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鈺製定出來的曆代帝王廟新增名單,現代人看了之後,大都會覺得。
“不是哥們,最後兩個怎麼回事?他們也配?”
然而,放在明朝,這群大臣就會想。
“皇帝你想乾嘛?最前麵兩個怎麼回事?他們也配?”
你看,這就是古今思維的差異了。
搞清楚問題之前,先來看看朱元璋建立的曆代帝王廟,裡麵都供奉祭祀著哪些帝王?
首先是【三皇五帝】:伏羲氏、炎帝神農氏、黃帝軒轅氏、少昊金天氏、顓頊高陽氏、帝嚳高辛氏、帝堯陶唐氏、帝舜有虞氏。
三皇五帝是從古至今,公認的華夏始祖。
其次是【夏商周三代聖王】:夏禹夏朝開國之君)、商湯商朝建立者)、周武王姬發滅商建周)、周成王姬誦鞏固周製)。
這時候就會有人在想了,夏商都是開國之君,那周文王姬昌怎麼不見了呢?
真相是,周武王才是周朝的開國之君。
周文王直到臨死時,他還是商朝的諸侯西伯侯),雖然奠定了周朝基業,但終其一生並未推翻商紂王,也未正式稱王。
同時,周文王諸侯的身份又略顯尷尬。隋文帝躺槍)
朱元璋在確立祭祀名單時,特彆強調“得國之正”,即必須是正統的開國皇帝或功業顯著的守成之君。
接著是【漢唐明君】:漢高祖劉邦西漢開國)、漢文帝劉恒文景之治)、漢光武帝劉秀東漢中興)、唐太宗李世民貞觀之治)。
以上四個帝皇,應該毫無爭議吧?
最後是【宋元君主】:宋太祖趙匡胤北宋開國)、元世祖忽必烈元朝建立者)。
忽必烈能夠進入曆代帝王廟,最重要的是政治需求。
朱元璋希望後世也承認明朝的正統,因此承認前朝元朝)的正統性,以形成“天命傳承”的鏈條。
還有,明朝初期有大量蒙古人歸附,朱元璋為了籠絡蒙古舊部,還有穩定邊疆,無論如何,他都得承認忽必烈的偉大。
不過,嘉靖皇帝後來又移除了忽必烈,原因是北方蒙古韃靼)威脅加劇,以示對蒙古的否定。
至於遼金夏三朝君主為何沒能被朱元璋放進去呢?
能進曆代帝王廟的評判標準,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大一統王朝”,遼金夏隻是占據北方,還不夠資格。
此時,就會有人問起,那宋太祖為啥又能進?
呃,這個問題問得好呀。
所以,嘉靖皇帝一視同仁,將遼太祖、金太祖和金世宗也加了進去。
......
回到最初的問題,為何秦皇漢武,沒有進入這份名單呢?
朱元璋的評選標準:得國之正、創業之主、守成之君。
他選出來的十六位皇帝,基本上都是開國君主因為他自己也是)。
而漢武帝的名聲,放在古代說實話不太好,非常具有爭議性。
好的評價就不看了,無非是“擊匈奴、通西域、尊儒術”等開拓性成就。
哪怕司馬遷被宮刑,他依舊肯定漢武帝的功業。
我們看負麵評價,精選幾位皇帝。
唐太宗李世民:“漢武驕奢,國祚幾絕。”“漢武帝窮兵三十餘年,疲弊中國,所獲無幾。”
宋神宗趙頊:“漢武帝至不仁,以一馬之欲勞師萬裡,侯者七十餘人,視人命若草芥,所以戶口減半也。人命至重,天地之大德曰生,豈可如此!”
宋高宗趙構:“武帝以雄心,內慕神仙,外攘夷狄,窮邊黷武,天下騷然矣,非用損以持盈也。”
明太祖朱元璋:“漢武帝)乃不能謙抑自損,撫輯民庶,以安區宇,好功生事,卒使國內空虛,民力困竭。後雖追悔,已無及矣!”
明太宗朱棣:“漢武帝窮兵黷武,以事夷狄,漢家全盛之力,遂至凋耗。當時雖得善馬,豈足償中國萬一之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