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一渡和江斯南在路邊飯館坐下,江斯南把在鬆柏坡遇到殺手和三屍怪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崔一渡。
崔一渡聽完,眉頭緊蹙:“你打算去哪裡?找人報仇?”
江斯南沉默了,許久才開口:“小河重傷,郎中們都說他很難醒過來,就算醒了,都……一輩子隻能躺在床上……”
江斯南哽咽著,眼淚控製不住地滑落下來:“我在找能救醒他的藥。”
江斯南確實計劃找三屍怪報仇,崔一渡太了解他,隻是當務之急要救醒譚小河。
“你知道什麼藥能救醒他?”
“不知道。”江斯南眼神透露出一絲迷茫,“我打聽到知訊山莊收藏著天下珍寶和神奇藥物的檔案信息,我到那裡去查。”
“我陪你去!”崔一渡擲地有聲。
崔一渡根據江斯南的描述,覺得譚小河性命堪憂,目前能救治他的恐怕隻有何神醫了。但是何佑清遠在舜西,他要照顧父親,無暇分身。再說,從舜西到濟州千裡之遙,何佑清得到消息趕過去,恐怕在路上都要耽誤一個月。
遠水難救近火。
這裡離知訊山莊不遠,不如先去一趟,或許能探到良藥。
知訊山莊和東升局一樣,是大舜的情報機構,東升局掌握著各種人、事機密,而知訊山莊則以收集奇珍異寶和稀世藥物的信息聞名。
崔一渡兩年前來過知訊山莊,查找能救治父親的良藥信息,他對知訊山莊的運作方式和布局記憶猶新。
崔一渡告訴江斯南:“知訊山莊對外販賣信息,除了收費昂貴,還要對買主進行能力考核,對達不到要求的,任憑出多少價錢,都不和此人做生意。”
“為何如此?生意不是錢貨兩訖嗎?”
“因為知訊山莊記錄在冊的天材地寶,皆藏於險要之地,索要之人如果沒有相應的實力和準備,貿然前往無異於犯險,結果就是無功而返或者葬送性命。倘若這樣的事情多了,江湖上就會質疑知訊山莊的信譽,因此他們對買家的選擇十分嚴格。”
“我明白,我們得先證明自己。”江斯南緊握著拳頭,“你是不是以前去過那裡,他們要如何考核買家?”
崔一渡深吸一口氣,回憶起兩年前的挑戰。
那時候崔一渡拿著剛剛從一個人販子手裡騙來的一千兩銀子,裝扮成一個老者,謊稱自己是一名尋求仙丹的術士,到知訊山莊查找延年益壽的藥材消息。
他交了一千兩銀子的入場費,抽到的考題是:逃出生天。
規則是,在桌子上立起兩根木棍,一根牛皮繩環套在兩棍之間,由木棍在兩頭拉緊。皮環中間套著一個木質圓環。要求被考核者在不使皮繩脫離兩端木棍情況下,取出上麵的圓環。
崔一渡觀察著皮繩和圓環,一邊動手,一邊琢磨,終於找到了竅門。
他左手捏住後麵的皮繩,拉到前麵來,再用右手勾住前麵的皮繩,掛在左邊木棍上,接著右手再捏住後麵的皮繩,套在左邊的木棍上,然後鬆開左手的皮繩,圓環就自動脫落了下來。
這樣的考題,考驗的是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
當時來知訊山莊的有八人,不乏武功高強的俠士和學富五車的文人,但最後通過考驗的,就隻有崔一渡和一個走江湖賣藝的幻術師。
那個幻術師用嫻熟的手法瞞天過海,通過作弊解下了圓環,崔一渡則是憑借著敏銳的洞察力和高超的實踐能力成功闖關。
江斯南聽崔一渡所言,心生佩服。
崔一渡說道:“能通過考核進入藏書洞查找典籍的時間很短,隻有半個時辰,倘若時間到了又尋找無果,必須退出來,否則裡麵的暗器機關就會啟動,有性命之危。這也算得上是知訊山莊給來者的另一種考驗。”
江斯南點點頭:“不管什麼考核,哪怕是上刀山下火海,我都會豁出去。”
“小江,知訊山莊的考題不同於學堂和官府,要順利闖關,須走不尋常的路子,還有,緊要關頭保護好自己,小命沒了怎麼救他人。”崔一渡看著江斯南,擔心他遇到危險時不管不顧,橫衝直撞。
“知道了。”江斯南深吸一口氣,他暗下決心,無論如何都要救小河,哪怕豁出自己的命!
崔一渡和江斯南沿著野萍大道馬不停蹄趕了一天路,終於來到了知訊山莊。
大門口站著七個前來購買消息的人,從衣著裝扮看,有俠士、書生、醫者、商人,總之都是有錢人,因為今年的入場費用漲價了,每人兩千兩銀子。
管事告訴眾人,通過考核者進洞找典籍,考核沒過的,退一半銀子,走人。
聽到管事的通告,一個胖男人說道:“你們看看人家知訊山莊,生意要做,就做高端的。這個世上,隻有看不起,沒有買不起。回頭我的生意也要升級,專賣稀有高檔貨。”
江斯南打量著麵前幾人,暗戳戳地想,什麼高端不高端,知訊山莊若要誆我,耽誤了救人時機,我就給他一鍋端!
旁邊一個紫衣俠士不屑一顧,朝胖男人冷笑一聲,輕蔑地說道:“你跟這個山莊無異,一股子銅臭氣!要不是遇到難事,誰會花這麼多銀子來買消息?”
另外幾人也抱怨知訊山莊收費過高,實屬不公,簡直就是搶劫。
崔一渡想,知訊山莊的信息可以用來救命,若能換得一線生機,再多的銀兩亦是值得。這些人眼裡心裡隻有錢,哪裡懂得信息也是商品,也可以待價而沽。
崔一渡被安排在候客廳等待,他再次強調:“小江,切記,考核的時候,倘若此路不通,就要打破常規思路。凡事謹慎,不可冒險,你父母和譚小河還等著你安然無恙地回去。”
崔一渡知道自己碎碎念的毛病又犯了,沒辦法,誰叫這個小子讓他放心不下呢。
“知道了,你等我的好消息。”江斯南勉強擠出一個微笑,毅然離去。
崔一渡看著江斯南遠去的背影,暗自擔憂,但他知道,這是江斯南必須經曆的東西。
孩子隻有在一樁樁事件裡才能更快成熟起來,尤其是艱難痛苦之事。這比對著孩子講什麼大道理更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