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一旁的孫福山接過話頭,語氣沉穩:
“陳廳長,這方麵礦委高度重視。
我們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定期組織安全學習,由老師傅帶徒弟。
不過……”他推了推眼鏡,
“井下環境複雜,有些經驗確實需要時間積累,我們也擔心出現疏忽。”
陳朝陽看向孫福山:“孫書記說得對,安全是頭等大事。
培訓記錄和事故應急預案這些材料,方便的話,後續我想看一看。”
“好的,好的,我們儘快準備。”孫福山連忙應下。
馬保華臉上堆起誠懇的笑容,仿佛說到了一件讓他頗感自豪的事情:
“陳廳長,說到降低成本和提高回收率,我們礦上確實是想了不少土辦法,下了些功夫的,也取得了一點微不足道的成績。”
他翻開筆記本,認真彙報,語氣帶著幾分邀功的意味:
“第一,我們大力開展了‘節約一顆釘、一度電、一滴油’的活動。
要求各班組嚴格控製材料領用,能修複的舊零件堅決不領新的,比如舊礦車輪胎,我們組織人手工補了又補;
井下照明,也規定了非作業區域定時關燈。
光是這一項,今年預計就能節省不少開支。”
“第二,也是在提高回收率上挖潛。”
他聲音提高了一些,身體微微前傾,顯得更有信心,
“我們加強了井下的煤質管理,要求采煤工人在操作時更加精細,減少矸石混入。
另外,對於過去可能被當作廢料丟棄的邊角煤、碎煤,我們現在也組織家屬工進行二次篩選,做到‘斤煤必爭’!
陳廳長,不瞞您說,光是靠這‘顆粒歸倉’,我們的煤炭回收率比去年同期提高了將近三個百分點呢!”
陳朝陽聽的認真,礦廠這是在細分煤礦,但卻與他在京州金陵廠得知的礦源不一樣……
馬保華意在表功,強調管理和“土辦法”的成效。
但“二次篩選”、“邊角煤、碎煤”、“顆粒歸倉”這些詞,以及那突兀的“三個百分點”的提升,在陳朝陽聽來,恰恰暗示了有大量本應被處理的低質煤被回收利用。
陳朝陽臉上適時地露出感興趣的神色,順著他的話問道:
“哦?提高了三個百分點?這個幅度不小啊。
保華同誌,能具體說說,這主要是通過哪個環節實現的?
是采煤工藝有了改進,還是說……主要就靠這二次篩選?”
陳朝陽的提問看似探討細節,實則精準地抓住了這個關鍵數據,將“二次篩選”作為選項單獨提出,引導馬保華暴露更多信息。
馬保華見領導對具體數據感興趣,更加來了精神,毫不猶豫地肯定:
“主要是篩選環節抓得緊了些,”馬保華的聲音帶著一種占了便宜的得意,他身體微微前傾,像在分享什麼獨門秘籍。
“廳長您想,以前井下上來那些小塊煤、煤粉,覺得不成型、不值當,跟著矸石一起就篩漏下去,運走堆在矸石山旁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