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時刻:心裡裝著千言萬語,卻對著手機屏幕刪了又改,最後發了一句“沒事”;或者走在街頭,看到一個像極了某個人的背影,心跳漏了半拍,想追上去又不敢,看著背影消失在人群裡——那種“說不出口,又忘不掉”的滋味,像一根細針,輕輕紮在心上,不疼卻癢,好久都散不去。
一千多年前,有個叫李商隱的詩人,把這種“說不出的滋味”寫成了詩。他的詩不取名,就叫《無題》,像一封沒寫收件人的信,裡麵藏著他的愛情、遺憾,還有對人生的迷茫。
比如“相見時難彆亦難”,短短七個字,道儘了多少人“想見不敢見,想忘忘不掉”的苦;還有“莊生曉夢迷蝴蝶”,明明在說愛情,卻又像在問“人生到底是真的還是夢的”。
今天就拆開李商隱的“無題密碼”,看看這個一輩子活得擰巴又深情的詩人,是怎麼把愛與痛,寫成了讓後人讀一次就心軟一次的句子。
先說說:為啥李商隱的詩,總藏著“說不出的話”?
要懂他的《無題》,得先懂他這個人——李商隱這輩子,就沒“順”過,尤其是愛情和仕途,倆字就能概括:糾結。
他出身不算差,父親早死,家裡窮得叮當響。十幾歲就跟著堂叔讀書,每天天不亮就起來背書,晚上借著月光抄書,就盼著能考中進士,讓家裡好過點。可偏偏,他卷進了唐朝最麻煩的“牛李黨爭”——牛僧孺和李德裕兩派,跟仇人似的,你捧的人我就踩,我重用的人你就打壓。
李商隱呢?他先跟著“李黨”的令狐楚學寫文章,令狐楚特彆喜歡他,把他當親兒子待;後來他又娶了“牛黨”王茂元的女兒。這一下,兩邊都不待見他了:李黨說他“忘恩負義”,牛黨說他“投機取巧”。
結果就是,他考了四次才中進士,當了官也總被排擠,不是被貶到偏遠地方,就是做個沒實權的小官,一輩子都在“兩頭不討好”的夾縫裡活著。
仕途不順,愛情也沒好到哪兒去。除了妻子王氏,他年輕時還遇到過兩個讓他記了一輩子的人:一個是洛陽的姑娘柳枝,一個是玉陽山的道姑宋華陽。
柳枝是個活潑的姑娘,聽說李商隱寫了好詩,就主動找上門,說“我想跟你學寫詩”。倆年輕人一見如故,柳枝還送了他一塊玉,說“等你回來,我就嫁給你”。可李商隱要去考進士,隻能先離開,約定好回來找她。結果等他回來,柳枝早就被家人逼著嫁給了彆人。他站在柳枝家的門口,手裡還拿著那塊玉,半天說不出一句話。
後來他在玉陽山學道,遇到了道姑宋華陽。宋華陽懂詩,也懂他的苦,倆人情投意合,偷偷好了一陣子。道姑不能嫁人,李商隱也得去追求仕途,這段感情隻能藏在心裡,像沒說出口的秘密,最後慢慢爛在回憶裡。
一個人心裡裝著這麼多“不能說”——不能說對柳枝的愧疚,不能說對宋華陽的想念,不能說對妻子王氏的虧欠(他總在外地當官,陪妻子的時間太少),不能說對仕途的不滿(怕被人抓住把柄)——這些“不能說”的情緒,堵在心裡,總得找個出口吧?
於是,他就寫《無題》。不寫具體的人,不寫具體的事,寫心裡的感覺:相見的難,離彆的苦,思念的瘋,還有人生的迷。彆人讀他的詩,隻覺得“美”,卻不知道每一句背後,都是他藏了又藏的真心。
《相見時難彆亦難》:不是不想見,是連見麵都要“偷偷摸摸”
先聊他最有名的《無題·相見時難彆亦難》:
“相見時難彆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儘,蠟炬成灰淚始乾。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彆光讀字麵,得把自己放進他的處境裡——假設你是李商隱,這輩子最想見的人,卻因為身份、因為黨爭、因為各種無奈,連見一麵都要偷偷摸摸。
比如他和宋華陽,一個是求官的書生,一個是修行的道姑,見麵在沒人的樹林裡,或者借著學道的名義說幾句話。每次見麵,都像偷來的時光,既怕被人發現,又怕時間太快。所以他說“相見時難彆亦難”——見麵難,是因為“不能見”;離彆難,是因為“怕再見不到”。
開頭的“東風無力百花殘”,也不是隨便寫的春天景色。東風是春風,本來該吹得花開,“無力”的東風,吹不動花,反而讓花一朵朵凋謝。這像啥?像他的愛情——本來該好好開花結果,偏偏被現實的“冷風”吹得凋零,連一點力氣都沒有。
最戳人的是“春蠶到死絲方儘,蠟炬成灰淚始乾”。你肯定知道“絲”和“思”是諧音,你知道這背後的“狠”嗎?春蠶吐絲,要吐到死才算完;蠟燭燒淚,要燒到成灰才會停。他把思念,比成春蠶的絲、蠟燭的淚——不是“想你”,是“想你想到我耗乾才算完”。
這不是誇張,是他真的這麼想。比如他被貶到外地,好幾年見不到妻子王氏,隻能寫信。信裡不敢說太多想念,怕妻子擔心,就寫“春蠶到死絲方儘”,王氏一看就懂:他在想我,想我想得快熬不住了。後來王氏早死,他再寫這首詩,就成了“想你想到我死了才算完”,連個能懂的人都沒了。
再看“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早上起來照鏡子,怕頭發變白,怕你下次見我,認不出我;晚上我在月下寫詩,覺得月亮都透著寒氣,因為你不在我身邊。
這細節多真實啊!現在的人異地戀,不也會對著鏡子擔心“我老了他還喜歡我嗎”,晚上視頻的時候說“你那邊冷不冷,多穿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