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討論的是,在戰士的生命和任何可能的條條框框之間,哪個更重要?!”
“我們討論的是,在絕對的絕望和哪怕帶著巨大風險的一線生機之間,該選哪個?!”
“我的結論是:昌平沒有錯!陳朝陽沒有錯!宋文清沒有錯!馬先生也沒有錯!”
“他們在絕境中,用儘了一切能想到、能做到、能拚湊的手段,去回應前線的呼救!
去履行‘救人為先’的責任!他們交上來的,不是一份完美的科學答卷,而是一份‘絕地求生’的戰報!一份在廢墟裡尋找生機的血書!”
羅重文斬釘截鐵的聲音在會議室裡回蕩:
“因此,決議如下:
1.昌平報告標注【甲級·後勤應急範例】,核心摘要(含陳朝陽預警原文與本次處置的因果關係、關鍵數據及宋、馬的技術背書)由羅重文親自審定,直送軍委總後勤部及相關最高首長案頭。
2.立即協調山東,東北等大蒜主產區,為昌平秋播預留出品質最優的蒜種,全力支持“金蒜”項目的後續研發。
3.再抽調兩名經驗豐富的藥理及化學專家,三日內進駐昌平小湯山實驗室,“協助宋文清同誌穩定基礎工藝,目標非速成,而在夯實根基,為未來可能的應用積累可靠數據。”
4.責成錢思明同誌負責,立刻組織一個精乾的中西醫結合觀察小組,隨下一批補給前往南方部隊!
任務:在‘謹慎試用’的前提下,追蹤記錄‘伏龍肝’在寒性腹瀉中的實際使用情況和效果(無論好壞),所有條件收集樣本,並同步整理相關古籍文獻及民間經驗!
形成一份戰時實用性的初步評估報告。不神化,不否定,用前線戰士的生命體驗和實際效果來說話!”
他目光炯炯地看向錢思明和周維漢:“錢教授,周教授,這個觀察小組,就拜托你們兩位共同牽頭!
一個代表現代醫學的觀察與記錄,一個代表對傳統經驗的梳理與求證!我要的是客觀、嚴謹、及時的報告!
為的不是爭論對錯,而是為了以後如果再遇到類似的絕症,我們能多一點準備,多一點依據!”
錢思明重重地點頭,眼中閃爍著使命感的光芒。
周維漢教授雖然眉頭依然微蹙,帶著對“泥土入藥”的本能不適,但在羅重文明確的任務要求和“用事實說話”的框架下,也緩緩地點了頭,這至少是一個可以接受的、符合科學精神的方案。
“另外,”羅重文的目光最後落在趙偉身上,語氣緩和但不容置疑,“趙偉同誌,軍需部立刻清點,從其他非緊急方向,擠出一批最基礎的止瀉藥、消毒粉,哪怕數量不多,也要以最快速度發往南方!
昌平送去了‘可能’,我們後方,也要竭儘所能,送去一點‘確定’的支援!”
趙偉站起身,挺直腰板:“是!羅書記!我馬上去辦!”之前的質疑和焦灼,在羅重文清晰的決斷和更重的責任麵前,化為了執行命令的堅決。
會議結束。當眾人帶著複雜的心情離開時,羅重文獨自留在煙霧尚未散儘的會議室裡。
他重新坐下,鋪開一份專用的信箋,提筆蘸墨。筆尖懸停片刻,隨即落下剛勁有力的字跡:
致昌平縣委並轉陳朝陽、宋文清、馬先生及全體參與支援行動的同誌們:
驚悉南方前線疫病危局,感同身受!欣聞你縣臨危受命,舉全縣之力,融科技之芒、采古法之慧、聚民心之誠,於七十二小時內製成‘金蒜’、‘伏龍肝’等救急物資火速南運!
此誠‘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之精神典範,展現了新區人民與我軍官兵血肉相連、休戚與共的赤誠之心!
你部半年前之預警,今日以血火驗證其深謀遠慮;你部當下之應對,更顯臨危不亂、勇於擔當!
所報‘粗提濃縮’、‘土方慎用’之策,乃實事求是、救人為先之果敢決斷!
望密切追蹤前線使用反饋,總結經驗,戒慎恐懼,為後續工作夯實根基。
此役,昌平非一縣之力,實為我部我軍在極端困境中自力更生、創新求存意誌與智慧之縮影!特予嘉勉!望戒驕戒躁,發揚此精神,為革命事業再立新功!
——華北局羅重文(簽名/印章)
一九四九年八月二十一日
這封嘉勉電,通過加急渠道,飛向昌平。它帶來的不僅是榮譽,更是壓力下的肯定和寶貴的喘息機會。
然而,在羅重文心中,對昌平、尤其是對陳朝陽的評價,遠不止於這一紙嘉獎。
他鋪開另一份專用信箋,寫下了僅供極少數核心領導人參閱的絕密附錄,標題為:
《關於昌平縣委書記陳朝陽同誌在南方疫病危機中表現的評價與建議》
(內容摘要)
陳朝陽同誌在此次應對南方前線XX部隊突發嚴重疫病危機的行動中,展現出極其稀缺且複合的後勤統帥核心素質:
1.卓越的戰略預判力:其半年前提交的《南下作戰衛生防疫風險報告》(原文附後),精準預警瘧疾、痢疾、水土不服等非戰鬥減員風險,非事後諸葛,具有顯著前瞻價值。
2.非凡的危機決斷力:在資源枯竭、時間緊迫、常規手段失效的絕境下,敢於頂住壓力,支持並全力保障宋文清提出的高風險“粗提濃縮”方案,將實驗室雛形技術以最快速度轉化為戰場應急物資,責任擔當溢於言表。
3.強大的資源整合力:在72小時極限時間內,高效串聯科研(宋文清)、生產(鄭春秋/張文傑)、基層動員(許明遠)、傳統醫學(馬先生)、以及廣大人民群眾(拆灶獻土),構建起一條涉及多領域、調動全縣之力的應急生命線,組織協調能力極為出色。
4.務實的創新能力:不拘泥於現代醫藥教條或傳統偏見,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兼容並蓄“土法科技”與“驗方智慧”,在絕境中創造性地開拓出可用手段,思路開闊,方法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