給她來個空城計。
“既如此,煩請趙師爺即刻派人通知縣衙所有屬官、胥吏,明日卯時正點,本官要在大堂點卯。缺席者...“她故意頓了頓,“按《大虞官製》,無故缺勤,杖二十。“
趙師爺臉色變了變,又堆起笑容:“大人遠道而來,不如先安頓下來?後衙已經收拾好了...“
“帶路吧。“
後衙的情況比前堂更糟。三間瓦房漏風漏雨,院中雜草叢生。唯一像樣的是張紅木床,可當惜夕坐下時,竟“哢嚓“一聲塌了一角。
“這、這...“趙師爺額頭冒汗,“定是那些奴才偷懶...“
惜夕拍拍衣裙站起來:“無妨。青柳,把本官的行李打開,先收拾出個能住的地方。“她又對趙師爺道,“煩請把近五年的賦稅冊子、刑名案卷都拿來,本官今晚要看。“
趙師爺瞪大眼睛:“今晚?可那些冊子都堆在庫房,一時半會兒...“
“那就勞師爺加個班。“惜夕微笑,“對了,再派個人去白河塢白家遞個帖子,就說本官明日午後要登門拜訪。“
聽到“白家“二字,趙師爺明顯抖了一下:“大人要見白家?“
“怎麼,不妥?“
“不不,隻是...“趙師爺擦了擦汗,“白老爺近來身體不適,恐不便見客...“
惜夕意味深長地“哦“了一聲:“無妨。“
打發走趙師爺,惜夕立刻帶著顏忠檢查了整個後衙。果然在書房地板下發現了個暗格,裡麵藏著幾本私賬。粗略一翻,全是各鄉裡正給衙門送的“孝敬“記錄。
“小姐,這地方不對勁。“顏忠低聲道,“老奴方才去廚房打水,聽到兩個差役說...說您活不過三個月。“
惜夕挑眉:“跟李縣令一樣投河?“
“他們說...白河塢就是灤縣的閻王殿,白老爺是活閻羅。“
正說著,青柳慌張跑來:“大人!庫房那邊吵起來了,趙師爺不肯交賬本!“
惜夕冷笑一聲,從行李中取出個錦盒,裡麵正是女帝欽賜的縣令印信:“顏忠,持印去縣衙庫房,告訴趙師爺,要麼立刻交出所有文書賬冊,要麼本官現在就升堂,治他個"欺瞞上官"之罪!“
待顏忠領命而去,惜夕又對青柳道:“你去街上轉轉,買些吃食,順便聽聽百姓都在議論什麼。“
夜深人靜時,惜夕在油燈下審閱著終於送來的賬冊。越看越心驚——灤縣每年上報的田畝數不足實際三成,稅收大半落入私囊;刑名案卷更是荒唐,命案多以“失足落水“結案。
“果然是個爛攤子...“惜夕揉著太陽穴。忽然,她注意到賦稅冊上有大量“河捐““堤銀“的條目,可今天一路行來,白河堤壩分明年久失修。
窗外傳來打更聲,已經三更天了。惜夕正要熄燈,忽聽“啪“的一聲,一顆石子擊碎窗紙落在桌上。展開裹著的紙條,上麵歪歪扭扭寫著:“明日點卯,當心茶水。“
惜夕心頭一凜。看來這灤縣衙門裡,也不全是白家的人。
次日卯時,惜夕早早坐在大堂上。令她意外的是,三班衙役、六房書吏竟一個不差全到了,隻是個個眼神飄忽。
趙師爺賠笑:“大人,人都齊了,您看...“
惜夕掃視眾人:“本官初來乍到,今日不點卯,改點名。“她拿起昨夜整理的名冊,“念到誰,誰就上前一步,報上職責。“
這招打了眾人個措手不及。按常理,新官點卯隻是走個過場,由師爺代為應答。可逐個點名,那些吃空餉的、冒名頂替的就藏不住了。
“戶房經承,劉大有。“
一個瘦高個兒哆哆嗦嗦站出來:“小的...小的劉大...“
“慢著。“惜夕眯起眼,“據本官所知,劉大有今年該有五旬,可你看起來不過三十出頭?“
堂下一片嘩然。那人“撲通“跪下:“大人明鑒!小的是劉經承的侄兒,叔叔臥病在床,讓小...小的暫代...“
惜夕拍案而起:“好大的膽子!朝廷職役也敢私相授受?來人,拖下去重打***板!“
衙役們麵麵相覷,無人動手。惜夕冷笑:“怎麼,本官使喚不動你們?那好,顏忠,去請守備營的兵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