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中興通訊盤中跳水,十分鐘內跌幅達4.2%,成交陡增三倍
三人沒動。服務器風扇的轉速似乎高了些,空氣裡彌漫著電子設備持續運轉的溫熱氣息。
“它還在跌。”張遠看著K線圖上的長陰線逐漸拉長,“要是沒清,現在根本出不來。”
陳帆沒回應。他調出該股過去一周的資金流向對比圖。前三天散戶賬戶新開戶買入占比從31%飆升至64%,而機構席位連續三日淨賣出。與此同時,情緒因子模塊顯示市場對該股的關注度指數上漲27%,但信心評分卻下降11個百分點。
“熱度上升,信任下降。”他說,“典型的尾聲特征。”
李陽已經開始整理本次識彆邏輯的技術文檔。他將三項關鍵指標固化為規則:一是整百手數高頻掛撤;二是多席位協同對倒且成交價貼近賣一;三是主力資金流向與價格走勢背離。三項同時觸發即視為**險信號。
“這個模塊得常駐後台。”陳帆看著代碼框裡的新命名——“主力動向分析引擎V1.0”,“以後每十五分鐘掃一次所有持倉股,發現類似模式立即報警。”
“還要加個自動暫停機製。”李陽補充,“一旦觸發預警,暫停該標的的一切買入操作,直到人工複核。”
“可以。”陳帆點頭,“另外,生成簡報時帶上席位編號和首次異常時間戳,方便追溯。”
係統配置界麵隨之更新。新的監控任務被加入計劃列表,定時器設定為每刻鐘執行一輪掃描。當測試運行成功後,一個紅色邊框的彈窗模擬出現:
【主力動向預警】
標的:中興通訊(000063)
風險等級:高
觸發條件:檢測到連續對倒行為(模式匹配度92%)
建議動作:暫停建倉,評估持倉
張遠盯著那個彈窗看了很久。他想起兩天前建倉浦發銀行時的信心滿滿,那種基於數據推演的篤定感曾讓他以為掌握了市場的規律。可今天這一課告訴他,數據本身也可能被操縱,表麵的趨勢背後藏著看不見的手。
“我們之前太依賴結果導向了。”他說,“漲了就是好信號,跌了才找原因。但現在有了接口,能看到更多中間環節。”
“這才是真正的優勢。”陳帆說,“彆人看K線,我們看訂單流。彆人信圖形,我們信行為。”
李陽調試完最後一個參數,點擊保存。代碼庫同步更新,新模塊正式上線。此時已是下午兩點十八分,距離中興通訊暴跌已過去近一個小時,跌幅擴大至9.3%,多家券商緊急下調評級。
操作室內一片安靜。三塊屏幕各自顯示著不同的信息流:左側是仍在正常運行的套利模塊狀態,中間是剛剛完成的風險規避記錄,右側則是新引擎生成的第一份實戰簡報。
陳帆的手指輕輕敲擊桌麵,節奏平穩。他知道,這次避險成功不隻是因為發現了異常,而是整個團隊的認知發生了轉變——從被動響應走向主動偵測,從依賴模型輸出轉向深挖數據源頭。
“接下來。”他開口,“所有新接入的接口都要做一層行為解析。不能隻拿來用,得知道它能揭示什麼,又可能隱藏什麼。”
張遠點頭,打開自己的工作台,準備回測過去三個月內其他疑似對倒案例。李陽則繼續優化腳本效率,嘗試將掃描耗時壓縮到三十秒以內。
就在此時,係統右下角閃過一道淺黃色提示條:
【新增監控任務完成初始化】
主力動向分析引擎開始全時段運行
緊接著,數據庫日誌顯示第一條實時掃描任務已啟動,目標列表包含當前持倉的全部七隻個股。
李陽伸手調整了一下耳機位置,目光重新落回屏幕。代碼行正在自動滾動,一條新的函數分支被創建,命名為“multisessioncorrelationcheck”。
他的手指懸在鍵盤上方,正要輸入下一行判定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