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燈亮起,昏黃的光落在桌麵上那本存折上。陳帆的手指輕輕壓住邊緣,翻開第一頁,母親的名字安靜地印在那裡。他沒再看第二眼,合上存折,抽出裡麵的兩萬塊錢,一張張點了一遍。
錢是昨天剛取出來的,紙幣還帶著銀行特有的潮氣。他把錢整齊疊好塞進背包夾層,拉鏈拉緊時發出輕微的摩擦聲。窗外天剛亮,樓道裡有鄰居開門、關門的聲音,遠處傳來早班公交的喇叭。他背上包,鎖門下樓。
電腦城還沒開門,他在門口站了十幾分鐘。鐵皮卷簾門嘩啦啦升起,一家家店鋪亮起燈。他徑直走向最裡麵那間掛著“宏遠科技”招牌的店麵。櫃台後的男人穿著深藍色Polo衫,胸前印著模糊的英文商標,正低頭擦眼鏡。
“我要配一台機器。”陳帆把背包放在地上,打開,“主頻至少233MHz,奔騰II,64兆內存起步,硬盤四點三個G以上。”
老板抬眼看了看他,又低頭繼續擦鏡片,“學生?”
“做數據分析。”他說,“Access和Excel要跑VBA宏,不能卡。係統裝Windows98SE,驅動必須全兼容。”
老板這才認真打量他一眼,鏡片後的眼神變了變。“你懂UDMA接口不?”
“支持DMA傳輸,比PIO快。”陳帆答得乾脆,“主板得帶ECC校驗,數據不能出錯。”
老板笑了下,轉身從貨架上拿下一塊主板,“那你得加錢。”
“預算就這麼多。”陳帆拍了拍背包,“但我隻要性能最強的組合,不要顯示器貴的,顯卡也不用高端,重點在CPU、內存和硬盤穩定性。”
老板盯著他看了幾秒,點點頭,開始列配置單。兩人低聲討論了半小時,最終定下方案:奔騰II233MHz處理器,64MBEDO內存,4.3GBIDE硬盤,ATX機箱配穩壓電源,外加15寸普通CRT顯示器。總價一萬九千八。
“差兩百,我送你一條數據線。”老板說。
陳帆從包裡掏出錢,一張張遞過去。老板清點完,招呼學徒去倉庫提貨。組裝過程在一個角落的小工作台上進行,陳帆全程站在旁邊看著。當CPU被小心放入插槽,內存條哢噠一聲卡進槽位時,他的手指無意識地動了動,像是在確認每一個步驟是否到位。
中午前,主機裝好了。老板接上電源,按下開關。屏幕閃了一下,出現BIOS自檢畫麵,各項硬件識彆正常。他運行了簡易壓力測試程序,CPU溫度穩定,內存無報錯。
“能用。”老板鬆了口氣,“小子,你這配置,在咱們這兒算是頂配了。”
陳帆沒說話,隻是輕輕點頭。他付了數據線的錢,叫來一輛三輪車,把主機和顯示器捆在一起,親自押送到家。
臥室不大,書桌原本放著一台老舊的486電腦。他把舊機搬開,騰出空間,將新主機擺在正中,接上電源和顯示器。牆上的插座有些鬆動,他找來電工膠布纏了幾圈,確保不會中途斷電。
安裝係統花了整個下午。第一次啟動藍屏,錯誤代碼顯示是硬盤控製器驅動不匹配。他重啟進入CMOS,關閉了快速啟動選項,重新安裝時跳過非必要組件。第二次成功進入桌麵,但中文顯示亂碼。他調出控製麵板,更改係統區域設置為簡體中文,重啟後再試。
Access97光盤放進光驅,安裝進度條緩慢爬行。期間電壓波動了一次,顯示器黑了一下,主機自動重啟。他立刻拔掉電源,接上從舊家電市場淘來的穩壓器,重新開始。
晚上八點,軟件全部裝完。他插入軟盤,運行自己寫的VBA腳本,嘗試導入曆史數據。程序讀取了前一百條記錄,跳出提示框:“字段匹配完成,時間戳校驗通過。”
他長出一口氣,靠在椅子上閉了會兒眼。
接下來是數據采集器的搭建。他打開《中國證券報》的網頁,頁麵粗糙,隻有零星幾條快訊,表格結構混亂,沒有API接口。他查看源碼,找出包含股價信息的段落,編寫正則表達式提取“股票名稱”“收盤價”“漲跌幅”三個字段。
第一個測試目標是陸家嘴。他手動輸入昨日收盤價作為基準,設定腳本每小時抓取一次最新數據,若發現變動則寫入Access數據庫,並標記時間戳。
晚上十一點十七分,腳本首次運行成功。屏幕上彈出消息:“采集完成:陸家嘴,收盤價8.25元。”
陳帆盯著那行字看了很久,然後按下了回車鍵。係統調用分析模塊,結合此前錄入的財政支出片段和行業動態,生成了一份簡要報告:《周度板塊異動預警——地產與基建關聯性增強》。
文檔保存路徑是本地加密分區,不再同步到公司郵箱。
第二天是周末。上午十點多,門鈴響了。
他開門,林悅站在外麵,手裡拎著一個牛皮紙袋。“我媽讓我給你送點複習資料。”她走進來,目光掃過房間,突然停在電腦屏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