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觀與淨土破障篇第四集_禪觀與淨土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禪觀與淨土 > 禪觀與淨土破障篇第四集

禪觀與淨土破障篇第四集(1 / 2)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十二麵,我們看丁二的彆示魔境。

我們上一堂課帶領大家了解五陰身心。五陰是我們無始劫的妄想跟業力,代代的相傳而變現出來的。我們凡夫的五陰叫做有漏五陰,因為它是一個輪回的根本。所以蕅益大師說:無量劫來生死本,癡人認作本來人。因為我們不斷的相信我們有漏的五陰,所以我們一次又一次的深受輪回的痛苦,因為你現在的五陰哪都帶你不去,也不會把你帶到極樂世界去。我再講一次,我們現在的五陰身心,你現在的感受,現在的想象力,現在的執著,隻會讓你繼續輪回,這個就是現在的五陰,有漏五陰。

所以我們要設定目標,比方說我們要創造一個極樂世界的無漏的五陰,我希望把娑婆世界的五陰,轉成極樂世界正報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蓮花化生的五陰,那怎麼辦呢?不能直接轉化,就是舊的五陰要創造變成一個新的五陰,中間有一個過程叫做歸零。先把有漏五陰回到清淨心,然後再重新出發,不能直接轉換,沒那個本事。因為你不能從妄直接變成真,所以要先破妄。就是把舊的五陰歸零以後,然後再重新創造一個新的五陰。

那麼從舊的五陰歸零的過程,你開始在否定過去的時候,我們過去的五陰會產生反彈,因為你開始逼迫它,你要消滅它,調伏它,即將在這個五陰要歸零的過程的時候,它產生的反彈,我們叫五陰魔境,是這樣來的。其實是一個好現象,就是它即將消滅的前一刹那,會現出一個影像出來,如果你能夠不為所轉,就過關了。如果你一失足,那就成千古恨。所以我們來看看,五陰魔鏡的第一個、精明逼現空成寶色,看經文。

丁二、彆示魔境

◎精明逼現空成寶色

發端觀相

又以此心精研妙明,觀察不停,抑按降伏製止超越,於時忽然十方虛空,成七寶色,或百寶色,同時遍滿,不相留礙,青黃赤白,各各純現。

指名教悟

此名抑按功力逾分,暫得如是,非為聖證。

示迷必墜

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好,我們來看,“又以此心精研妙明,觀察不停”。當我們在破妄的過程,我們在《楞嚴經》是正念真如,或者你憶念佛號也好,總之你要擺脫五陰的糾葛。你從今以後不再跟著感覺走了,從今以後它打它的妄想,你不隨妄轉,你就安住佛號。以一句佛號來抵抗五陰,也是可以,方便有多門。你用空性來抵抗五陰,用真如抵抗五陰,用佛號抵抗五陰,有些人修密宗用持咒對抗五陰都沒關係。五陰,你隻要不跟它互動,它自己會凋落,因為它是生滅法。

一個開始不隨妄轉,安住清淨心,安住佛號的人,叫做精研妙明。當然他要一段時間觀察不停。你對佛號的觀察、安住,慢慢的會怎麼樣呢?“抑按降伏,製止超越”,因為一開始修行的人,他的心是往內收攝。往內收攝,這個感受、想像得到一定的調伏。在調伏過程,忽然!看到“忽然”這兩個字沒有?就是魔境的麻煩它不可預測。就在你打佛七的時候,就在你打佛三的某一支香,這個佛號念得非常好,佛號清楚、分明,你的五陰身心世界好像暫時不存在了。你這個人好像就隻有能念的心跟所念的佛,能念的心清清楚楚,所念的佛了了分明,法界就一個聲音,你突然間就覺得你的色身不存在了。

這個時候事情出現了,本來你是念佛,佛號曆曆分明,因為你的收攝身心,去刺激到色陰,然後在十方虛空當中,突然間你眼前看到虛空是七寶色,或者是百寶色。而且更離譜的是,這個顏色和顏色之間還互含互攝,青黃赤白,青色的跑到紅色裡麵,紅色跑到青色裡麵,“不相留礙”,各各顯現又互含互攝。

那這到底怎麼回事呢?佛陀就解釋了:“此名抑按功力逾分,暫得如是”。那是因為你的身心世界收攝的非常成功,色陰得到一定的調伏跟迫害,所以它產生一定的反彈。這個隻是暫時的,不是你真正的成就念佛三昧了,不是。因為你的色陰得到一定的壓製,所以它出現了一定的光明色。

如果你不執著,你把它當做是一個生命的過客,就像你在坐高鐵一樣,你看到了顏色過去,過去就過去了。你的心該念佛還是念佛,該憶念極樂世界還是憶念極樂世界,完全不把它當一回事,這個是善境界。恭喜你,你修行有進步了。你的五陰,因為這一次的出現,你會更上一層樓。你從這個佛三結束以後,身心世界對你的傷害降到最低了,就算它以後有病痛,也不容易乾擾到你了。因為你跟五陰的身心慢慢有一種脫離的力量,如果你不執著的話是善境界。就是你對五陰,不是完全脫落,開始慢慢的走向脫落。如果你產生執著,即受群邪,所有的鬼神、魔王就趁隙而入,控製你的身體,落入魔道。一念之間而已,就在一念之間而已,

所以這個魔境隻有事先知道,等到你今天已經著魔了,世間上沒有人救得了你,就是世間上還活著的,沒有幾個會有辦法救你了。所以這個魔境,你要麼不要,一旦著魔基本上就沒救了,在佛教界基本上就沒救了。

這個地方就是說,當然,心理建設很重要。就是說,為什麼我們修行,這個講到目標問題,為什麼要先有目標?聖道門叫發菩提心,就是你到底為什麼要念佛?你為什麼要打這個佛七?因為過程太複雜,就是我今天為了成就念佛三昧。好,你是為了往生,那你的目標明確以後,這個過程出現任何的境界就跟你沒有關係了,這樣懂嗎?修行最怕怎麼樣?你沒有目標,人家去打佛七你也跟著去打佛七,人家坐在那邊念佛,你也跟著念佛。但是你有一點善根,你佛號一念出現好境界了。所以一個沒有大目標的人,就經不起這種小花的考驗,因為你沒有目標嘛。

為什麼所有善知識引導大家修行,他第一個先告訴大家,我們為什麼打佛三,他一定告訴你目標在哪裡,你才不會被過程當中,任何的小花、小糖果所蒙蔽,這就是一個假相。你看到七寶顏色又怎麼樣?又怎麼樣?你看到以後一執著,前功儘棄!所以,所有的相狀隻能參考。說:哦,我的修行到什麼程度?它是借假來判斷你真實的功德,所以,說到最後就是你的目標問題了。你念佛是在積集往生的力量,就算沒有成就念佛三昧,你也是要培養跟阿彌陀佛的一種因緣力,跟這個光明相,跟這個七寶色是沒有關係的。

所以,這個地方的色陰一旦出現以後,如果你沒有注意,就即受群邪。那受群邪的後果,後麵會講的更清楚。

好,我們看這是第一個色陰。就是說,諸位!當然它有十種魔境,我們隻講其中一個。就是你在打佛七的時候,突然間身體變得很輕鬆,你不要在意。就是你的色身產生任何的變化,知道就好。你告訴自己,我不是追求這個東西,突然間氣脈通暢了,你突然間看到你自己的色身變的更莊嚴了,你都不要去執著。因為這跟你沒關係,它就是五陰的假相。你安住一念的清靜心,安住一念的佛號,這才是真實的功德,三寶可以救拔你,其他這些都是假相。這個地方要注意。

丙二、明受陰境(分二:丁一、總標陰相;丁二、彆示魔境。)

丁一、總標陰相(分二:戊一、正示受陰區宇;戊二、懸示受陰儘相。)

好,我們看明受陰境,前麵是粗顯的色陰,一個色法。現在講到精神的感受,我們怎麼突破感受。這當中丁一的總標陰相,先看戊一的正示受陰區宇,好,看經文。

戊一、正示受陰區宇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猶如魘人,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而不能動,此則名為受陰區宇。

受陰給我們的障礙,這個區宇就是障礙。它舉一個例子,“若有所得,而未能用”。一般要到突破受陰,表示你對色陰的調伏有一定的功力了,所以叫若有所得。就你已經對色陰的執著,對色法的執著,有某種程度的調伏跟解脫了。

但是,他還是不能夠完全產生自在的施展。為什麼?因為受陰把你給困住了。所以受陰就好像一個人睡覺,被這個魘魅鬼控製。魘魅鬼控製的時候,你手腳都還在,但是動不了。你可以看得到,可以聽得到。但是你不能有任何動作,就是被魘魅鬼控製住了。

“心觸客邪,而不能動”,這個就是感受的區宇、區隔。就是這個人,你對色陰、對色身的執著降低了,但是他心中經常感到糾結,很多人都是這樣。你看有的人福報很大,色身養的很好,但他就是悶悶不樂。也講不出為什麼,他就是被感受牽著走,不是物質的世界傷害你,是你的感受在傷害你,這個就是被魘魅鬼控製,雖然手腳都很自在,但是就動不了,就是你心中,心有千千結。

戊二、懸示受陰儘相

若魘咎歇,其心離身,返觀其麵,去住自由,無複留礙,名受陰儘,是人則能超越見濁。

如果你哪一天內心已經擺脫魘魅鬼的糾結。“其心離身”,一念清淨心擺脫了你的感受的糾結。那麼“返觀其麵”,你能夠反觀你的身心世界。這個時候你就“去住自由,無複留礙”,就沒有任何感受的障礙。

這個感受的障礙,我個人講一個小小體悟跟大家分享。我剛出家的時候,我們要持午。就是過午以後晚上不能吃任何東西,隻能飲水。當然我們以前在家是晚上吃正餐,吃很多東西,所以到晚上有兩個小時特彆餓。餓的是真的有時候手都發抖,晚課都沒辦法做。

麵對這個感受,但是我後來找到一個答案。就是說這個感受,如果它是真實的,你真的感到饑餓,這種饑餓感是真實的,那你應該早上要更餓才對,對不對?你昨晚很餓,結果你一個晚上沒有吃東西,早上起床應該更餓,對不對?結果不對,早上起床餓的感覺完全消失掉,所以我就很深刻的體驗這個感受是虛妄的,是因緣所生,是唯心所現,是一種習氣造成的。從那次以後,我覺得感受對我的傷害、障礙就差很多了。

就是我們以前剛出家,有時候會跟著心情走。心情不好的時候就不想拜佛,就是找一些理由,說怎麼樣怎麼樣,所以不想去做功課,結論就不想做功課。真的!因為你長時間修行的人,就是問題比較麻煩,你們很喜歡做功課對不對?因為你經常沒有做功課,所以很想做功課。你每天做功課的人總是想說,我一個月是不是能夠放假一兩天,我們為什麼出家眾都沒有禮拜六禮拜天呢!

但是那個感受的突破以後,你就告訴你自己,不要相信你的感受,你不喜歡,那是一種感受。其實你每次功課一做下去,五分鐘以後你就喜歡了。所以那個時候我覺得感受的突破,就是說你該乾嘛就乾嘛。我講實在話,一個人如果老是跟著感受走,你十天裡麵有四天不想做功課,哪一個功課是每一個人都願意做的?印光大師講,不能念要他念,就突破感受嘛。所以這個感受就是你要突破,否則的話,你身體健康也沒有用,你就被魘魅鬼控製。就是你色身很健康,去突破色陰,但是你內心有糾結。

師父在講經的時候,我有觀察。如果跟著感覺走,我目前的經,有百分之三十的經,我是不想講,就這堂課我不想講,但是我把它講過來了。因為我不再相信我的感受,該乾嘛就乾嘛,你時間到了把衣披上,就上去就對了。

它是這樣子,就是五陰它跟你是互動的。你不斷的戰勝它,不斷的調伏它,你就有自信,你看到它就更有自信。所以人修行會越來越好,要麼就越來越糟,你每次被它control(控製,每次屈服它,它就對你越大膽,你知道嗎?你不斷的縱容它,把它養得又肥又壯,所以五陰是你養出來的。你每次都得聽它的,它不高興你就得聽它的,那你什麼事都乾不了。所以這個感受是第二個要突破的,突破了色陰以後,就是感受問題了。

好,我們看它的魔境。就是你在調伏的過程,當然受陰它也不會完全屈服的,它會反彈。我們看過抑生悲,我們看經文。

丁二、彆示魔境

◎過抑生悲

發端現相

阿難!彼善男子,當在此中得大光耀,其心發明,內抑過分,忽於其處發無窮悲,如是乃至觀見蚊虻,猶如赤子,心生憐湣,不覺流淚。

指名教悟

此名功用抑催過越,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覺了不迷,久自銷歇。

示迷必墜

若作聖解,則有悲魔入其心腑,見人則悲,啼泣無限,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好,我們看受陰的魔境。就這個人,“彼善男子,當於此中得大光耀”。就是一個人開始打佛七以後,他突破了前麵的色陰,他對色陰的快樂、病痛,已經慢慢淡薄了,他知道一念心本來沒有色陰,所以沒有必要受它乾擾,該乾嘛就乾嘛。這個時候心中已經有一定的光明,他就在打佛七的過程當中,專注的安住佛號。

那麼擺脫色陰以後,當然第二個就是感受的問題了,“內抑過分”,就是他某一支香特彆的攝心,心收的非常好,突然間在內心深處,發無窮悲。他本來佛七打的好好的,突然間,莫名其妙內心悲從心起。到什麼程度呢?他看到地上的螞蟻,就好像看到自己的兒子一樣。他看到這個螞蟻在地上跑,說哎呀,這隻螞蟻就像我的兒子,如此的可憐,心生憐憫不覺流淚。他會為一隻小螞蟻流淚,會為一隻蚊子流淚,這個就是發起無窮的悲傷。

這怎麼回事呢?佛陀說,其實這個跟成就聖道沒有關係。那是因為你對感受過分的調伏跟壓抑,所以把你過去生悲傷的習氣給逼出來,隻要你知道這是一時的假相那就過了,這種情況會自己會消失掉。因為它是生滅心,它有生有滅。如果你把它執為真實的功德,那你就慘了。

有悲魔入其心中,這個時候你一看到彆人就感到悲傷,然後看到誰就哭,“失於正受,當從淪墜”,就墮入魔境了。當然他這個悲不是隻有悲,有時候產生喜。有些人念佛念到莫名其妙歡喜,看到誰都歡喜,這你要注意,這是感受的魔境。

其實我們打佛七,師父作為主七和尚,我不太喜歡有人一念佛號就哭。你知道吧!這不是好事情,你們覺得這個事情好不好?你不是來哭的嘛?你是來念佛的。你不能縱容你的感受,這容易出事你知道嗎?當然你說你這輩子沒有聽過、念過佛號,第一次念哭幾聲,那就算了,發泄感情。你每一次打佛七都哭,就有問題了,你知道嗎?

它是這樣,諸位,你越縱容它,你每一次就越想哭,你知道嗎?這個感受是沒完沒了的。你哪一次要出事就不知道了。所以一個正確念佛人的心是寂靜的,你皈依阿彌陀佛就皈依阿彌陀佛,乾嘛用感情呢?你對阿彌陀佛通身靠倒,不表示你要訴諸感情,那是世間的因緣,對不對?少用五陰!師父這再強調,五陰不是好東西。受想行識不是好事情,那是增長生死業的。

所以為什麼要擺脫五陰,直接用心麵對佛陀,用一念心去麵對佛陀。我對阿彌陀佛一心歸命,但是我不訴諸感情,這個很重要。你一旦訴諸感情,就被感情的魔所控製了。要麼悲傷,要麼看到誰都歡喜,這個都不正常。明眼人就知道這個被五陰控製了。修行就是要擺脫五陰,結果你越修跟五陰越靠近,你這不是生死業嘛,是吧!

所以這個地方要注意,你一定要事先知道。就是說,一個修行成功的人,你從他的身、口、意看得到他的五陰的氣氛。他的色、受、想、行識越來越淡薄。說菩薩要有大悲心?大悲心不一定用感情的方式表達。你知道嗎?不一定要五陰的。你看菩薩的大悲是跟理智相應。所以,你一定要怎麼樣,在你的身、口、意最好看不到五陰的味道。看不到你的感受、想像、執取,這種東西都不是好事情,要擺脫五陰。

丙三、明想陰境(分二:丁一、總標陰相;丁二、彆示魔境。)

丁一、總標陰相(分三:戊一、正示想陰區宇;戊二、懸示想陰儘相;戊三、結示修觀方法。)

好,我們看丙三的明想陰境。想陰境裡麵先看丁一的總標陰相。這個地方有兩段,第一段正示想陰區宇。看經文。

戊一、正示想陰區宇

譬如有人,熟寐寱言,是人雖則無彆所知,其言已成音韻倫次,令不寐者,鹹悟其語,此則名為想陰區宇。

一個人擺脫了色法的障礙,擺脫了內心情緒的障礙,這個人已經不錯了,他的身心相對淡薄、自在了,下一個麵對的就是想陰的問題。想陰什麼問題呢?就好像一個人在熟睡當中,他說了很多話,很多名言分彆。但是他在夢中說的話,自己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因為他在昏睡當中。他雖然說夢話,自己不知道自己在說夢話,但是他的語言文字的表達,已經形成一個完整的意思。所以旁邊沒有睡覺的人,是知道他在講什麼。

“令不寐者,鹹悟其語。此則名為想陰區宇”。就是一個想陰,它落入很多名言分彆。這個名言分彆把自己障住了,他當局者迷,但是旁觀者清,是這個意思。就是:一切業障海,皆由妄想生。其實很多的障礙都是你自己想出來的。看戊二的懸示想陰儘相。看經文。

戊二、懸示想陰儘相

若動念儘,浮想銷除,於覺明心,如去塵垢,一倫生死,首尾圓照,名想陰儘,是人則能超煩惱濁。

如果你能夠動念儘,你的第六意識的起心動念,名言分彆已經消滅了。浮想消除。浮在心性上的各種名言分彆也消除,這個時候你的心就像一個明了、光明的鏡子,上麵的灰塵全部清除,乾乾淨淨,就是非常清楚。“一倫生死,首尾圓照”。你很清楚,你生從何來死將何去。“名想陰儘,是人則超越煩惱濁”。


最新小说: 影中先生 穿越後我成了人生贏家 驚!獸世萬人迷竟是純人類 毛茸茸哨兵?那疏導也不是不行 武道燃星 驚天大瓜,我在幕後爆料成神 夫君厭我便改嫁,王爺懷裡不香嗎? 渣了仙門大佬後,我被死纏不放了 盜墓:逃不掉的宿命 紅樓夢中夢之晴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