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著王安石變法的黨爭持續了太久,搞得朝廷雞犬不寧。
宋徽宗稱帝後,提出提出“無偏無黨,正直是與。”
意思是,新法、舊法都有道理,想采取折中的道路,就是走中間路線。
朝堂上的大臣,新法派的有,舊法派的也有。
所以,大家都以為宋徽宗主張調和。
根據宋徽宗的想法,今日殿試答題,應該說:
新法有道理,舊法也有道理,應該兩者並用,以朝廷為重。
但事實並非如此。
舊黨那些人不停地攻擊中間派和新法派,搞得朝廷烏煙瘴氣。
搞得宋徽宗現在身心疲憊,他正在轉向新法派。
所以,這次殿試的答案是:
支持新法,排除舊法,加強皇帝權力!
這些隻有身為穿越者的武鬆能看到。
李傑、何運貞、王祿,他們三個雖然都是官二代,自以為知道宋徽宗的想法。
其實,他們都錯了。
武鬆緩緩提筆,嘴角勾起一絲微笑,開篇寫道:
臣聞凡改革之事,必除舊與布新,兩者之用力相等,然後可有效也!
何運貞剛寫幾個字,就看見武鬆開始奮筆疾書,目光忍不住看向武鬆。
剛好,武鬆眼角餘光看到了何運貞。
武鬆手中毛筆指了指心窩,何運貞猛然一驚,低頭看向自己的卷子。
然後再次抬頭看向武鬆,而武鬆並不理會,重新認真答題。
監考的官員走到何運貞身前,目光帶著審視。
很顯然,他在警告何運貞,不許作弊、不許偷看!
隻一瞬間,何運貞的額頭、掌心滲出冷汗,答題紙被浸濕。
何運貞咽了咽口水,抬起袖子擦乾額頭的冷汗,又把掌心在衣服上擦了擦。
等汗乾了,何運貞重新拿了一張紙,提筆開始答題:
臣對:新法優於舊法...
剛才武鬆手中的毛筆指向心窩。
心=新。
也就是說,武鬆認為應該支持新法。
憑著對武鬆的絕對信任,何運貞重新答題,不在主張中立路線,而是全力支持新法。
集英殿寂然無聲,所有考生全力答題。
雖說殿試不淘汰,都可以做官。
但是殿試的排名影響到一輩子的聲譽和前途。
司馬光在《貢院乞逐路取人狀》中曾寫道:
國家用人之法,非進士及第者不得美官。
意思是,殿試排名不好的人,沒資格擔任重要官職。
所以,殿試決定一個人的仕途天花板。
半天時間,武鬆寫完了。
卷子放好、毛筆放好,武鬆端坐在前排。
李傑還在答題,何運貞也還在揣摩,王祿不停地擦汗水,所有人都很緊張,隻有武鬆氣定神閒。
國子監祭酒董逸見武鬆如此悠閒,很想提醒一下。
但殿試紀律很嚴格,董逸隻得狠狠瞪武鬆幾眼。
武鬆隻是笑笑,坐在殿上閉目養神。
到了下午時分,考試結束,考官收卷、密封、送入貢院評卷。
武鬆起身走出集英殿。
剛剛出門,何運貞便從身後抓住武鬆,問道:
“哥哥,你的意思,可是支持新法?”
“對,我的小老弟,怕你看不懂!”
呼...
何運貞身體突然鬆弛下來,像泄了氣的皮球,軟綿綿靠在武鬆身上。
“你這是作甚?”
“哥哥,你可嚇死小弟了!”
“怎的?你覺得聖上還想調和新舊兩派?”
“是,都這麼以為,我怕會錯意,憂心一天。”
何運貞徹底沒力氣了。
武鬆扶著他走出皇宮,林震才從後麵追上來。
“大哥,大哥,今日殿試該支持新法還是舊法?”
“新法!”
何運貞斬釘截鐵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