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叛亂已經差不多平複,現在又轉變成為個人戰爭。
除了麓川戰役,還有東南沿海飽受倭寇侵擾,北方又有瓦剌和韃靼時不時下來燒殺搶掠,正統年間的軍事防備壓力很大。
戶部尚書王佐憂心忡忡的上奏:“萬歲爺,其時鈔既通行,而市廛仍以銅錢交易。”
朱祁鎮愣住:“有何問題嗎?”
王佐歎了一聲:“問題甚大呀。民間銅錢私鑄泛濫,導致如今軍備製作材料不足。”
在明初,銅錢是主要的市場流通貨幣,可是鑄造銅錢的技術簡單,就有一大群豪紳自己印錢自己花,擾亂正常的經濟秩序,導致通貨膨脹。
不僅百姓買東西貴,朝廷買東西也貴呀。
私鑄銅錢質量堪憂,含銅量不高,就會導致劣幣驅逐良幣,官方鑄幣被一群人藏了起來,市場上流通的基本都是私鑄銅錢。
朝廷回收一批銅錢上來,工部準備熔煉鑄造武器,結果傻眼了。
雖然說,戰場上常見的冷兵器,劍、戈、矛、甲胄等,明軍基本不用銅鑄造。
由於銅具備良好的鑄造性能和耐腐蝕性,因此成為鑄造火器的主要原材料。
花費人力物力熔煉那些劣幣做出來的銅炮和火銃,經常炸膛,這還怎麼玩?
也許有人會問,明朝至於去熔煉銅錢來鑄造火器嗎?
你還彆說,真的至於,因為銅礦資源匱乏,本就供不應求。
實際上,早在洪武年間就開始大量推行寶鈔,但由於永樂大帝南征北伐,朝廷大量發行紙幣。
又因為朝廷沒有準備足夠多的金銀銅錢作為準備金,說好的可以用寶鈔等價兌換,結果人家去了,告知換不了,民間對寶鈔的信任度迅速下降。
同時,寶鈔也沒有對應的政策支持,規定民間稅收可以用寶鈔繳納,結果發放官員俸祿和軍餉的時候,又隻能用銅錢。
站在社會高層的人,最具備消費能力的那群人,他們拿到手的錢就是銅錢,你說會有什麼後果?
寶鈔剛發行的時候,一貫寶鈔理論上等同於一千文銅錢,到了正統年間,直接貶值成:“每鈔一貫折銅錢五文。”
明朝的經濟問題,早已顯現,已經不是什麼隱患了,卻沒有一個君主站出來解決,任其自由發展。
就這樣,朝廷能有錢嗎?
直到萬曆年間,才出現一個張居正站出來,大刀闊斧的財政改革。
成化九年,內承運庫太監統計國庫後上奏:“本庫自永樂年間至今收貯各項金七十二萬七千四百餘兩,銀二千七十六萬四百餘兩。累因賞賜,金儘無餘,惟餘銀二百四十萬四千九百餘兩。”
才過多少年呀,這麼多錢直接就敗光了。
......
朱祁鎮略微沉思,開口問道:“王卿,可有辦法?”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戶部尚書王佐還在思考,結果另一邊,監察禦史蔡愈濟就發言了。
“萬歲爺,請出榜禁止銅錢流通,僅可使用寶鈔交易,命令錦衣衛、五城兵馬司日常巡視,若發現有以銅錢交易者,擒治其罪,罰以十倍。”
王佐嚇了一大跳,趕緊出來製止:“萬歲,不可呀!”
“有何不可?”朱祁鎮皺了皺眉,“就如此下令吧。”
對於市場經濟,他是一點興趣都沒有,隻想著用戰爭勝利來證明自己,於是直接跳過議題。
關鍵是,朱祁鎮十分同意這種“一刀切”的做法,朕把銅錢都給禁了,你們就不得不用寶鈔了吧?
他似乎忽略了另一種物質,那便是白銀。
明朝雖然缺銅,但是銀礦還真的不少,如此一來,直接加速了白銀貨幣化的進度。
貨幣體係的崩潰,加劇了明朝中後期的社會經濟問題。
朱祁鎮這項“英明”決策,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重要因素之一。
並不單單是“土木堡之變”,死了那麼多精兵強將,大明精銳。
客觀來說,明朝的由盛轉衰不完全是朱祁鎮的鍋。
仁宗宣宗在位期間,給他們的“好聖孫”“好大兒”埋了不少雷。
因此,什麼“仁宣之治”,真的名不副實。
領土大幅縮減,市場經濟混亂,社會矛盾激化,民間起義頻頻,邊疆鬥爭惡化......請問,配得上盛世之名嗎?
感覺就像是史官為了對標漢唐,彆人有的我也要有,所謂矮個子拔高,從而美化出來的。
同樣是王朝初期,“文景之治”,“貞觀之治”,哪個不比“仁宣之治”強?
......
正統十四年,正月。
今天是春節,朱祁鈺和吳宛筠趕赴順天府,在皇宮裡過年。
朱祁鎮仰望著比自己高出半頭的皇弟,他神色一滯。
壞了,怎麼變化那麼大?
朱祁鈺本來遺傳了吳宛筠的美貌,相對來說較為俊朗。
若是旁人不知,還以為他才是一國之君。
孫太後見到,她臉色一黑。
自家兒子看起來就像是個矮胖挫,彆人家的孩子如此英武帥氣,心中頓時不快。
朱祁鎮如今方才22歲,已經是一個兩百斤胖子了。
根本原因就是,在皇宮裡吃太好。
來看一下明朝的菜單。
早餐,“皇帝早膳,粥品、麵點、小菜、湯類必備。”——《明會典》;
午膳,“皇帝午膳,必有肉食、海鮮、蔬菜、湯類,品類繁多。”——《明史·食貨誌》,“皇帝午膳,燕窩、人參等滋補品必不可少。”——《明宮史》;
晚膳,“皇帝晚膳,菜品較午膳為簡,但仍需滋補。”——《明會典》,“皇帝晚膳,多以燉品為主,輔以水果、點心。”——《明宮史》。
一日三餐,頓頓大魚大肉。
看明朝皇帝皇後的畫像,幾乎一個個都是大胖子,除了武宗朱厚照。
有沒有一種可能?明朝皇帝短命,真不一定都是被文官集團或者宦官害的,照這個吃法,能長壽才是奇事。
嘉靖帝朱厚熜,半路修仙去了,每日飲食寡淡,一顆仙丹頂三碗飯。
即便如此,他還是大明相對長壽的皇帝,活到了60歲高齡。
......
朱祁鈺注意到他們異樣的眼光,不慌不忙的拜道。
“皇兄乃有福之人,心寬體胖,古人言:宰相肚裡能撐船,我看皇兄之姿,莫過於此。”
“皇兄之威嚴,遠勝於我,乃頂天立地之聖君,定能再造大明!”
這番馬屁,拍得朱祁鎮舒暢得很,差點就想當麵賞賜皇弟。
果然有眼光!
......
喜歡土木堡之變後,我發動奪門之變請大家收藏:()土木堡之變後,我發動奪門之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