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定是某位娘娘的親戚...後宮有誰姓李?
300貢士全部落座,知貢舉的官員核查身份和位次。
國子監祭酒董逸和國子監博士胡瑗入場,繼續作為監考官。
當然,這次名義上的主考官是宋徽宗趙吉。
董逸目光瞥見李傑,臉上掠過一絲玩味的表情。
胡瑗也見到了李傑,眼神微微動了動,並沒有說什麼。
貢士、知貢舉官員都到位,裡麵傳來一聲喊:
“聖上到!”
所有考生、官員起立。
裡麵走出一個身穿大袖紅袍、腰係紅束帶、頭戴展角襆頭的俊秀男子。
此人便是大宋皇帝趙佶。
國子監祭酒董逸帶著所有考生一起行禮:
“臣等拜見聖上。”
武鬆跟著一起彎腰行禮。
今日是考生,見了皇帝老兒,且先拜他一拜。
“平身。”
趙佶坐在正首龍椅上,目光掃視考場,在李傑、武鬆身上停頓了片刻。
“今年科舉,取士三百,諸位都是我大宋英傑。”
“今日殿試,諸位須好好努力。”
說完客套話,宋徽宗當場出題:
“今日殿試題目:新法舊法孰優孰劣,當如何施行?”
題目出完,宋徽宗便起身離開。
“臣等恭送聖上。”
所有人看著宋徽宗離開。
等人走了,國子監祭酒回頭看向考生,說道:
“聖上已出題,諸位貢士開始答題。”
筆墨紙硯都已經準備好,所有人坐下開始答題。
宋徽宗出的題目是:
新法、舊法,哪個好?哪個不好?該如何施行?
這是兩個考題:
第一:新法和舊法哪個好?必須做出選擇。
第二:如果新法好,該如何執行新法?如果舊法好,該如何執行舊法?
這個考題,在大宋時期,是高頻出現的題目。
所謂新法、舊法,指的是王安石變法。
北宋宋神宗時期,以王安石為首的改革派,為了改變朝廷積貧積弱、冗官冗兵的問題,進行了一次政治改革。
王安石變法以富國強兵為目的,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文化各個方麵,是中國古代史上一次重大的政治改革運動。
有人主張改革,就有人反對。
王安石是改革派,司馬光是守舊派,也是反對派。
這個司馬光,就是小時候砸缸的那個。
王安石在位的時候,重用改革派。
宋神宗死後,新帝登基,王安石的改革措施被廢除,司馬光被起用,開始恢複原有的政策。
所以,所謂的新法,可以理解為王安石主張的改革。
所謂的舊法,就是司馬光主張的恢複舊的政策。
看起來是國家政策的選擇,實際上早已經變成政治鬥爭。
兩派互相攻擊、互相傾軋,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所以,這次的考題,根本不是對錯的問題。
而是宋徽宗喜歡新法,還是喜歡舊法。
猜對了就可以名列前茅。
猜錯了,對不起,那就是同進士出身,排在末位。
武鬆掃視周圍一圈,李傑已經開始動筆答題。
看起來,這廝很有把握。
何運貞也開始答題了,看樣子也知道宋徽宗怎麼想的。
再看王祿,那廝也開始答題了,而且臉色從容。
這三個都是官二代,有門路,可以知道宋徽宗想法的。
不過,他們都猜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