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夏望著說話的人。
“伯母這話就見外了,當晚輩的,給長輩送幾個饅頭嘗嘗咋了?咱鄉裡鄉親的,可不就是你幫我,我幫你麼?”
這番話一出,在座的婦人們紛紛誇讚起來。
“你爹堂親那邊還總說你們家六親不認呢,也不看他們做了什麼,我看知夏這孩子知恩圖報,拎得清。”
“可不是?之前寄明沒回來的時候,玉珍母子也沒少受委屈,林家那些族親沒一個出頭的,後來分了家,也沒見一個人主動來幫襯過,現如今日子好過了,倒是說人家不念親情了。”
趙玉珍在一旁聽著,沒搭言。
之前林家族親村裡村外的抹黑自家人,導致自家在附近幾個村子的名聲並不太好,她倒是無所謂,就擔心幾個兒女將來會受到什麼影響。
經過知夏這麼一折騰,她突然覺得,其實也不必太過擔心。
如果隻是通過道聽途說來判定一個人,也不值得相交。
是金子,總是會發光的。
眾人在品嘗過玉米饅頭之後,紛紛誇讚起來。
“這苞穀沒磨成麵之前,硬的咽不下去,沒想到磨麵做成饅頭,味道還真不錯,這麵是五文錢一斤是吧?”
知夏點頭。
“沒錯。”
那婦人忙說,“給我先來五斤,回頭也學著你們做點饅頭,家裡老人孩子吃著不費牙。”
“好嘞,你稍等等。”
知夏先將饅頭給今天跟著去深山塘幫忙的幾人發下去,那幾人死活不要,最後在一推一搡中,相當於是半賣半送,每人拿了八個饅頭。
相當於是給了個成本價。
那幾人開開心心的先拿著熱烘烘的饅頭回了一趟家,趁饅頭還熱著,先給家裡人分兩個吃,隨後又各自拿的拿布袋,拿的拿陶罐或者缽去了林家老宅。
到的時候,知夏和糧食已經在給村裡人稱重賣糧食了。
這個五斤,那個十斤、二十斤的。
玉米麵很快賣了一百斤出去,至於碎苞穀,因為便宜,賣的更多。
好在兩個舅舅休息一天之後,又連著碾了兩天糧食,現如今家裡已經加工好的糧食,還是挺充足的。
“知夏,你方才說那饅頭如果有多的,可以賣我們幾個,先給我拿兩個唄,我買回去給我小孫子吃。”
剛才九戶,每戶八個,總共出去了七十二個,還餘下近一百六十個,當然是要賣掉一點的,不然哪怕晚上讓舅舅們帶二三十個回趙家莊,自家一頓也吃不完。
“行,我這就給你去拿。”
知夏將稱糧食的事情交給梁氏和趙玉珍,便去廚房裡搬了一蒸籠的饅頭出來。
望著那金黃金黃的大饅頭,大家紛紛上前。
“給我也拿一個。”
“我要兩個。”
……
今年不少戶人家種苞穀賺了點銀子,林家這兩年有啥事了,大多都是從村裡喊人,大家多多少少能賺到一些,再加上林家這些糧食賣的都不貴,大家出手也就大方了些。
基本上過來買糧食的,都帶了一兩個饅頭給家裡老人吃去了,甚至有些在林家得到過好處的,還會多買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