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觀與淨土破障篇第二集_禪觀與淨土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禪觀與淨土 > 禪觀與淨土破障篇第二集

禪觀與淨土破障篇第二集(1 / 2)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六麵,我們看乙二的懺悔方法。

我們剛剛那一堂課講到佛教的因果思想,跟一般世間,我們認知的因果思想是不太一樣的。世間的因果思想它是很單純的,就今生論今生。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它完全約今生,佛教對因果思想它不這麼認為。

佛法的因果思想是三世兩重因果,三世是什麼呢?過去,過去生影響到你今生,你今生也會影響到來生,所以它建立了一種兩重因果,過去生造的因地,留下的業緣,會影響到你的今生,你今生的習氣又會去造新的業,又影響到來生,所以它形成了過去現在一重因果,今生跟來生又一重因果。

當然佛教雖然因果是講三世,但是當修行的本位,我們是站在今生來看事情。我們從今生叫做繼承過去,我們從今生叫做開創未來,我們要做的就是繼承過去,開創未來。一個人你學了佛法,第一件事情當然先怎麼樣——認命,不管你喜不喜歡,你必須要無條件的接受,你前生留下來的業力跟思想,不管你喜不喜歡。因為阿賴耶識是沒有選擇性的。第八識沒有選擇性的,這個倉庫,你前生是怎麼做的,你羨慕彆人沒有用。

所以當我們開始學佛以後,就要思考一個問題,我到底繼承了我前生哪些的優點?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隻有佛陀是十全十美。所以每一個人都有落差,有些人福德力強,有些人智慧善根強,有些人布施強,有些人持戒強,有些人他不會布施也不會持戒,他們會忍辱,你打他罵他他就是不動,這是他的本事。那麼找到你的強項,你一定有一個優點,而這個優點一定不是今生形成的,就是你這個優點是彆人沒有的,這個就是你修行的突破口,你的強項。

當然你也要找到你的缺點,你前生之所以沒有往生。你前生沒有往生在淨土宗這叫做修行失敗,你一定有一個盲點;這個盲點你不找出來,它前生怎麼禍害你,今生就照同樣的方式,臨終再障礙你一次。因為這個水流你沒有做出改變。什麼叫水流?水流就是它有一種可預測性。就這個水呀,有些人的水,他的習慣性是走什麼曲線的,它是一個固定的。

為什麼佛菩薩的神通力可以預言你來生會怎麼樣?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的確有一定的軌跡嘛,有自己的習慣性的造業的模式,有習慣性的思考模式。因為多生多劫已經形成一定的模式了。所以佛陀為什麼說我們生命是一個水流,如果生命隻是不斷的變化,你今生跟前生沒有關係,那佛陀講波浪就好了,每一個波浪都是一個個體。佛陀在唯識學上說,水流就是有相續的問題,有繼承的問題。

所以我們學過唯識學的,會務實的去繼承我們的過去,包括好的相續,包括不好的相續。那怎麼辦呢?就開始處理過去留下來的障礙,就開始懺悔方法,開始講懺悔了。

那麼懺悔的第一件事情——思惟業果。就是佛教很特彆,它的修行都是先調整心態——心為業主,它跟外道不一樣,外道修了半天,他不會改變心態的,佛法是先有心態才有修行。就是一個馬車的思想,一定先有馬才有車。就是為什麼六度裡麵,一定先有智慧波羅蜜,才有前麵的五度。因為所有的修行要構成乘,一定要有一個馬,就是建立一個深信業果的心態。這個有三點,我們把它念一遍:

乙二、懺悔方法(分三:丙一、思惟業果;丙二、生慚愧心;丙三、正修懺法)

丙一、思惟業果

一、業果決定: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二、業果不失: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三、增長廣大: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人生為善惡,果報還如此。

佛法的修學強調心為業主,所以修行之前先導正心態。

第一個心態,思惟業果決定。就是一個人的業跟前世有關。所以你今生接受了前生的業力,那前生的業力再加上你今生的執取造作,又形成了一個新的業力,又影響到來生。所以因果是絲毫不爽,就是因果的相續性是絕對沒有差錯的。就是說,沒有一個業是從彆人的身上跑到你身上的,沒有這回事情。簡單講就是認命。就是你有這個壞習慣,你有這個業力,你不要不服氣,就算你今生沒有做,也是你前生做的。我再講一次,沒有一個業力是彆人給你的,說彆人把業丟給你,不可能!所以第一個、業果決定。跟你自己一定有關係,可能今生、可能前生、或者是前幾生等等。

第二個、業果不失。如果你不處理,它永遠不會消失掉,這個就是因緣軌則,這就是水流思想,當水流從上遊流下來,有乾淨的水,有肮臟的水,這一灘肮臟的水你不處理,它不會自己消失掉的,假使百千劫,所造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你不處理它不會自己消失。它不但不會自己消失,還會怎麼樣?

第三、增長廣大。最可怕就在這裡,你越晚處理越難處理,就是春天本來是種一個小種子,這個種子很小,像一個小粒黍一樣。等到這個種子吸收了陽光、水分、泥土的養分以後,它長出來是萬顆的果子。所以人生為善為惡,一開始都是很微小,但是因為你的輕忽放縱、輾轉相續,最後果報變成不可思議。

這三個當中最重要引發我們慚愧心的,當然是第三個,就是增長廣大。業力簡單一句話就講完了,越早處理越好,因為它不會消失掉;你拖得越久,你以後越難處理,就是這個概念。所以我們的慚愧心,來自於對業果的思惟,對真理的觀察。好,有了思惟業果,就可以生起慚愧心了,看第二段。

丙二、生慚愧心

既識起因,能感後習,一、感種類相續而起。二、招苦報生後當受。今改前非,將修後是,從緣生滅,斯苦世法。於彼惡業,特生厭賤,發重慚愧,立對治過,洗心懺悔。

—《業疏》—

那麼我們一開始是先探討業因,是前生的業力跟思想留下來的一個問題。對未來來說呢,如果我們不處理,能感後習:

第一個、感種類相續而起;二、招苦報生後當受。

業力,它的可怕就是,它會影響你的思想,你本來隻是在造業,業力本來造了就沒了,比方說我今天去批評彆人,這批評彆人以後,你發覺沒有什麼,沒有發生什麼事情,它隻是一個業種子,然後你就怎麼樣,你就養成一個不好的習慣。所有的思想它造一次,我們從種現相熏,你就很喜歡會造第二次,除非你踩刹車。你造第二次,你就更想造第三次,這個是唯識的輾轉的觀念。

然後慢慢慢慢的感種類相續而起。造善也是這樣,一個人會造善,所以為什麼好人會越來越好,壞人會越來越糟糕,就是這樣子。就是感種類相續而起,一個好的種子,它會帶動另外一個好種子,那個好種子又帶動另外一個好種子。所以一個人他受了戒,你看為什麼受了戒以後,他越來越好,因為他走上一個善的循環。

有些人他越來越墮落,越來越墮落,他控製不了自己。他本來是兩個惡種子,後來變成四個惡種子,變成八個惡種子,他沒辦法自拔,就是感種類相續而起,他剛開始也不想這樣子。所以一個人一旦造善、造惡下去以後,他的問題點不是善惡本身而已,他會去招感相類的善惡而一起同時生起。一直到業力成熟的時候,招苦報生後當受,就一次性臨終的時候算總賬,來生的時候一次到三惡道受果報。所以一個有智慧的人應該怎麼辦?在業力沒有成熟之前。

今改前非,將修後是。

一個有智慧的人,他要事先發覺自己的問題點,你千萬不要變成果報現前了,你就來不及了。所以一個有智慧的人,在火燒的很小的時候他就發覺,我的生命有某種不好的相續,應該要趕快懺悔,怎麼辦呢?

從緣生滅,斯苦世法。佛教裡麵有很多的懺悔法門,大智慧的佛陀開了很多的藥,隻要你正確的吃,在早期治病的時候是最好治的,在臨終之前一定可以把你所有病治好,所以叫法力不可思議。所以從佛法的修學,絕對可以消滅這種未來的痛苦,隻要你方法正確。那在懺悔之前,很重要一個觀念:

於彼惡業,特生厭戝,發重慚愧,立對治過,洗心懺悔。

第一個、懺悔之前,對於自己所造的罪業,要產生厭惡、嗬責。你要告訴你自己,這樣做是不對的,是不好的,對自己是過失的,會增長痛苦的,這第一個。

第二個、生起慚愧心。

第三個、修行對治的方法;拜懺、念佛等等。

總之洗心懺悔,這個就是透過對業果的思惟;業果有三種思惟,業果決定、業果不失、增長廣大,然後生起慚愧心,勇敢的麵對自己的過失。因為你的生命還在,你還有希望。

就是說有些事情,在你人生還在的時候,你是有機會的;等到你哪一天躺在加護病房了,你的生命就不是你可以決定了。因為你躺在加護病房,那你的人生隻有一句話就講完了,萬般皆是業,半點不由人,那就由業力來審判了,你沒有講話餘地了,你該到哪裡就到哪裡去了。

我再講一次,你進入加護病房之前,你還有很大的機會,做生命的反轉。佛法多的是方法,在你身體健康的時候,你的心識還清楚的時候,你可以很快的去改變你,扭轉你的生命。如果你不做,等到你哪天躺在加護病房,你就完全放棄你的主導力了,就完全由萬般皆是業,半點不由人,你就等候業力來處理你了。

所以我們必須要把握現在,生命還在,因為六道裡麵,人道是唯一一個能夠透過修行改變生命的唯一一道。因為他的頭腦清楚,他可以思維法義,他可以做種種的修學,這就是我們的機會。所以得到人身,是你人生裡麵唯一的機會。

那麼有了慚愧心以後,這就好辦了,就是方法的問題了。我們看丙三的正修懺法,先看事懺:

一、責心懺:自責己心,令生厭離。

二、作法懺:向清淨大小乘僧,發露懺悔。

三、取相懺:若二七、三七乃至一年,以見好相為期,此須至誠懇切,外假壇儀,內資理觀,凡法華、方等、大悲、占察、八十八佛等一切行法,皆屬於取相懺攝。能滅根本重罪,令淨戒複生,亦能滅七逆罪,使重報輕受。

那麼大乘的懺法有三大塊,

下品罪

第一個、責心懺。這個針對有受戒的,受了戒以後,你犯的是下品罪,不管受五戒也好,菩薩戒也好,它屬於下品的。下品一般來說就是比較輕的。就是你可能造這個罪,沒有把它造圓滿,你去批評彆人,批評到一半你馬上踩刹車。這個業沒有造圓滿,就屬於下品。然後你向佛菩薩懺悔,嗬責自己,你永遠不再造作,重點在於嗬責、斷相續。

中品罪

第二個、作法懺。作法懺就是中品,這個業你已經造了,但是它不是屬於根本重罪,不是殺、盜、淫、妄的根本重罪,比較屬於枝末的,但是這個業已經造圓滿了,一般來說是中品的。你向出家眾,或者同梵行的。什麼叫同梵行呢?你受五戒,你同參道友也是受五戒。比方說你這個是惡口,批評彆人,那對方也是受五戒,就可以了,這條戒他是清淨的,他沒有批評彆人,這條戒他就可以接受你懺悔。你受菩薩戒的,找受菩薩戒的也可以,隻要接受懺悔這個人,你這條罪他沒有犯到就可以了,或者曾經犯到他懺悔了,就這條戒他是清淨的,他就可以接受你的懺悔,叫做同梵行。五戒找五戒,菩薩戒找菩薩戒,作法懺。或者找不到,向佛菩薩懺悔也可以。

上品罪

第三個、取相懺。這個是我們的重點,犯根本重罪,而這個會障礙往生。那麼你應該是要二七、三七乃至一年,重點是見好相為期。這種懺悔就不是一次就完成了,你要在夢中見到花,見到光明,見到你在夢中洗澡等等,後麵會說明,要夢中見好相。

那麼它的過程要至誠懇切。就是具足慚愧心,有一些拜懺的儀軌,有些要禮拜,有些要發露,有些要念佛、持咒等等。內資理觀,外假壇儀。或者是法華懺、方等懺、大悲懺、占察懺、八十八佛等,一切行法,都屬於取相懺攝。它可以滅除我們四根本重罪,令戒體清淨,或者滅除七逆的重罪,使重報輕受。這個滅罪的力量非常的大,取相懺。那麼取相懺有五個條件。我們把它念一遍,

取相懺具足五緣

一、請聖明證。二、說己罪名。三、立定誓願。四、讀誦禮拜。五、如教明證。

取相懺是我們一般來說,淨土宗必修的,你一輩子至少要修一次取相懺。我們建議,一個人要臨終無障礙,你在臨終之前,要修一個百日懺悔法。一百天。找一個懺法,方等懺、法華懺或者八十八佛。在拜懺之前有五個重點:

第一個、請聖明證。你要找一個本尊,八十八佛的本尊就是普賢菩薩,大悲懺的本尊是觀世音菩薩,它有一個佛菩薩做證明,來證明你的懺悔,證明你的慚愧,證明你的清淨,最後證明你的清淨。一定要有一個聖人,佛菩薩來做你的懺悔主。


最新小说: 小霸王孫策 惡女穿炮灰,在狗血文帶飛祖國 總裁說我表裡不一,我該怎麼反擊 擁有空間力量的我是無敵的 年代軍工:讓你當廠長,你整出了蘑菇蛋 大國重工:從窮兵到火力覆蓋全球 太子竟是瘋批小狗!愛玩掐脖強寵 亂世荒年:從打獵開始無限抽獎 你儘管造反,鎮壓失敗算朕輸 遠離竹馬男主後,他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