誌司主要負責同誌,是否因連續作戰而失去了最初的銳氣和戰略遠見?
其決策是否更多是基於保存自身實力的考慮,而非從朝鮮人民解放事業的根本利益出發?
我們理解誌願軍將士的艱辛,並永誌不忘他們的偉大功績與犧牲。
但正因犧牲巨大,我們才更應讓犧牲變得最有價值,即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
暫時更大的困難完全可以通過我們的革命意誌和更靈活的戰術來克服,蘇俄同誌也必將提供更多援助。
因此,我懇請兄弟加同誌,慎重考慮誌司目前主要領導同誌是否仍適合擔任如此重要戰場的指揮職務。
其當前的右傾思想恐將對戰爭全局產生致命影響。
我們迫切需要一位更具魄力、更有遠見、更能把握戰略機遇的指揮員來領導誌願軍,與朝鮮人民軍協同,共同完成解放全朝鮮的曆史使命。
盼望您們的英明決斷。
此致
革命的敬禮!
金成柱
北平,總參謀部聯合會議
室內氣氛嚴肅,煙草的氣息與緊繃的神經交織在一起。
巨大的朝鮮半島沙盤是唯一的焦點,清晰展示著戰線在三八線附近暫時凝固的態勢。
一位目光深邃、指間夾著煙卷的領導者坐在主位,沉默地注視著沙盤。
周圍圍坐著多位核心決策成員與總參謀部的高級工們。
桌上,那份來自東鄰、措辭尖銳的電報文本,無聲地施加著壓力。
一位負責主持會議、氣質沉穩的領導人首先開口,他拿起電報,語氣平和卻不容忽視:
“來自平壤的意見,大家都已閱悉。
情緒頗為激動,觀點也十分鮮明。
核心在於兩點:一是認為前線指揮機構思想保守,坐失良機;
二是暗示希望調整指揮層級。此事關乎戰爭全局,請各位都談談看法。”
一位較為年輕、戴著眼鏡的總參作戰部門軍官率先發言,語氣中帶著急切與理想主義的光輝:
“我們認為,友邦同誌的電報,雖然言辭激烈,但其擔憂並非沒有緣由。
我軍此刻攜大勝之威,士氣正旺,敵軍則潰不成軍,狼狽南竄。
從純粹的軍事角度看,這確實是乘勝追擊、擴大戰果,甚至有望一舉定乾坤的戰略窗口期!
前線部隊的困難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否可以通過傾儘全力的後勤保障、請求北方盟友緊急援助、以及激發將士們最大限度的戰鬥意誌來克服?
若此時停頓,待美軍重整防線,鞏固了南方防禦,未來再想突破,代價恐怕難以估量。”
他的觀點,反映了一部分渴望速勝的軍官的心態。
話音剛落,另一位麵容堅毅、經驗顯然更豐富的老資曆軍官立即反駁,語氣沉穩務實:
“我不敢苟同,此乃脫離實際的推演!
你所說的傾儘全力、緊急援助,知易行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