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配瞳孔微縮,歎道:“呂布的方天畫戟,倒是幫了大忙……”
沮授撚著胡須輕笑:"可憐劉公子屍骨未寒,其叔父,就要承天景命矣。"
雨點,終於砸了下來。
透過屋頂的縫隙,雨簾如瀑。
袁紹端坐不動,任由雨水,打濕了身上的錦袍。
"擬檄文吧。就說董卓無道,海內無主,我等……奉幽州牧劉虞,繼皇帝位。"
“是,主公。”
荀諶低頭磨墨,看見自己的倒影,在硯台中晃動。
他並不知道,袁紹袖中,還藏著另一封密信。
上麵寫著的,是公孫瓚承諾按兵不動的條件。
雨幕深處,初夏的驚雷,正在雲層中積蓄力量。
……
五月十五,寅時三刻。
薊城郊外,白狼原上,騰起一道道的狼煙。
久候多時的袁紹,撫摸著犀皮甲上冰涼的青銅護心鏡,望著十八路諸侯的旌旗,在晨霧中若隱若現。
"主公,該更衣了。"
許攸捧著鎏金獸首帶鉤,趨前提醒,卻見袁紹突然,按住了腰間的承影劍。
東北方,傳來悶雷般的蹄聲。
是公孫瓚的白馬義從,踏破薄霧而來。
三千銀鞍,在朦朧天光中,連成了一道流動的銀帶,熠熠生輝。
“公孫伯珪……”
袁紹眉頭微皺,眼神中流露出一絲疑惑。
按照事先的約定,公孫瓚此刻,應該老老實實的,在遼東邊境上戍邊,而不是來這盟約誓師大會上,湊熱鬨!
“吉時到……”
隨著禮官的一聲高呼,十八對牛角號撕破寂靜,參與盟約的十八路諸侯,自不同方位湧入會場。
韓馥的冀州軍,以百麵塔盾開道;
孔伷的淮南軍,手持丈二吳鉤,鉤刃上懸掛的銅鈴,奏響了《采菱》古調;
王匡的河內軍,抬著三架夔皮戰鼓,鼓槌末端係著的紅綢,如火焰翻卷……
……
咚!!!
當袁紹踏上第一級青銅台階時,祭壇下的數萬大軍,突然同時頓戟。
戟柄撞擊地麵的轟鳴聲,驚起了沼澤深處的丹頂鶴,雪白的羽翼,掠過諸侯們頭頂的冠冕。
劉虞玄色冕服上的章紋,在晨風中顫動,頭頂十二旒白玉珠後,掩藏著通紅的眼角——他今晨,剛在劉和的衣冠塚前,灑過三觴苦酒。
"奏《大武》!"
隨著禮官長喝,三十六麵軍鼓,同時擂響。
顏良、文醜、張頜、高覽、麹義、眭元進、趙睿、蔣奇、汪昭、岑璧、伊楷、彭安、高乾、呂曠、呂祥、馬延、張顗、焦觸。
袁紹帳下十八位戰將,駕著十八輛青銅戰車,疾馳而來。
每輛戰車上,均立有丈餘高的木雕神將。
這些神像,正是光武帝雲台二十八將中,最為驍勇的那十八位。
當戰車駛抵祭壇時,袁紹軍齊聲高唱。
"披鐵甲兮,挎長刀。與子征戰兮,路漫長!"
“披鐵甲兮……”
……
喜歡這呂布,絕對有問題請大家收藏:()這呂布,絕對有問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