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濤靠在椅子上,手指有節奏地敲著桌麵,陰沉的臉上終於有了一絲笑意。
“乾得不錯。繼續讓他們鬨,把事情鬨大一點。我倒要看看,他陳銘怎麼收場!”
接下來的幾天,劉三等人在村裡更加活躍。
“櫻桃嬌貴養不活”的謠言,和“陳乾部要坑大家貸款去升官”的論調,傳遍了村裡的每一個角落。
原本一些有些意動的村民,也徹底打了退堂鼓,生怕成了出頭的椽子。
村委會變得門可羅雀,冷冷清清。
林薇急得團團轉,好幾次都想衝出去跟那些人理論。
“陳哥,我們得想個辦法啊!再這樣下去,項目就真的黃了!”
陳銘卻像是沒事人一樣,每天照常下地,帶著李大山和最早那幾戶人,測量土壤數據,規劃灌溉水渠,仿佛對村裡的風言風語充耳不聞。
他在等。
等一個足以扭轉乾坤的契機。
那個契機,在他的記憶裡,再過不到一個月,就會從國家層麵正式下發。
但他等不及了。他要主動出擊,把這個契機提前“催生”出來。
這天晚上,他撥通了縣電視台宋佳的電話。
“宋記者,有個獨家的新聞素材,不知道你感不感興趣?”
半小時後,一份名為《天災過後,產業升級路在何方——清溪鎮災後重建的困境與思考》的內參稿件,發到了宋佳的私人郵箱。
稿件裡,陳銘以一個基層乾部的視角,深刻剖析了傳統果業抵禦風險能力弱、市場價值低的弊端。
最關鍵的是,他以一種極具前瞻性的口吻,“預測”了國家未來的農業補貼政策,極有可能從“普惠式”轉向“扶優扶強”,向高附加值的新型農業項目傾斜。
最後,他筆鋒一轉,點出了紅星村“紅寶石”櫻桃項目,這個極具前瞻性的項目,在當前遇到的巨大阻力。
宋佳看完稿件,立刻就明白了陳銘的意圖。
這已經不是簡單的新聞報道了,這是在用輿論,向上層建築傳遞信號,是借力打力,尋求政策支持!這個年輕人的手腕,越來越讓她心驚。
她沒有猶豫,利用自己在縣裡的高層人脈,將這份內參,精準地放在了縣農業局局長的辦公桌上。
那位局長,正為今年全縣農業產業升級的指標找不到突破口而發愁。
看到這份內參,他如獲至寶。
特彆是看到其中對於未來政策的“預測”,更是與他從省裡聽來的一些風聲不謀而合。他拍著大腿,連連稱讚。
這個清溪鎮的陳銘,有水平!有遠見!是個人才!
三天後。
一份蓋著縣農業局鮮紅大印的紅頭文件,以加急的形式,火速下發到了清溪鎮政府。
文件標題:《關於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補貼方向,鼓勵發展高效特色農業的指導意見》。
文件裡,白紙黑字,明確指出,從明年開始,將大幅削減對傳統低效果品的種植補貼,並將補貼資金重點用於扶持像“紅寶石”櫻桃這樣的高效農業項目。
文件的最後,還特意點名表揚了清溪鎮紅星村在產業升級方麵做出的“有益探索”和“前瞻性布局”,要求各鄉鎮學習。
這份文件,如同一顆重磅炸彈,在清溪鎮炸響。
周正雄看到文件,當場就拍了桌子,對著秘書大喊了一聲“好!”看向陳銘的眼神,欣賞之色再也掩飾不住。
王海濤和馬國強看到文件後,則像是被一道晴天霹靂當頭劈中,呆立當場。
他們釜底抽薪的計謀,被人家反過來釜底抽薪!人家直接把柴火都變成了黃金!
當李大山用村裡的大喇叭,把這份紅頭文件一字不落地念出來時。
整個紅星村,徹底炸了鍋。
“啥?明年種蘋果不給補貼了?”
“不光不給,補貼還要重點給種櫻桃的?”
“我的天!那陳書記不是活神仙嗎?這都能讓他算到?這可是縣裡的紅頭文件啊!”
前幾天還在猶豫、還在觀望、還在害怕的村民們,徹底坐不住了。
他們扔下手裡的鋤頭,也顧不上吃飯,瘋了一樣從四麵八方湧向村委會。
“我報名!我報名!我家五畝地全改!”
“我也報!李書記,先給我登記上!我信陳書記!”
前幾天還跟著劉三在背後說風涼話的村民,此刻跑得比誰都快,生怕落在了後麵,一年的補貼就沒了。
至於劉三那幾個刺頭,早就傻了眼,被憤怒的村民們擠到了人群角落裡,縮著脖子,連頭都不敢抬。
馬國強的陰謀,在白紙黑字的紅頭文件麵前,碎得連渣都不剩。
陳銘站在村委會二樓的辦公室窗口,看著院子裡爭先恐後、熱情高漲的村民,臉上依舊平靜如水。
但他身旁的林薇,卻激動得眼圈都紅了。
她看著陳銘的側臉,那張年輕卻無比沉穩的臉上,仿佛籠罩著一層神秘而耀眼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