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接下來要做的,不是反擊,是點火。
他打開三個匿名投稿郵箱,分彆發出去三份材料。
第一份發給八卦媒體,標題寫著《頂流女星遭韓方脅迫加吻戲,怒懟“中國演員就該聽話”》;
第二份發給文化評論號,附言:“建議從跨國文化霸權角度切入,強調藝術自主性”;
第三份直接扔給國際關係類博主,裡麵是金昌浩原話錄音+翻譯文本,一句話都沒多寫。
做完這一切,他看了眼時間。
距離熱搜預知失效,還有46小時28分鐘。
夠了。
幾乎是同步,顧晚舟刷新了自己的社交賬號,上傳一張三年前的老照片。
畫麵裡她站在片場,穿著劇組製服,背後是一塊手寫的硬紙板,上麵用馬克筆寫著:“NOTONONARTISTICKISSING”。
配文隻有八個字:“我一直懶,但從不妥協。”
十分鐘不到,轉發破十萬。
#韓國經紀公司傲慢#悄悄爬上熱搜第47位。
二十分鐘後,衝進前二十。
三十分鐘後,前三。
有博主剪了會議錄音片段,配上中文字幕,標題叫《聽清楚了嗎?他們說中國演員就該聽話》。
底下評論炸了。
“誰給他們的臉?”
“上次是陪酒,這次是強吻,下一步是不是要簽賣身契?”
“顧晚舟牛啊,躺著都能打一場跨國輿論戰。”
陸硯之看著趨勢圖一點點往上爬,手指懸在鍵盤上,開始起草下一輪通稿。
標題他已經想好了:《論“本土化”如何變成“殖民化”》。
但他沒急著發。
這種時候,火候最重要。
燒得太快,容易被人說是煽動民族情緒;燒得太慢,熱度就斷了。
他需要一個“正當防衛”的姿態,而不是“主動挑事”。
正想著,手機又震了。
是顧晚舟。
沒有文字。
是一張截圖。
某韓娛論壇的帖子,標題是:“中國演員越來越難管了,是不是該暫停合作?”
&ntStaff”,IP定位首爾。
陸硯之冷笑一聲,截圖保存,拖進新文檔。
看來對方已經開始反撲了。
這就最好。
他最怕的不是敵人強,而是敵人慫。
慫了就沒戲唱了。
他重新調出語音轉換程序,把剛才那段“中國演員就該聽話”的原聲提取出來,準備做一段慢速解析音頻,證明聲紋一致。
剛點下導出按鈕,手機再震。
小唐發來最新消息:“#韓國經紀公司傲慢#現在第二,娛樂、社會、國際三個榜單都在推。”
他抬頭看了眼窗外。
天已經黑了。
書房裡隻剩屏幕的光映在他眼鏡上,像兩片冷藍的湖。
他喝了口冷咖啡,手指在鍵盤上敲下第一行字:
“當一個外國資本代表公開宣稱‘中國演員就該聽話’時,我們該問的不是他有沒有禮貌,而是——誰給了他這種幻覺?”
敲到這裡,他頓了一下,回頭看了眼聊天窗口。
顧晚舟剛剛上線,發來一條新消息:
“你那邊幾點了?我這兒薯片吃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