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對於對象、標準、程序必須嚴苛。
隻限直係遺屬父母、配偶、未成年子女,必須同時滿足“確係抗戰犧牲”和“極端困難”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維持最低生存兩個硬杠杠!有成年子女能養的,一律排除!
孫部長,證明材料要求提到最高,官方檔案記錄優先,沒有的,必須至少兩名以上政治可靠、無利害關係的當地知情群眾書麵證明!
戰友證明隻能作為輔助參考,絕不能作為主要依據!
民政、公安、武裝部三堂會審,聯合實地核查!材料不全、存疑的,一票否決!
標準:補助名稱就叫“抗日犧牲人員遺屬生活困難補助”,絕不能和“撫恤金”沾一點邊!
標準死死卡在當地社會救濟最高線以下!隻能是一次性或短期,絕不允許形成長期供養!”
“錢從哪裡出?”李忠義開口詢問!
“縣裡救濟費結餘或臨時調劑…對!隻能從縣裡自己的牙縫裡擠!絕不能動烈軍屬優撫款和正常救濟的預算!這是原則!”王書記補充道!
說著又對向組織部鄭國棟,“程序要嚴密!申請、群眾評議,重點評困難和政治表現、鄉鎮初審、縣三部門聯審、三級張榜公示至少十天、紀委全程盯著、舉報必查、最後縣委拍板!
一個環節都不能少!要把基層可能的操作空間壓縮到最小!鄭部長,組織部要提醒昌平縣委,選派最可靠、政策水平高的乾部負責此事。”
“嗯,我記得昌平縣還沒有一個縣長,朝陽同誌是軍管會主任,兼任了縣委書記和縣長,是不是該安排個同誌,給朝陽同誌分擔分擔工作強度!”鄭國棟提議道!
話音一出,眾人均是點頭讚同。
“好,調個人過去,也好分擔一下,朝陽同誌的政治風險,由你們組織部負責!”
“好!”鄭國棟回應!
“第三、昌平縣委必須清醒認識其高度敏感性、複雜性!救濟嚴格控製範圍、人數和影響!*
嚴防被利用炒作!嚴防引起烈屬不滿!嚴防其他曆史遺留問題群體攀比!一旦發現任何不良苗頭或爭議,立即刹車,上報!出了亂子,昌平縣委負全責!”
“第四,這份文件定性為地方探索,要推廣實施要等待上級政策。
最後,要明確告訴陳朝陽同誌:他們這是在上級和華北局沒有統一政策前提下的地方性、探索性實踐!
目的是為解決昌平縣特定問題,不是模式,更不準宣傳推廣!
他們的經驗教訓,特彆是問題和風險要按月詳細上報備案!
你們民政部負責接收跟蹤。同時要寫明:華北局已將此類問題上報研究,昌平縣必須密切關注上級部門,和華北局後續的統一政策指示,
到時必須無條件執行新政策,該調整調整,該廢止廢止!我們不做最終決策,隻是給上級提供參考。
四條決議擬訂完畢,王書記才環視眾人:“同誌們,這樣處理,既沒有完全堵死昌平解決實際困難的路,避免了局部矛盾激化;
又通過最嚴格的限製、最嚴厲的警告和“地方探索”的定性,把主要的政治風險和責任牢牢框定在昌平縣一級,防止波及全局。
同時,也為以後可能出台統一政策,積累了基層經驗。大家看,這樣行不行?”
眾人相互看看,均都點頭:“同意王書記的意見。這樣處理比較穩妥。”
周誌剛補充開口:“批複措辭一定要強硬,政治定性部分絕不能含糊其辭。”
“公安係統也會關注昌平執行過程中的社會動態。”孫衛華開口!
王振國立刻回應:“好!那就按這個思路,由老李牽頭,會同鄭部長、孫部長,根據今天討論的要點,儘快起草正式批複稿,送我看過後下發昌平縣委。散會。”
“等一下!”孫衛華開口,“我這還有一份,朝陽同誌遞上來的檢討!”
“檢討?拿來我看看,這小子在昌平出什麼亂子了?”就在此時華北第二書記羅重文,不知何時站在了門口,開口詢問!
“首長!”眾人紛紛起身問候!
“坐~坐~”我方才在門口都聽到了,這樣的安排妥當,不過縣長就不要調了,調個副縣長主持縣長工作吧!”說著伸手接過了,孫衛華遞來的檢討書!
“好,聽首長指示!”王振國立刻回應!
說著羅重文便看起了這份檢討書,可越看眉頭越緊。
會議室內,方才決議昌平遺屬救濟事宜的嚴肅氣氛,此刻都被一股更沉重、更冰冷的凝重所取代。
“首長……”王振國看著羅重文越來越沉的臉色,試探性地開口。
羅重文沒有立刻回應,而是將手中的幾頁紙重重拍在會議桌上,紙張發出的聲響讓在場所有人心中一凜。
“豈有此理!”羅重文的聲音低沉卻蘊含著雷霆般的怒意,
“陳朝陽這份檢討,才是我今天聽到最要緊的事!土改擴大化?惡霸餘孽反撲?一百多鄉親犧牲?!”
他猛地抬起頭,目光掃視著在座的每一位部長:“王副書記!孫部長!李部長!你們說說,昌平縣到底發生了什麼?
一百多條人命!發生在已經解放、正在進行土改的地區!這是天大的事故!是嚴重的政治事件!”
王振國眾人聽到此處立刻站立起身,拿起這份檢討書挨個仔細查看起來,同樣越看臉色越黑。
“首長,關於昌平土改的具體情況,我們此前收到的報告側重於進展和成績,對於如此嚴重的偏差和後續的反撲事件……
陳朝陽同誌這份檢討,是我們第一次掌握如此詳實且嚴重的情況。是我們的工作失察!”
孫衛華也立刻補充:“首長,檢討中提到是‘惡霸餘孽反撲’,性質極其惡劣。
公安係統之前確實收到過昌平一些地區治安不穩的零散報告,但都指向小股土匪或地痞流氓滋擾,
沒想到背後會有組織性的反撲,是我們的情報工作和基層力量部署存在重大疏漏!”
李為民痛心疾首:“一百多鄉親……都是我們的基本群眾啊!土改本是為他們謀翻身,結果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