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對此人之追查,毫無頭緒?”
“毫無頭緒。”
李世民搖頭,臉上閃過一絲挫敗。
“東宮之內,外圍繞,所有可能與太子接觸之人,朕都命人暗中詳查。背景、履曆、過往言行、交際網絡……無一符合。此人就像憑空出現,又或者……是以一種朕完全無法理解的方式,潛藏於太子身邊。”
他看向魏征,目光灼灼。
“玄成,你素來識人明辨,可曾想到,朝野內外,還有何人,有如此才學,如此手段,又能如此隱匿行跡?”
魏征閉上眼,將他所知的當世大才,在腦中一一過篩。
房玄齡長於謀國,杜如晦善於決斷,長孫無忌精於權術,褚遂良耿直敢言,孔穎達、顏師古等精通經義……無一能與太子身邊這個神秘人物的行事風格完全吻合。
此人手法之新穎,思慮之奇特,仿佛來自另一個體係。
他最終緩緩搖頭,臉上露出苦笑。
“陛下,老臣……亦想不出,世間還有哪位賢才,能符合陛下所言……又能如此毫無痕跡。除非……並非朝野已知之人。”
這個結論,讓房間內的氣氛更加凝重。
並非朝野已知之人?
那會是何人?
隱士?
前朝遺孽?
甚至是……不可言說的存在?
李世民感到一陣無力。
他掌控著龐大的帝國,卻無法掌控自己兒子身邊的一個影子。
“難道就任由此人,在暗處繼續影響太子?”
李世民的聲音帶著一絲不甘。
魏征思索良久,再次開口,聲音雖弱,卻帶著一貫的沉穩。
“陛下,既然此人隱匿不出,強行搜尋,恐打草驚蛇,或迫使太子與之更緊密聯結,反為不美。老臣以為,當下之策,或可……以靜製動,順勢而為。”
“如何順勢而為?”
“陛下可繼續賦予太子更多權責,尤其涉及民生疾苦、邊防穩固之實務。”魏征緩緩道。
“令其更多參與朝議,處理具體政務。一方麵,可曆練太子,觀其心性是否真正沉穩,其所學是否用於正道。另一方麵……”
他頓了頓,目光深邃。
“此人既要教導太子,必然要通過太子施政來體現其主張。太子參與政務愈深,此人施加影響之痕跡便愈多。陛下隻需冷眼旁觀,細察太子處理政務之思路、手法之變化,或可從中窺見此人之心術、乃至其最終目的。”
“若其心術不正,引導太子禍國殃民,則其形必露,陛下可及時製止,清除隱患。若其確如老臣所揣測,乃以非常之法,行教導儲君之實,則太子之持續進步,便是對大唐有利之事。屆時,陛下或可稍緩疑慮,甚至……靜待其自行現身。”
“陛下,能作出‘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之句者,老臣願信其心性一二。給太子一些時間,亦是給此人……一些時間。或許,水落石出之日,便是陛下疑慮儘消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