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金絲眼鏡後的文化戰爭
顧晚舟那條“薯片吃完了”的消息還掛在聊天框最頂上,陸硯之盯著屏幕看了三秒,手指一動,回了個:“你隻要繼續睡就行。”
鍵盤敲完最後一個字,他順手把咖啡杯往旁邊一推,杯底在桌麵上劃出半道褐色的印子。眼睛沒離開顯示器——那邊正跑著數據模型,過去三年所有中韓合拍項目的輿情走勢、修改劇本比例、演員抗壓記錄,全被他扒出來重新洗牌。
他知道金昌浩不會善罷甘休。
那種人,麵子比命重要,現在臉被打腫了,肯定要買熱搜翻身。而且越慘烈的敗仗,反彈越狠。這不是猜測,是規律。
果然,淩晨兩點十七分,小唐發來一條加密簡報:韓國某*大型娛樂論壇出現多篇“中國藝人難管教”主題帖,IP集中指向首爾江南區某寫字樓,發布時間高度同步,明顯是水軍矩陣。
陸硯之冷笑一聲,截圖存檔,順手拖進新文檔命名為《文化霸權操作手冊·初代樣本》。
火已經燒起來了,但現在的熱度還隻是情緒燃料,炸得響,留不下東西。要是不趕緊把這場仗從“誰更狂”升級到“誰更有理”,等風頭一過,資本反手就能洗白成“文化交流誤會”。
他得讓這把火,燒出個道理來。
手指在鍵盤上敲了幾下,調出陳墨剛傳來的資料包。這家夥昨晚通宵整理了一堆學術論文,從韓國文化產業輸出戰略,到“軟實力殖民”的理論爭議,再到近十年東亞影視合作中的權力不對等案例,整整三十頁PDF,標題起得還挺騷——《當Kpop遇上Cquiet:話語權爭奪戰》。
陸硯之掃了兩眼,嘴角抽了抽:“這都能寫博士論文了。”
但他知道,這些才是真正的彈藥。
大眾罵得再凶,不如一句“有數據支撐”。網友說“韓方傲慢”,不如學者指出“結構性壓迫”。他要做的不是煽風點火,而是給火焰套上導流管,讓它精準噴向對方最怕曝光的地方。
他打開空白文檔,標題敲下一行字:
《論傲慢的100種死法——從一句“中國演員就該聽話”說起》
光是這個標題,就夠微博熱搜掛三天。
接下來就是乾活。他一邊翻資料,一邊寫,筆鋒像手術刀,專挑皮肉下麵的神經線割。第一段直接甩出會議錄音分析,證明所謂“翻譯誤差”純屬扯淡;第二段列數據,指出過去五年八部中韓合拍劇裡,中方角色情感線被強行加碼的比例高達87%;第三段引理論,拿東方主義和文化依附論砸場子,最後還不忘補一刀:“當你用‘本土化’當借口,其實是在說——你們的文化,不夠格。”
寫到這兒,他喝了口冷掉的咖啡,眉頭都沒皺一下。
這種文章,娛樂號不敢發,怕惹事;主流媒體嫌太尖銳,怕被說帶節奏。可他偏要發,還得發得堂堂正正。
他在文末附上陳墨整理的摘要版資料,做成“數據附錄”,又把關鍵段落拆成十幾條微博體短評,方便傳播。甚至連韓語翻譯都準備好了,就等發布時間一到,雙語齊發,直接衝韓國上班族早高峰通勤時間。
這才是降維打擊。
正忙著,手機震了。
顧晚舟回了句:“行,那你打你的,我接著睡了。”
後麵還跟了個表情包,一隻熊貓癱在沙發上,配字是“本懶王授權開戰”。
陸硯之瞥了一眼,嘴角微不可察地翹了下,隨即切回文檔,繼續刪改最後一段。
不能隻罵人,還得立住立場。他說的不是“反韓”,而是“反霸權”。不是情緒宣泄,是規則重審。所以結尾他特意加了一句:“我們不要跪著的合作,也不要打著合作旗號的馴化。我們要的是平視對話的資格——哪怕對方聽不懂,也得先學會閉嘴。”
敲完回車,他深吸一口氣,把整篇文章打包,設置定時群發。
時間定在六點整。
正好是韓國人睜眼刷手機的點。
他靠回椅背,金絲眼鏡映著屏幕冷光,像兩片結了霜的湖麵。手指懸在發送鍵上方,遲遲沒按下去。
不是猶豫,是在等。
等一個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