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天氣如此乾旱,地裡的莊稼必然減產,不知道又會有多少家庭,因此受災……
黃昏漸近,夕陽將天邊染成暗紅,遠處的山影拉得很長。
陽光雖不再刺眼,卻依舊帶著餘溫。
突然,司機提高嗓門喊道,“李家圩到了,有沒有下車的?”
李臨立刻起身:“有!師傅,我在前麵下。”
車緩緩駛停,門打開,一股熱浪裹挾著塵土撲麵而來。
他剛下車,就看見奶奶從不遠處的小路走來。
她穿著一件洗得發白的碎花襯衫,手裡還拎著個布兜,腳步輕快。
“臨子,讓奶奶瞅瞅,有沒有餓瘦!”奶奶迎上來,伸手在他臉上摸了摸。
“沒餓瘦,好著呢!”李臨笑著回道,語氣鬆然。
“還說沒餓瘦?”奶奶瞪了他一眼,“你看你那小臉,瘦得跟個刀螂一樣,走!回家吃飯!”
她一邊說著,一邊伸手接過他的行李。
動作利索,不容拒絕。
李臨無奈地笑了笑,沒再爭辯,順從地跟著奶奶往家走去。
腳下的泥土乾硬,踩上去發出輕微的咯吱聲。
一路上,老人絮叨著家裡最近的事,說圈裡的母雞下了蛋,說菜園裡的黃瓜落了花,說家裡的小狗已經長大。
他聽著,偶爾應一聲,更多時候隻是靜靜地走著。
……
家裡的晚飯很豐盛,桌上擺滿了很多李臨愛吃的美味佳肴。
奶奶坐在一旁,不停地往他碗裡夾菜。
“多吃點,你爸媽說你現在一頓能吃一大鍋飯呢。”她說話時眉眼舒展,手裡動作不停。
李臨拿起卷餅,把菜裹進去,咬了一口,香得很。
他嚼著,忽然問,“爺爺呢?”
“去河邊了,水庫放水,沒人守著,下遊那幫人又要上來掘堰了。”
奶奶說這話時語氣平靜,像是講一件再尋常不過的事。
李臨點點頭,沒再說什麼,繼續低頭吃飯。
山裡的水庫放水量小,時間也短。
每當放水時,農民便會用沙袋在支渠上築起臨時堰壩,抬高水位。
若不築壩,小渠口沒有控水閘門,水流到自家田裡的速度就慢,水庫封閘時,也不一定能灌滿。
不過這樣一來,下遊也就更缺水了。
堵截、搶水、爭執……年年都有,但隻要水來了,一切就顧不上了。
忽然,屋外鐵門傳來“吱呀”一聲。
“臨子來了啊!”爺爺的聲音沙啞卻精神。
他拎著一條花鰱,手臂那麼長,魚尾巴還在滴水。
“看我給你帶什麼好東西了。”他把魚舉到孫子麵前晃了晃。
李臨咽下嘴裡的飯,故作驚喜的笑道,“哇!好大一條魚!謝謝爺爺。”
老人一聽,笑得更歡了,眼角的皺紋都擠成了一團,“明天讓你奶奶做給你吃,魚頭做湯,魚身紅燒。”
花鰱被放入水缸中養了起來。
就在這時,門外突然傳來急促的喊叫聲:
“李老大!不好了,堰口那邊打起來了!”
爺爺神色一凜,連忙扔下碗筷,轉頭對奶奶和李臨說道,“你們先吃著,我過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