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信奉證據和邏輯的老刑警,他對於這種看似玄之又玄的心理側寫,始終抱著一種根深蒂固的懷疑。
麵對趙鐵軍近乎咆哮的質問,林舒雅的表情沒有絲毫變化。
她隻是緩緩地站起身,走到了白板前,拿起一支紅色的記號筆。
她的動作很慢,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壓迫感,讓會議室裡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聚焦在她身上。
“趙隊,你知道我們為什麼會陷入僵局嗎?”她沒有回答趙鐵軍的問題,反而提出了一個新的問題。
不等趙鐵軍開口,她便用筆尖輕輕敲了敲白板上那張被放大的、死者嘴裡塞著黑桃A撲克牌的特寫照片。
“因為我們都錯了。”
她的聲音不大,卻像一顆投入死水中的石子,在每個人心頭都激起了層層漣漪。
“我們一直試圖從常規刑偵的角度去理解他,把他當成一個普通的、追求刺激或者報複社會的變態殺手。但我們忽略了他所有行為背後最核心的動機——他不是在犯罪,他是在‘對話’。”
“對話?”趙鐵軍皺起了眉頭,顯然沒能理解這個詞的含義。
林舒雅轉過身,目光掃過在場的每一個人,最終再次落在趙鐵軍身上。
她深吸了一口氣,仿佛即將拋出一個足以顛覆所有人認知的重磅炸彈。
“是的,對話。他在用一種我們無法理解的、專屬於罪犯的語言,和另一個人進行一場跨越現實與虛構的對話。”
她停頓了一下,一字一句地說道:“而那個對話的對象,就是這部劇裡‘雨夜屠夫’這個角色的塑造者——演員,陳言。”
話音落下的瞬間,整個會議室的空氣仿佛都凝固了。
所有人都被林舒雅這個大膽到近乎荒謬的結論給震住了。
陳言?
那個因為演技太好,被全網熱議的新人演員?
他怎麼會跟一個殘忍的連環殺手扯上關係?
趙鐵軍更是像聽到了天方夜譚,他先是愣了兩秒,隨即嗤笑一聲:
“林專家,我承認你的想象力很豐富。但這是在辦案,不是在寫小說!陳言是我們重點關注的對象不假...
但那是因為他有接觸‘屠夫’的嫌疑,而且他演的角色確實詭異!可你現在說,這個新冒出來的凶手,是在跟他‘對話’?證據呢?”
“證據,就是這個。”
林舒雅似乎早就料到他會有此一問。
她沒有爭辯,而是從文件夾裡抽出另一組照片,用力地按密死命令封鎖的——第二起模仿殺人案的現場照片!
就在第一起案件發生後的第七天,也就是兩天前的深夜,第二位受害者出現了。
案發地點,是一處早已廢棄的城市歌劇院後台。
與第一起案件的“完美複刻”不同,這一次,凶手進行了“藝術升級”。
受害者同樣被精心打扮成了劇中被害者的模樣,但她沒有被丟棄在角落,而是被鋼絲吊在了舞台的正中央,聚光燈的下方。
她的身上,掛滿了無數片破碎的鏡子,在警用手電筒的光線下,折射出冰冷而詭異的光斑,仿佛一尊被殘忍敲碎後又被惡意拚湊起來的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