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樹的葉子落了又青,轉眼便是第三年。這日清晨,圓覺剛掃完庭院,就見貨郎推著滿載貨物的車奔來,車鬥裡竟坐著個穿官服的差役。“圓覺師父,京裡來的大人說要見您!”貨郎的嗓門驚飛了枝頭的麻雀,孩子們紛紛圍攏過來,好奇地盯著差役腰間的銅牌。
差役上前拱手,遞過一封印著朱紅印章的信函:“奉李大人之命,特來邀請師父前往京城。大人在江南治水時,常念及清溪的善意,如今想請您為京中孩童講經解惑。”圓覺展開信函,紙上是書生熟悉的字跡,字裡行間滿是對當年恩情的感念。
村民們聞訊都聚到安居院,老婦攥著圓覺的衣袖:“去是該去,可你走了,孩子們怎麼辦?”圓覺望著滿院熟悉的麵孔,指尖摩挲著師父贈予的佛珠:“我去三月便回,學堂暫請那位返鄉的老秀才幫忙照看。”當晚,老嫗連夜縫了件厚實的僧袍,小女孩則在袍角繡了片小小的枇杷葉,說這樣師父走到哪兒都能想起清溪。
臨行那日,桃杏樹正開得熱鬨。孩子們捧著攢下的枇杷乾,貨郎塞來一包驅寒的乾薑,郎中細細叮囑著京城的氣候禁忌。圓覺牽著小女孩的手,將一串菩提子手鏈戴在她腕上:“好好讀書,等我回來教你們新的經卷。”馬車駛遠時,他回頭望見滿院人站在桃杏林旁揮手,紅的花、綠的葉,成了最鮮活的牽掛。
京城的日子遠比想象中忙碌。李大人為圓覺辟了間書齋,京中士大夫常帶著孩童前來,聽他講“一樹枇杷”的故事,說“三兩煙火”的禪意。有位尚書不解:“師父為何不勸人遁入空門?”圓覺指著窗外嬉戲的孩童:“守住心中的善意,在俗世裡行好事,便是最好的修行。”
三月期滿,圓覺謝絕了李大人的挽留,帶著京城學子贈送的筆墨紙硯匆匆返程。剛入清溪地界,就見道旁站著許多孩童,為首的正是那個小女孩,她身後跟著老秀才,手裡捧著一卷孩子們寫的“平安”。“師父!我們每天都練字,還幫老嫗奶奶曬草藥呢!”小女孩撲過來,腕上的菩提子手鏈晃出細碎的光。
回到安居院,圓覺發現西廂房又多了兩間新屋,貨郎笑著解釋:“鄰村又有娃想來讀書,村民們湊錢蓋了新學堂。”老婦端來剛熬好的陳皮粥:“知道你今日回,特意多放了紅糖。”圓覺喝著溫熱的粥,看著牆上新添的孩童塗鴉,忽然明白,他不在的日子裡,這份善意早已在清溪紮下更深的根。
秋日的枇杷樹下,圓覺鋪開京城帶回的宣紙,孩子們圍在旁磨墨。他提筆寫下“善意無界,禪心在民”,剛落下最後一筆,就見遠處山道上走來幾個身影,竟是靈隱山的師兄們,還抬著一尊小小的彌勒佛塑像。“師父說,清溪的道場該有尊佛,佛在人間,才更
喜歡破產後,我成了頂流明星請大家收藏:()破產後,我成了頂流明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