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襄陽重建_我在襄陽那些年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我在襄陽那些年 > 第二十九章 襄陽重建

第二十九章 襄陽重建(1 / 2)

襄陽城的斷壁殘垣間,春草已悄然探出頭。可這抹新綠落在滿目瘡痍的街巷裡,非但沒帶來生機,反倒襯得這座飽經戰火的城池愈發蕭索。孟珙站在襄陽府衙的廢墟前,望著遠處被熏黑的城樓,渾濁的眼中泛起痛惜——這座他守護了半生的屏障,終究還是沒能逃過兵燹之劫。

“父親,該議事了。”孟之經輕聲提醒,將一件披風搭在父親肩上。連續幾日的勘察與商討,孟珙的鬢角又添了幾縷白霜。

帥府臨時設在一處未被完全燒毀的民宅裡,孟之繼、郭靖、黃蓉已等候在堂中。案上攤著襄陽與樊城的地圖,密密麻麻標注著需要修複的城防與要道。

“襄陽不能倒。”孟珙落座時,聲音帶著不容置疑的堅定,“它是擋住蒙古鐵騎的最後一道門戶,重建,不僅要恢複城郭,更要讓它成為鐵桶一般的堡壘。”

他指尖重重落在地圖上的漢江:“第一步,修城牆,挖壕溝。襄陽、樊城的城牆要加厚三尺,加高兩丈,城磚縫隙用糯米石灰澆灌,讓蒙古人的投石機啃不動。兩城之間架三座浮橋,鐵索相連,白日通人運糧,夜裡拉起鐵網,防備偷襲。”

郭靖甕聲應道:“我帶人去采石場催運石料,江湖上還有些弟兄留在襄陽,正好讓他們幫忙搬運。”

“好。”孟珙點頭,又指向城內外的糧倉與軍械庫位置,“第二步,充軍備。從江陵調糧二十萬石,箭矢五十萬支,火藥五千斤,分儲在襄陽內城與樊城的地下倉庫。之繼,你從忠順軍裡挑五千擅長弓弩的士兵,留在襄陽協助訓練守城弓弩手;之經的水師分出一半戰船,在漢江上下遊巡邏,確保糧道安全。”

“是。”孟之繼與孟之經齊聲領命。

黃蓉一直沉默地看著地圖,此時忽然開口:“光靠調運不是長久之計。襄陽周圍的良田都荒了,不如推行屯田。讓士兵輪值耕種,戰時能戰,閒時能耕,既省了轉運之費,也能讓流民有口飯吃。”她從袖中取出一本賬冊,“我查過了,城中幸存的百姓有三千餘戶,加上周邊流民,足有上萬人,隻要發些耕牛種子,秋收便能有收成。”

孟珙眼中閃過讚許:“郭夫人想得周到。這事便交給你與之經,流民登記、田地分配,都需細致妥帖,莫要出亂子。”

接下來的商議裡,眾人又定下整頓軍政、構築外圍防線、協調東西聯防等數條舉措。孟珙特意強調:“虎頭關、百丈山這些要隘,要修堡寨,駐精兵,形成縱深。蒙古人若來,先讓他們在這些地方淌血,等衝到襄陽城下,已是強弩之末。”

晨霧還未散儘時,城東的夯土聲便已此起彼伏。十幾個光著膀子的民夫喊著號子,將新運來的黃土層層夯實,試圖填補城牆坍塌後留下的巨大豁口。不遠處,幾個瓦匠正蹲在半截牆基上,小心翼翼地壘砌青磚,他們手指上的裂口還沾著泥漿,卻不妨礙眼神裡透著一股把家園重新拚起來的執拗。

孟珙站在北門城樓的廢墟上,望著這派忙碌景象,眉頭舒展了些許。腳下的城磚還留著灼燒的焦黑印記,風一吹,能聞到淡淡的草木灰味——那是幾個月前蒙古人撤退前焚燒營房留下的痕跡。他伸手撫過身旁一根被劈斷的立柱,木茬尖銳,像極了這場戰役裡無數未及掩埋的屍骨。

“都統領,”身後傳來沉穩的腳步聲,是部將江海,“城西的糧倉地基已經夯實了,按照您的吩咐,比原先加高了三尺,還做了防潮的夾層。隻是木料還差些,從隨州調運的那批鬆木被雨水耽擱在半道,估計得後日才能到。”

孟珙轉過身,目光掠過江海肩頭的補丁——那是激戰中被箭矢劃破的,後來用粗麻布草草縫上。他微微頷首:“告訴督工的官吏,莫要催逼民夫,木料晚幾日無妨,務必保證糧倉的結實。這襄陽城,往後要做咱們大宋的鐵桶,糧倉便是桶底,半點馬虎不得。”

“是。”江海應道,又補充道,“城南的傷兵營裡,昨日又有七個弟兄能下床走動了,都吵著要加入重建,說躺著不安生。”

孟珙嘴角泛起一絲暖意。這場收複戰,襄陽守軍折損近半,能活下來的,個個都是從血水裡爬出來的硬漢。他擺擺手:“讓他們再養些時日。傳我令,從軍中撥出二十石米,給傷兵營送去,再讓夥房每日加一頓肉粥。重建的事急不得,人是根本。”

正說著,通判王登匆匆走來,手裡捧著一卷文書。他臉上沾著些許塵土,顯然也是剛從工地上過來的,見了孟珙便拱手道:“孟將軍,這是各坊區報上來的民戶名冊。此番戰亂,城中百姓逃亡了近三成,剩下的多是老弱婦孺,青壯要麼從軍,要麼……”他頓了頓,聲音低了些,“要麼埋在了城牆下。”

孟珙接過名冊,指尖劃過泛黃的紙頁,上麵的名字密密麻麻,有些被水漬暈染得模糊不清。他沉默片刻,道:“凡登記在冊的民戶,每戶先發放兩匹布、五鬥米,讓他們能熬過這個冬天。另外,貼出告示,凡逃亡在外的百姓,隻要肯回來,三年內免繳賦稅,官府還會免息借給他們種子和農具。”

王登眼睛一亮:“將軍這招好!百姓最看重的就是生計,有了這話,肯定能招回不少人。”

“不止如此。”孟珙望向城外連綿的農田,“襄陽四周的良田不能荒著。派官吏去周邊村鎮看看,若有流民願意來此耕種,也照此例優待。這事兒,要多麻煩郭夫人出麵。人回來了,田耕起來,襄陽才能真正活過來。”

王登連連點頭,正欲退下,卻被孟珙叫住。“還有一事,”孟珙的語氣嚴肅起來,“你即刻草擬一份文書,送往臨安,奏請朝廷設立襄陽軍器監。就說襄陽地處要衝,需得自行打造弓弩甲胄,以備不時之需。所需工匠,可從江淮一帶抽調,工錢從優。”

王登心中一凜。他跟隨孟珙多年,深知這位將軍看似在忙著重建,實則從未放鬆過對軍務的籌謀。他正色道:“屬下明白,這就去辦。”

待王登走遠,江海忍不住問道:“將軍,您昨日在軍議上說要協調東西戰區聯防,莫非是擔心蒙古人很快會卷土重來?”

孟珙轉過身,望著遠方天際線。襄陽的收複,隻是暫時擊退了蒙古人的攻勢,而非終結。他記得蒙軍撤退時,蒙軍眼神裡的狠厲,那不是認輸,是記恨。

“不是擔心,是必然。”孟珙沉聲道,“蒙古人這幾年在中原勢如破竹,從未吃過這麼大的虧。窩闊台汗雄心勃勃,定然不會善罷甘休。襄陽是他們南下的門戶,丟了這裡,他們遲早要拚命奪回去。”

他指著地圖上的襄陽,指尖重重一點:“你看,襄陽北臨漢江,南接江陵,西通巴蜀,東連江淮,恰似大宋的心臟。若此處再失,四川與江淮便會被切成兩段,各自為戰,到那時,蒙古人便能各個擊破,我大宋危矣。”

江海順著他的指尖看去,隻覺得那小小的城池符號突然變得沉重無比。“那……東西戰區聯防,具體該如何操作?”

“第一步,是打通聯絡。”孟珙道,“我要在襄陽與四川、江淮之間設立烽火台和驛站,每隔三十裡設一處,日夜有人值守。一旦蒙古人出兵,消息要能在三日內傳到成都和揚州。”

他走到一堆繳獲的蒙古軍事物資旁,拿起一麵殘破的旗幟,上麵的狼頭圖騰已被箭簇洞穿。“第二步,是兵馬調度。四川多山地,適合步兵和弓弩手;江淮多水網,水師是強項;我們在襄樊有一支能攻善守的忠順軍騎兵,既能守住城池,又能馳援兩地。我要與彭大雅、王虎臣、餘玠他們商議,劃定各自的防區和援軍路線,做到蒙古人打哪裡,咱們的援軍就能從哪裡最快趕到。”

江海皺眉道:“可各戰區向來各有隸屬,糧草軍械也由朝廷統一調撥,真要協同作戰,怕是會有掣肘。”

“這正是我要親自去一趟的原因。”孟珙將旗幟放下,語氣斬釘截鐵,“紙上談兵終覺淺。我要去四川看看彭大雅在重慶城的布防,去兩淮瞧瞧餘玠的水師操練,把咱們這次收複襄陽的經驗——如何利用地形設伏,如何調度糧草支援前線,如何讓步兵與水師配合——都跟他們好好說道說道。更重要的是,要找出其中的教訓。”

他想起戰役最激烈時,從四川策應的援軍晚了三日才到,隻因沿途驛站延誤了消息;想起朝廷撥付的糧草船隊被蒙古遊騎襲擾,損失了近三成物資。這些教訓,若不及時彌補,下次便是致命的漏洞。

“將軍打算何時動身?”江海問道。

“再過十日。”孟珙道,“等城裡的秩序再穩些,糧倉和軍器監的事有了眉目,我便啟程。先去四川,再轉道兩淮,估計來回得兩三個月。記住,重建不能停,但軍備也不能鬆懈,每日的操練、城牆的修補、糧草的清點,一樣都不能少。”

“請將軍放心!”江海單膝跪地,聲音鏗鏘,“屬下定當守好襄陽,等您回來!”

孟珙扶起他,拍拍他的肩膀:“我信你。”

接下來的十日,襄陽城像是被注入了強心劑,各項重建事宜都在緊鑼密鼓地推進。民夫們在官吏的安排下,分片負責城牆、街道、房屋的修繕;士兵們除了日常操練,還主動幫著百姓搬運木料、清理廢墟;婦人們則聚在臨時搭建的棚屋裡,縫補衣物、熬製湯藥,孩子們也跟著撿拾磚石,雖然幫不上大忙,卻給這座傷痕累累的城池添了幾分生氣。

城西的糧倉漸漸有了雛形,四四方方的牆體拔地而起,工匠們正在屋頂鋪設青瓦,遠遠望去,像一座堅實的堡壘。城南的軍器監選址也定了下來,從江淮趕來的第一批鐵匠已經到位,叮叮當當的打鐵聲很快就會在這裡響起。

孟珙每日都要繞城巡查一圈,查看工程進度,詢問百姓需求,偶爾還會駐足觀看士兵操練。他發現,隨著城池日漸恢複生機,人們臉上的愁容少了,笑容多了,眼神裡的怯懦被堅韌取代。有一次,他路過一個正在修補門板的老漢,老漢抬頭看見他,放下手裡的錘子,作揖道:“將軍,多謝您把蒙古人打跑了。俺這把老骨頭,總算能在自家屋裡養老了。”

孟珙笑著回禮:“老伯,這是我們該做的。往後啊,咱們一起把家守好。”

老漢咧開嘴笑了,露出沒剩幾顆牙的牙床:“好!好!俺兒子在軍中,他說了,隻要將軍一聲令下,他立馬就能上戰場!”


最新小说: 被吃絕戶?侯門主母重生殺瘋了 揚她骨灰後,瘋批帝王一夜白頭 表小姐今天也不想做皇後 侯府奶娘靠功德係統卷成大秦第一女相 世界升維 說好低調行事,你張嘴就吞神明! 和初戀官宣後,裝瘸前夫氣得站起來了 命定反派之戀愛腦神女精神失常 窮掉渣老公竟是豪門繼承人 旗袍引夢,佛子為她殺紅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