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午後,戰鬥打響。楊恢率領鄉勇們推著雲梯,呐喊著衝向綿州城,箭如雨下,殺聲震天。城頭的蒙古人果然被吸引,紛紛湧向正麵城牆,一時間竟忘了防備側翼。
孟之繼趁機帶著佐軍鑽進山穀。山穀裡荊棘叢生,將士們披荊斬棘,悄無聲息地前行。走在最前麵的幾個老兵,曾是獵戶出身,熟悉山路,很快便找到了一條僅容一人通過的小道。
“都跟上,腳步放輕!”孟之繼低聲傳令。
半個時辰後,他們終於繞到了蒙古軍營的後方。此時蒙古人的注意力全在正麵戰場,後營隻有寥寥數名哨兵在巡邏。
孟之繼打了個手勢,幾名佑軍出身的斥候如狸貓般竄出,手起刀落,乾淨利落地解決了哨兵。
“殺!”
孟之繼一聲令下,五千人馬如猛虎下山,衝進了蒙古軍營。重甲碰撞的鏗鏘聲、長槍刺穿皮肉的悶響、蒙古兵的慘叫聲混雜在一起,瞬間打破了營中的寧靜。
速不台正在中軍大帳中飲酒,聽聞後營遇襲,驚得摔碎了酒杯。他衝出大帳,隻見宋軍重甲步兵如牆而進,長槍所向,無人能擋,自己的部下被衝得七零八落,根本組織不起有效的抵抗。
“頂住!給我頂住!”速不台揮舞著彎刀,想要穩住陣腳,卻被一名新忠順軍士兵的長槍挑中戰馬,摔落在地。
後營一破,正麵的蒙古兵頓時軍心大亂。楊恢抓住機會,下令猛攻,很快便攻破了城門。兩路宋軍會師城中,殘餘的蒙古兵見主帥已降,紛紛放下了武器。
綿州光複的消息傳開,蜀地百姓奔走相告,不少人帶著酒肉來到軍營勞軍。孟之繼看著百姓們臉上的笑容,心中湧起一股暖流——這便是他們浴血奮戰的意義。
稍作休整後,孟之繼與楊恢兵分兩路,乘勝追擊。孟之繼率部北上,連克梓潼、江油數城;楊恢則揮師南下,收複了遂寧、資中等地。孟之繼率軍所到之處,蒙古兵望風而逃,不少被蒙古人裹挾的漢人百姓,紛紛拿起鋤頭鐮刀,加入到光複家園的行列中。
這期間,並非一帆風順。在攻打遂安時,蒙古人憑借堅固的城防負隅頑抗,宋軍攻了三日都未能破城,傷亡慘重。孟之繼親自登上攻城塔,觀察城防布局,發現西北角的城牆因年久失修,有一處缺口。
當夜,他挑選了兩百名擅長攀爬的突擊營士兵,趁著夜色從缺口潛入城中,打開了城門。宋軍一擁而入,與蒙古兵展開巷戰。戰至天明,遂安城插上了大宋的旗幟。
曆時三月,蜀地十餘城相繼光複。當孟之繼與楊恢在德陽會師時,城中百姓自發地湧上街頭,焚香跪拜,哭聲與笑聲交織在一起,聽得人眼眶發熱。
德陽府衙內,孟之繼鋪開地圖,看著上麵密密麻麻的紅色標記——那是他們收複的城池。從劍門關到遂寧,從綿州到遂安,這片被蒙古人蹂躪了數年的土地,終於重新回到了大宋的懷抱。
“孟將軍,”楊恢端著酒碗,眼中滿是敬佩,“若非將軍神兵天降,蜀地光複絕不會如此順利。我已上奏朝廷,為將軍請功。”
孟之繼舉起酒碗,與他碰了一下,仰頭飲儘:“這不是我一人之功,是全體將士的功勞,更是蜀地百姓的功勞。”他望向窗外,德陽的街道上,已有商販開始擺攤,孩子們在巷口追逐打鬨,漸漸恢複了往日的生機。
“隻是,”孟之繼話鋒一轉,眉頭又皺了起來,“蒙古人不會善罷甘休。我們得抓緊時間修複城防,安撫百姓,囤積糧草,準備迎接他們的反撲。”
楊恢點頭讚同:“將軍說得是。我已下令各縣加固城牆,清點糧草。蜀地天府之國,隻要我們守住了,蒙古人便休想再前進一步。”
夕陽透過窗欞,照在地圖上,將“四川”二字映得格外清晰。孟之繼輕輕撫摸著地圖上的山川河流,心中暗道:等收複了襄陽,與蜀地東西呼應,互為犄角,定能擋住蒙古人的鐵騎。
他想起臨行前黃蓉來信的囑托:“蜀地濕熱,記得多喝些祛濕的湯藥。”不知桃花島上的佳人此刻是否安好,郭靖的舊傷有沒有複發,黃蓉……是否也在牽掛著他。
一陣風吹過,帶來了成都平原特有的稻花香。孟之繼深吸一口氣,將思緒收回——眼下,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立冬這日,成都城頭插上了大宋的旗幟。四川,終於收複了!
入城那日,百姓們夾道歡迎,哭聲與歡呼聲交織在一起。孟之繼看著城中殘破的房屋,看著百姓們臉上劫後餘生的喜悅,心中百感交集。
此時,四川製置使已由楊恢換成了王遂。好在王遂也是個明事理的人,知曉孟之繼在收複四川中功勞卓著,且與楊恢早有約定,便依約撥付了足夠裝備三萬人馬的食鹽和生鐵,還額外贈送了一批中原的啟蒙書籍。
“孟將軍年少有為,王某佩服。”王遂握著孟之繼的手,感慨道,“若大宋多些像將軍這樣的棟梁,何愁蒙古不滅?”
孟之繼謙虛道:“大人過獎,此乃將士們用命,百姓們支持之功。”
處理完四川的交接事宜,孟之繼沒有多留,帶著鹽鐵和書籍,再次踏上了前往西南蠻地的路。
有了充足的鹽鐵,交易進行得異常順利。夜風寨的木巴看到雪白的精鹽和鋒利的鐵器,笑得合不攏嘴,不僅如約送上了更多的馬匹,還親自帶著孟之繼去見了鄰近的白狼族。
白狼族的首領是個名叫巴圖的壯漢,起初對中原人頗有戒心,但在看到鹽鐵和那些印刷精美的啟蒙書籍後,態度漸漸緩和。尤其是當孟之繼提出,願意派中原的先生來教部族的孩子讀書時,巴圖徹底放下了戒心,與孟之繼歃血為盟,不僅答應出售馬匹,還讓族中三千青壯加入了新忠順軍。
“孟兄弟,以後你就是我們夜風寨和白狼族的朋友!”木巴拍著孟之繼的肩膀,大聲道,“誰敢欺負你,就是欺負我們!”
巴圖也甕聲甕氣地附和:“沒錯!我們的人跟著你,定能打勝仗!”
這次蠻地之行,孟之繼收獲頗豐,不僅換來了三萬五千多匹矮腳山地戰馬,還招募了三萬餘名少數民族青壯。這些人身手矯健,熟悉山地作戰,稍加訓練便是出色的騎兵。
1238年春,孟之繼帶著新招募的騎兵和戰馬返回黃州。
此時的新忠順軍,已是兵強馬壯。前軍步甲、後軍弩陣、水師戰船、中軍騎兵,四軍齊備,總兵力達到十萬人!在孟之繼結合前世經驗製定的訓練製度下,將士們軍紀嚴明,戰術嫻熟,各軍之間配合默契,戰鬥力已遠超一般的宋軍。
這日,黃州城外的演武場上,十萬人馬列陣受閱。步甲營方陣整齊,長槍如林;弩陣營箭矢上弦,蓄勢待發;水師戰船在江麵上列陣,旌旗蔽日;騎兵營的戰馬嘶鳴,氣勢如虹。
孟之繼與孟珙並立於高台上,望著這支由自己一手打造的鐵軍,心中豪情萬丈。
“好!好!好!”孟珙連說三個好字,眼中淚光閃爍,“之繼,你做到了!有這樣一支軍隊,我大宋有望了!”
孟之繼望著台下一張張年輕而堅毅的臉龐,又想起遠在江陵的武三娘,想起黑龍潭的黃蓉與郭靖,想起那些在戰亂中流離失所的百姓,心中暗下決心:定要用這支軍隊,守護好這片土地,不讓蒙古鐵蹄再踏中原一步!
春風拂過演武場,十萬人馬齊聲高呼:“保家衛國!誓死效忠!”
聲音響徹雲霄,帶著無儘的力量,仿佛預示著一個新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