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懸在鍵盤上方,陳帆盯著屏幕上那條剛剛彈出的預警信息。
“邯鋼轉債,觸發強製贖回條款。”
係統提示框右下角的時間戳是上午九點零七分,距離開盤不到三分鐘。他沒有動,也沒有說話,隻是迅速切到公告采集模塊,調出原始數據流。一條來自交易所官網的PDF文件正被解析,標題清晰:《關於邯鋼股份可轉換公司債券實施強製贖回的提示性公告》。發布時間為淩晨五點四十二分。
“李陽,核對信源。”
聲音不高,但整個交易室立刻進入狀態。李陽滑動鼠標,將公告文本與曆史模板逐項比對——發文編號格式、落款單位、電子簽章位置,全部符合交易所標準流程。他又打開網頁源碼,確認鏈接屬於官方域名子路徑,未經過跳轉或鏡像。
“是真的。”他說,“不是模擬測試,也不是市場傳言。”
張遠已經調出了持倉明細。“我們手裡有三十七萬麵值的邯鋼轉債,成本價一百零二,現在二級市場價格九十六點八。”
“差價三個點。”陳帆接話,“如果不轉股,按麵值加利息贖回,等於每百元虧掉三點二元。”
“那就是一萬一千七百四十塊。”張遠眉頭皺緊,“今天就最後一天了。”
陳帆沒再回應,而是打開了曆史案例庫。係統自動匹配出過去五年內所有觸發強贖的轉債標的,篩選條件設為“價格低於麵值且臨近截止日”。結果顯示,在未完成轉股的情況下,投資者平均損失率為3.1%3.4%,其中八成以上發生在中小機構或個人賬戶因操作延遲導致申報失敗的情形。
“規則上有沒有空子?”張遠問。
“沒有。”李陽快速翻查結算說明,“中登公司在業務指南裡寫得很清楚:T日收市前必須提交轉股申報,逾期視為放棄權益,資金按贖回價劃付,不可逆。”
“那就隻有一條路。”陳帆敲下回車,將公告標記為“已驗證”,同時在任務麵板創建緊急處置流程,“先轉股,再賣出正股。”
指令下達後,李陽立即接入交易接口,準備批量申報。但係統反饋出現異常:轉股代碼輸入後,校驗通過,可提交按鈕呈灰色狀態。
“接口卡住了。”他低聲說,“可能是早盤數據洪峰,券商通道擁堵。”
“手動拆單。”陳帆道,“把三十七萬分成七批,每批五萬,間隔三十秒提交。”
張遠立刻開始計算最優賣出節奏。“正股流動性一般,日均成交兩億左右,我們這三十七萬股不算多,但如果集中拋壓,容易砸穿買一檔。”他調出Level2掛單數據,“現在買一封單總共才八萬多手,得分三到四個時段出清。”
“彆急著賣。”陳帆看著時間,“先確保轉股成功。等股份到賬再操作。”
第一筆五萬麵值的轉股申請在九點十四分成功提交,係統返回確認編號。緊接著第二筆也順利通過。第三筆時,界麵再次凍結,進度條停在78%。
“重連。”李陽按下快捷鍵,切換備用通信鏈路,“主通道可能被大客戶占滿。”
兩分鐘後連接恢複,剩餘批次依次推送。最後一筆完成於九點三十六分,全部申報記錄顯示“已受理”。
“轉股完成。”李陽鬆了口氣,“股份預計十點前到賬。”
幾乎同步,邯鋼正股開始放量上漲,漲幅從0.3%迅速拉升至1.7%。
“有人也在動。”張遠盯著分時圖,“這不是巧合。”
“很正常。”陳帆目光落在委托明細上,“隻要盯住公告的人,都會做同樣選擇。關鍵是看誰更快。”
股份到賬提示出現在九點五十一分。張遠立即啟動預設賣出策略:首筆十萬股以現價掛單,成交後觀察市場承接力度;若買盤穩定,則繼續釋放第二批;若出現撤單潮或價格回落,則暫停操作。
第一筆成交均價為六塊九毛一,共成交九萬八千股。第二筆掛出後,買一封單瞬間減少四成,價格開始震蕩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