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國威,“行行行!我仔細聽!你說吧!”
方漢青接著說,“兩個影像的移動速度和實際魚的速度,在水裡尺子讀數上看是相同的。
但實際上,你會看到兩個相反的方向速度,一個是另一個的三倍。”
“為了清楚地看到魚缸後遠處的一個影子,觀察者必須站得遠一些。”
“這兩個影子相距8.33r,隻要我們在足夠遠的地方看,就可以看到真實的影像。”
“題目提到遠處觀察者時,意思是他在觀察從不同距離來的光線角度變化。”
“當觀察者離得很遠時,儘管有距離差異,他看到的速度會逐漸接近三分之八。”
……
方漢青解釋得非常明白,項國威也聽得極其認真。
反觀周圍幾人則一臉茫然。
“???”
項國威這才注意到他們的反應,趕緊拿出手機展示了聊天記錄。
他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項國威在請教方漢青解題方法。
本來這事沒什麼大不了的,但組長和方老師明顯看到,項國威是在三分鐘前發消息給方漢青的!
這意味著他在三分鐘前給方漢青發了三個問題,而方漢青已經有了解答!
“呼……!!!”
前麵兩題還好,項國威至少給了點思路供方漢青參考,但第三題卻是空白一片。
這是組長和方老師的猜測!
方漢青說,“第二個問題,你全搞錯了。”
組長震驚,“!!!”
方老師震驚,“!!!”
大家定睛一看,問題是這樣的:
一支探險隊因船難被困荒島。
他們在沒有能源的情況下,發現了一種惰性氣體。
這種氣體比空氣重,壓強和溫度與周圍的空氣相同。
探險隊有兩個膜片,其中一個隻允許那種氣體通過,另一片隻能讓空氣透過。
請問如何設計一個能工作的熱機?
方漢青說,“我就不細說你哪裡出問題了,直接講我的解法。”
“這裡需要用到兩個重要定律。”
“如果容器內有兩種氣體混合,每種氣體的壓力等同於它單獨存在且占據同樣體積、溫度不變的情況下的壓力。”
“在一個多氣體環境中測出的是所有單一氣體分壓之和。”
“如果某種膜能讓一種特定氣體通過,那麼在這種膜兩側該氣體的壓力是相等的。”
“我們用可滲透惰性氣體的那個膜放在一個管道裡,這個管連接氣源和活塞下麵的圓筒。”
“等會有個草圖我會拍給你看。”
“另外把允許空氣通過的膜片安裝在圓筒底部。
由於活塞下方始終有一個大氣壓,因此這部分不會影響到最終的工作輸出。”
“首先,開啟管道閥門1,連通那個可以讓氣體滲透的膜片。”
“此時膜片兩邊氣體的壓力將保持一致,這樣活塞下方就有了同樣的壓力。”
“於是圓筒內的總壓力將達到二個大氣壓,活塞就會上升做功。”
“隨後關上閥門1停止動作,再打開閥門2讓活塞恢複原位,這期間不會對外做工……”
最後方漢青補充道,“這個過程並不循環,我們也無需太關注效率問題。”
“隻要有這兩個不同的膜就能實現上述功能,當然前提是有足夠的外部真空環境才行。”
“再來說說第三個問題。”
帶電離子從p點以相同速度v分散開來如圖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