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合上筆記本,看向三人。“暫停所有非必要爬蟲任務,二十四小時。全麵排查其他潛在風險源。”
張遠沒再說話,隻是默默關閉了自己負責的兩個外圍采集任務。他的模型原本計劃接入五個新的地方性產業報告網站,現在全都標上了黃色待審狀態。
李陽則在調度器中加入了權限驗證中間件。每一個請求發出前,都會先查詢本地規則庫:是否在白名單內?是否有明確授權?是否涉及敏感關鍵詞?三項任意一項不通過,立即攔截並記錄日誌。
周婷看了眼時間,將近中午。“我下午還有課,先走了。下次更新規則,叫上我。”
門關上前,她留下一句話:“彆覺得這是束縛。真正的自由,是在知道邊界在哪之後還能往前走。”
她走後,陳帆重新調出那份會議紀要的緩存截圖。圖像邊緣有明顯的裁剪痕跡,顯然是有人偷偷拍下後上傳的。他放大左下角的時間戳:1999年11月5日14:23。
正是他們搭建集群的同一天。
“算力變強了。”他低聲說,“但我們也更容易失控。”
李陽停下敲擊鍵盤的動作。“你說……會不會已經有彆的節點記下了這個事件?比如日誌聚合服務,或者監控報警係統?”
陳帆眼神一凜。他迅速打開係統管理後台,進入日誌歸檔模塊。果然,在昨日淩晨的操作流水裡,有一條未加密的日誌片段提到了“成功提取PDF內容”,並附帶了簡要摘要。
“重定向。”他下令,“把所有日誌輸出通道改為加密傳輸,且不得包含原始文本摘要。隻保留元數據和狀態碼。”
李陽立即著手修改配置。新的日誌策略將實行分級存儲:普通操作記錄留存七天,涉及敏感數據訪問的日誌必須實時加密上傳至獨立存儲區,並設置訪問閾值。
張遠忽然抬頭。“如果我們刪得太乾淨,會不會反而引起注意?比如服務器流量突降,或者某個站點發現我們訪問後又徹底消失?”
“不會。”陳帆搖頭,“我們不是唯一訪客。隻要後續行為正常,就不會暴露。關鍵是從現在開始,每一步都要合規。”
他打開編輯器,新建了一份臨時協議草案,標題為《數據采集合規審查暫行辦法》。第一條就寫著:禁止任何形式的越界探索,無論動機是否善意。
李陽調試完最後一個節點,轉身看向主屏。新版爬蟲策略已完成部署,所有非授權站點均被屏蔽。係統處於待命狀態,資源占用率維持在低位,風扇運轉平穩。
“你覺得王教授會同意這份協議嗎?”他問。
“不一定。”陳帆說,“但他至少會明白,我們已經開始思考這個問題了。”
張遠站起身,走到窗邊拉開百葉簾。陽光斜照進來,落在那幾台服務器的散熱孔上,熱氣微微扭曲了光線。
沒人再提剛才差點提交的模擬交易。
也沒人再說集群帶來的速度有多快。
陳帆坐回主位,手指輕點回車鍵,執行最後一次全盤校驗。屏幕上滾動起密密麻麻的校驗日誌,每一項都顯示“通過”。當他看到最後一行提示【爬蟲策略合規性檢查:完成】時,輕輕呼出一口氣。
就在這時,主控台彈出一條新消息:
【待審核數據源申請】
提交人:李陽
名稱:南方冶金網行業動態專欄
依據說明:該網站為公開注冊媒體平台,內容經ICP備案,近三年報道未涉內幕信息傳播
陳帆移動鼠標,準備點擊“查看詳情”。
他的手指停在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