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意識到,在這間指揮室裡,在這位隻認冰冷現實的將領麵前,他作為領袖的威嚴和意誌,竟然顯得如此無力。
他猛地後退一步,像是要徹底劃清界限,眼神變得冰冷而怨毒,其中燃燒著不甘的火焰。
“既然誌司…既然你們堅持這樣的‘負責’,”他幾乎是從牙縫裡擠出這幾個字,每一個字都浸透著受辱後的冰冷,
“那我隻好向北平方麵,向莫斯科方麵,直接闡述朝鮮勞動黨和朝鮮人民的正當立場與迫切願望!”
他的聲音陡然拔高,試圖抓住最後一根能挽回顏麵的稻草,強調自己才是這片土地的主人:
“我們必須爭取,也必須得到本該屬於我們徹底的全麵勝利,沒有人能阻擋朝鮮人民統一的決心!”
說罷,他猛地一個轉身,軍大衣的下擺因這劇烈的動作劃出一道決絕而憤怒的弧線,仿佛要將所有的不快和羞辱都甩在身後。
他不再多看指揮部內任何人一眼,仿佛多留一刻都是額外的恥辱,帶著同樣麵色鐵青的隨從,腳步鏗鏘地憤然離去,將一室的凝重和無聲的對抗徹底隔絕在門外。
指揮部內陷入了短暫的沉寂,隻剩下地圖紙張被風吹動的細微聲響,以及那因權力與戰略衝撞而產生、令人窒息的壓抑感。
……
很快一封發往北平,軍委絕密的文件送至總參、及軍委案頭。
收報人十分明確無需多言。
發報人自是,朝鮮勞動黨委員會委員長金成柱
日期:12月24日
優先級:最急
尊敬的北平委員會同誌們:
我懷著對國際主義事業的高度責任感,以及對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戰鬥友誼的無比珍視,
不得不以最沉痛和焦慮的心情,就目前朝鮮戰場出現的重大戰略分歧,向您們提出我最誠摯且緊急的看法。
當前,我軍在誌願軍的英勇協助下,已取得第二次戰役的偉大勝利,將帝國主義侵略者驅趕至三八線以南,
光複了我國大部領土,士氣空前高漲,解放全國、實現統一的空前曆史機遇已擺在眼前。
敵人狼狽南竄,士氣崩潰,漢城指日可下。
然而,在此決定戰爭最終命運的關鍵時刻,誌願軍司令部主要負責同誌卻表現出令人極度擔憂的右傾保守思想和軍事上的短視。
其不顧當前極為有利的戰略態勢,片麵強調後勤困難和非戰鬥減員,強行下令全軍停止於三八線轉入防禦休整。
此決定,無異於在敵人背後最脆弱的時刻收回了我們的拳頭,給予了敵人喘息之機,使其能重整旗鼓,加固防線。
這必將導致戰爭長期化、複雜化,未來我們需要付出十倍、百倍的鮮血代價才能挽回今日之遲疑。
我認為,任何軍事行動都必然伴隨困難與犧牲,但關鍵在於能否以堅定的革命意誌去克服它,能否以長遠的戰略眼光去審視它。
仁川的教訓在於我們當時的疏忽,而非進攻本身。
如今敵我力量對比已發生根本性變化,豈可因噎廢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