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朔卻退回錢:“我們想換您一個故事。”
三人圍坐在桌前,老板往爐子裡添了塊炭:“我年輕時跟著村裡的人去工地"撿寶",有次挖到個宋代瓷片,賣給販子換了兩百塊,後來才知道,那是官窯的殘件......”
蕭朔從兜裡摸出兩顆陳皮糖:“其實您比我們更懂寶貝。”
老板一愣,看見糖紙上映著的考古隊徽章:“你們......”
“文物該在哪兒,就在哪兒。”
宋惜堯喝了口茶:“就像這陳皮茶,得泡在老壺裡,才有滋味。”
老板手一抖,紙差點摔在地上,露出底下壓著的考古隊宣傳單。
“保護文物,人人有責”的標語上,印著老陳的聯係方式。
沉默在狹小的店鋪裡蔓延,隻有牆角的座鐘滴答作響。
老板忽然從抽屜深處摸出本泛黃的筆記本,裡麵夾著張黑白照片:二十年前的考古工地上,年輕的他穿著工作服,手裡捧著塊帶花紋的陶片。
“那年我剛入行”,他指尖劃過照片,帶隊的老師說:“文物是活的曆史書,後來我下崗了,看見彆人靠賣假古董買房買車......”
他聲音漸低:“這碗是我從工地圍欄縫裡撿的,本想做舊賣了,可每次看見碗底的火石紅,就想起老師說的"窯火有靈"。”
蕭朔想起老陳說的"試燒品",原來六百年前的窯工或許也有過猶豫。
這道沒燒好的裂紋,會不會是他故意留下的記號?
離開“聚古齋”時,蕭朔兜裡多了包老板送的新茶。
包裝紙上印著“老街陳皮”。
宋惜堯晃了晃手裡的考古隊臨時工作證:“蕭工,下午該去工地記錄陶片了”。
他挑眉:“那蕭太太能不能給蕭工買個糖畫?要最大的龍,多加芝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糖畫攤前,大爺接過蕭朔遞來的銅錢,突然笑出滿臉褶子:“小夥子,這是我去年掉的壓箱錢!”
原來那枚“乾隆通寶”是假幣,銅鏽用醋一擦就掉。
蕭朔看著糖漿在石板上扭成歪歪扭扭的龍,忽然覺得這才是真正的“撿漏”。
用六百塊買了個誤會,卻換來了六百年的光陰故事。
老街上的陽光越來越暖,考古隊的旗幟在巷口飄揚。
蕭朔咬下一口糖畫龍的尾巴,甜得眯起眼:“原來真寶貝不是越老越值錢。”
兩人笑著走過青石板,身後傳來老板的喊聲:“後生!
下次帶媳婦來喝茶,我有件清末的紫砂壺想讓你們看看!”
風卷起糖畫的甜香,遠處傳來考古隊的講解聲:“這隻明代瓷碗,雖然有裂紋,但它見證了古代工匠的智慧......”
宋惜堯笑著點頭。
蕭朔忽然明白,有些“寶貝”從來不需要鑒定證書。
真正的尋寶從不是執著於器物的完美,而是在歲月的裂痕裡,看見人心的光。
比任何古董都更值得珍藏,那是曆經風雨後,依然願意相信美好的勇氣。
比如此刻宋惜堯眼裡的笑,比如老陳筆記本裡的桂花,比如老板重新擦亮的櫥窗。
這些帶著人間煙火氣的溫度,才是老街上最珍貴的寶藏。
老板將筆記本裡的考古照片放大裝裱,掛在“聚古齋”顯眼位置。
旁邊立著“文物知識免費講”的牌子。
那隻明代瓷碗最終被命名為“老街1號標本”,研究報告裡特彆提到:“碗沿裂紋或為窯工手工調整火焰的痕跡”。
蕭朔堅持認為,那是六百年前的匠人在和今天的人打招呼。
喜歡改開下崗?超級帝國!啟動請大家收藏:()改開下崗?超級帝國!啟動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