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標左鍵輕點,光標劃過待審核框的瞬間,陳帆收回了手指。
屏幕上的申請條目還亮著,李陽提交的“南方冶金網”數據源靜靜地懸在隊列第一行。他沒有點擊通過,也沒有駁回,隻是將頁麵最小化,切回係統主監控界麵。行情數據流平穩滾動,幾隻科技股小幅震蕩,市場整體處於休整狀態。但他的目光沒有落在K線上,而是停在左側一個剛剛啟用的子模塊窗口——情緒指數實時評分表。
“剛才那個申請,先放一放。”他說。
張遠從座位上抬頭,“怎麼?又出問題了?”
“不是數據源的問題。”陳帆調出過去三周的異常交易記錄,“我們上周清掉了一批邊緣爬蟲任務,合規是做到了,可也丟了一些信號。你看‘東大軟件’,財報前兩天突然放量上漲,技術模型沒預警,等我們反應過來,主力已經拉完第一波。”
李陽湊近屏幕,“這種票我們以前靠論壇熱度和新聞突增能提前半拍發現……現在采集規則收緊,這類信息進不來了。”
“所以得換個方式。”陳帆轉向門口,“周婷,你上次做的那個情緒模型,能不能跑個實盤測試?”
周婷站在白板邊,手裡拿著一支記號筆,聞言點頭:“可以。我已經把原始算法優化過了,剔除了低信噪比的數據源,隻保留三個核心維度:公開媒體情感傾向、投資者社區發帖密度、機構調研提及頻率。權重也重新分配過。”
“彆光說參數。”張遠插話,“它到底能不能判斷真假消息?現在市場上吹概念的太多了。”
“不能百分百,但能識彆異常節奏。”周婷走到副控台,調出一組對比圖,“比如‘華芯科技’,三天前有自媒體說它拿到國家大基金注資,股價跳空高開。我們的模型當時評分衝到8.7,但注意——機構調研頻次沒變,主流財經媒體零報道,說明熱度來自單一渠道。第二天我們就降到了4.2以下,提示風險積聚。”
陳帆盯著圖表,“清華紫光”最近幾天的情緒評分曲線正緩慢爬升,今天早盤突然躍升至6.9。
“這票呢?”他問。
“昨晚開始,‘芯片封裝’關鍵詞在中小投資者論壇出現頻率上升320%,多家地方財經號同步推送類似標題。但深交所互動平台上,公司未回應相關提問,券商研報也沒有新增覆蓋。”周婷指著數據流,“評分上升全靠輿情驅動,基本麵支撐不足。”
李陽皺眉:“可它今天開盤就漲了兩個點,資金流入明顯。”
“那是試盤。”陳帆低聲說,“如果隻有技術麵信號,我們會誤判為趨勢啟動。但現在加上情緒評分——高而不穩,熱而不實——更像是有人在造勢。”
他轉頭看向周婷:“把模型接入預警係統,設成自動提醒,閾值定在6.5以上觸發警報。”
“已經連上了。”她打開後台,“從今早九點起,每十分鐘刷新一次評分,超出閾值會彈窗並記錄日誌。”
話音落下不到五分鐘,主屏右上角閃出一條紅色提示:
【情緒異動預警】
標的:清華紫光
當前評分:7.1(高位波動)
主要驅動:社交媒體集中炒作,消息溯源模糊
張遠盯著那串數字,語氣變了:“還真動了……”
“還不止。”李陽快速切換數據麵板,“Level2行情顯示,買一封單量突然增加,但成交回報裡大單占比不足三成,多數是五十萬以下的散單拚湊起來的假強勢。”
“典型的輿論推升+散戶接盤模式。”陳帆站起身,“準備應對方案。”
“要不我們跟一波?”張遠試探道,“反正模型能預警退場時機,快進快出,吃個短差。”
“不行。”陳帆搖頭,“我們現在不是找機會,是在驗證模型。而且一旦進場,就會乾擾數據反饋。先觀察,不做動作。”
三人沉默下來,緊盯屏幕。十點十七分,清華紫光股價被一筆兩千手的買單直接拉起,漲幅瞬間突破5%。交易室裡幾個社團成員聞訊趕來,有人提議立刻建倉。
“消息都傳開了,說是下周要簽戰略合作,搞先進封裝。”一名成員語氣興奮。
“誰傳的?”陳帆問。
“好幾個公眾號都在發,還有微博大V轉發。”
“有沒有正式公告?或者交易所問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