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們……該如何應對?”陳遠感受到一股無形的巨大壓力,對方是一個走投無路的強大文明,其反撲必然是不擇手段且異常瘋狂的。
李靖的臉上露出一絲近乎冷峻的沉穩:“在戰略上,我們保有基於五千年連續文明底蘊的絕對自信。但在戰術上,我們必須給予最高級彆的重視。”
他再次操作投影,畫麵切換到本方宇宙的詳細結構圖,可以看到無數細密的、如同神經網絡般的能量線路在青金色星域中流轉,構成了一個極其複雜而有序的龐大係統。
“理事會並非臨時組建,”李靖解釋道,“自顓頊帝‘絕地天通’,理順人神秩序以來,類似的‘域外乾擾’雖不常見,但亦非首次。理事會的前身便一直存在,負責監控、評估並處理此類可能危及文明延續的重大事件。”
“我們擁有的,並非僅僅是你想象中的騰雲駕霧、呼風喚雨的神通——雖然那也是力量的一種表現形式。我們真正的優勢,在於一整套成熟、穩定且深度自我循環的文明生態係統。從個體修行的‘煉精化氣、煉氣化神’,到集體協作的‘社稷祭祀、禮樂法度’,再到與天地共鳴的‘天文曆法、農桑水利’,無不蘊含著對‘道’、對宇宙法則的理解和應用。”
“對比而言,對方依賴外部信仰,如同依賴輸血;而我們修煉自身,調和天地,是自身造血。這就是根基的差異。”李靖的語氣帶著一種深入骨髓的從容,“但是,絕不能因此輕敵。一頭饑渴的野獸,往往比飽食的猛虎更具破壞力,也更不可預測。”
“所以,理事會的策略是?”陳遠追問道。
“基於推演,我們已啟動三級響應預案。”李靖沉聲道,“首先,全麵監控所有可能被滲透的節點——文化交流、信息網絡、能量異常點等。其次,分析對方核心神隻的權柄、性格及可能的行為模式,尋找其規則體係的漏洞與依賴性。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他目光轉向陳遠,帶著一絲審視,也帶著一絲期待:“……我們需要最頂尖的現代學者,特彆是像你這樣精通東西方神話體係、思維不受傳統玄學束縛的年輕學者,加入我們的分析團隊。用你們的邏輯、你們的科學方**,結合理事會掌握的‘非傳統’知識,共同構建起對‘萬神殿聯盟’的全麵認知模型,預判其每一步行動。”
“我?”陳遠愣住了。
“是的,你。”林璿在一旁接口,聲音清晰而冷靜,“你的專業背景,你發現星圖的敏銳,以及張教授的推薦,都表明你是合適的人選。我們需要你幫助理解,對方那種基於‘信仰’和‘固定規則’的力量體係,其運行邏輯、優勢與致命缺陷到底何在。這關乎我們能否以最小的代價,化解這場文明的危機。”
陳遠看著眼前恢弘而神秘的理事會,看著目光炯炯的李靖和邏輯清晰的林璿,又想起張教授的囑托和那份詭異的星圖。他知道,自己已然踏入了一個全新的、真實得可怕的世界。個人的學術追求,在此刻與某種更宏大、更沉重的責任聯係在了一起。
他深吸一口氣,挺直了脊梁,目光變得堅定。
“我明白了。李主任,林專員,我需要做什麼?”
戰略推演中心的燈光柔和地灑下,將中央那龐大的宇宙投影映照得愈發神秘。陳遠站在李靖和林璿身旁,感覺自己像一顆突然被投入銀河的塵埃,渺小卻又因身處核心而倍感壓力。
“我明白了。李主任,林專員,我需要做什麼?”陳遠聽到自己的聲音在安靜的房間裡響起,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但更多的是堅定。
李靖對陳遠的迅速進入狀態似乎頗為滿意,他微微頷首,對林璿示意了一下。林璿立刻會意,走到一側的控製台前操作起來。很快,幾麵較小的全息屏幕在陳遠麵前亮起,上麵流動著密密麻麻的數據、文獻摘錄以及能量波形圖。
“你的首要任務,陳博士,是成為我們與‘未知’之間的‘邏輯錨點’。”林璿解釋道,她的手指在虛擬鍵盤上飛快跳動,調出陳遠之前發現的那份羊皮卷文獻和他的手繪星圖,“理事會掌握大量關於本方宇宙‘天道’運行、靈氣流轉乃至諸神譜係的知識,但這些知識體係源於自身體驗與傳承,帶有強烈的‘內部視角’。而你對西方神話體係的學術研究,以及最重要的——你未經修煉的、純粹的現代科學邏輯思維,能提供一種至關重要的‘外部視角’和‘解構工具’。”
她將羊皮卷上關於“Aether”和“衰竭”的描述高亮顯示。“我們需要你,用曆史學者和比較神話學的方法,結合心理學、社會學甚至物理學模型,來幫助我們深度解構‘萬神殿聯盟’。”
“解構?”陳遠若有所思。
“是的,”李靖接口,聲音沉穩如山嶽,“比如,宙斯的‘雷霆’權柄,在我們看來,或許可以類比為一種對高能等離子體的特定規則操控。他的力量強大,但是否受限於某些物理常數?比如,需要足夠的大氣電荷?在真空中威力是否會驟減?阿波羅的‘預言’能力,是基於對概率雲的乾涉,還是對時間線的有限窺探?其反噬機製是什麼?赫拉強烈的嫉妒和報複心,是單純的性格缺陷,還是其‘婚姻與家庭’神格在信仰毒性影響下產生的規則性扭曲?”
李靖提出的一係列問題,讓陳遠耳目一新。他將原本屬於神話範疇的概念,用近乎科學探究的方式拆解開來,尋找其內在的邏輯鏈條和潛在弱點。
“我……我嘗試一下。”陳遠深吸一口氣,目光投向那些閃爍的數據,“從現有文獻和推演結果看,對方神隻的力量高度依賴‘信仰’這種外部能源,並且被其‘神職’(規則)嚴格限定。這就像一個功能強大的專用設備,在特定領域效率極高,但缺乏通用性和adaptability(適應性)。一旦環境變化,或者能源(信仰)供應出現問題,其僵化的規則本身就可能成為枷鎖。”
他走到一塊屏幕前,調出關於奧丁的文獻:“比如奧丁,他是戰爭、詩歌、死亡和智慧之神。在北歐神話體係裡,為了獲取智慧,他不惜犧牲一隻眼睛,倒吊在世界樹上九天九夜。這體現了一種‘等價交換’的規則。那麼,這是否意味著,他們的力量提升或施展,往往需要付出某種‘代價’?這種代價是否可以乾擾或利用?”
林璿飛快地記錄著,眼中閃過讚許的光芒:“很好的切入點。‘代價’……這或許是一個關鍵的突破口。”
李靖也點了點頭:“繼續。將你的學術知識,與推演係統提供的能量模型結合起來。我們需要建立一套關於‘萬神殿聯盟’的行為預測模型。”
接下來的幾個小時,陳遠完全沉浸在了這種前所未有的跨界研究之中。他不再是書齋裡的學者,而是一名站在文明前沿的“情報分析師”。他將希臘神話中諸神為了信仰和貢品展現出的狹隘、北歐神話中諸神對“諸神黃昏”這一宿命的無力感,以及埃及神話中太陽神拉需要不斷對抗混沌蛇阿波菲斯以維持世界等元素,一一提取出來,與理事會觀測到的能量衰竭、信仰毒性等現象相互印證。
他發現,對方神係普遍存在幾個共性:對外部能量的重度依賴、自身規則(神職)的僵化束縛、以及受限於某種宏觀的“命運”或“預言”。這與東方修行理念中“我命在我不在天”、“煉化自身,溝通天地”的內求之路,形成了根本性的對立。
就在陳遠和林璿初步構建起幾個核心神隻的初步行為模型時,推演中心的主屏幕上,一個位於西部邊境的能量監測點突然發出了柔和但持續的黃色警報。
林璿立刻調取實時畫麵和數據分析:“報告!檢測到高維空間異常擾動,坐標XXX,YYY。能量特征……與推演模型中‘赫爾墨斯’或‘洛基’這類擅長潛行與跨越空間的神隻高度吻合!他們來了,第一批試探者。”
李靖目光一凝,沒有絲毫猶豫,仿佛早已等候多時:“啟動‘迎賓’預案第一階段。通知‘外聯部’,太白金星負責接洽。信息分析處繼續密切監控,記錄所有能量反應和行為模式。陳博士,你也一同觀察,用你的模型,驗證你的判斷。”
“是!”陳遠和林璿同時應道。
緊張而有序的氣氛彌漫開來。陳遠感到自己的心跳再次加速,但這一次,除了緊張,更多了一種參與曆史的激動。理論的戰場已經鋪開,現在,是時候接受現實的檢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