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南齊帝案上同時擺著北徐的信函和怡紅院的密信,心裡便有了幾分猜測。
“喬愛卿,”
南齊帝指了指案上的密信,開門見山:“怡紅院在各州府的動靜,你可知曉?”
喬章林躬身回話,語氣坦誠:“臣知曉。”
“時老板推動泉州寒門學費試點、資助青州戲院排演民生戲,皆是為了幫百姓辦實事、助寒門有出路,並無半點私心雜念。”
“朕沒說她有他心。”
南齊帝擺了擺手,將北徐的信函遞過去:
“文盛之會需選舉辦地,需準備代表性文化信物,你覺得……”
“藍星文化能否作為南齊的信物之一?”
喬章林接過信函,快速瀏覽後眼睛一亮,語氣帶著幾分難掩的激動:
“陛下英明!藍星文化中的理念,恰能體現南齊近年重民生、興寒門的國策,比單純展示舊典更有新意,也更能打動各國使臣。”
畢竟民生福祉,是各國共同的追求。
“時老板若能牽頭籌備,定能將藍星文化與南齊傳統結合得恰到好處,讓各國使臣眼前一亮!”
南齊帝看著喬章林真切的眼神,心裡的念頭漸漸清晰。
他沉吟片刻:
“既然如此,那你去跟時念說,讓她負責籌備文盛之會的文化展示事宜,所需銀錢、人手,可直接向戶部申請,無需掣肘。”
喬章林躬身領旨,心裡滿是歡喜。
這不僅是對藍星文化的認可,更是對時念、對無數寒門學子的認可。
意味著“知識平權”的理念,終於能站在更廣闊的舞台上。
待喬章林離開,南齊帝望著窗外漸漸亮起的宮燈,指尖輕輕敲著案上的密信。
製衡也好,利用也罷,眼下先借文盛之會穩住局麵、贏得顏麵才是首要之事。
至於怡紅院的後續。
他不信,一個商戶出身的女子,能永遠猜透帝王的心思,能永遠掌控民心的走向。
禦書房的燭火漸漸明亮,映得案上的密信和北徐信函都泛著暖光。
南齊帝拿起朱筆,欲下聖旨。
筆尖落下時,他的心裡忽然生出幾分期待。
或許,這個總能帶來驚喜的女子,真能給南齊帶來些不一樣的東西。
而此時的怡紅院,時念正和張珂源在賬房核對賬目。
“念姐!天大的好消息!”
喬章林興衝衝地從外麵跑進來,手裡舉著皇帝的聖旨。
“陛下讓你牽頭籌備文盛之會的文化展示!”
“藍星文化能代表南齊,在各國使臣麵前亮相了!”
時念手裡的賬冊差點滑落,她猛地抬頭看向喬章林,眼裡滿是驚訝。
南齊帝近來對怡紅院頗為忌憚,甚至暗中派人調查,如今卻突然委以重任。
這場文盛之會……
若成,怡紅院將名垂千古,藍星文化也能真正紮根南齊;
若敗,不僅會丟了南齊的顏麵,怡紅院也可能被冠上“辦事不力”的罪名,多年心血將付諸東流。
窗外的桂香飄進賬房,時念攥緊手裡的賬目,心裡快速權衡。
片刻後,她眼底的驚訝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堅定。
不管皇帝是出於製衡還是利用,這都是藍星文化走向更廣闊舞台的機會。
她必須接住,而且要做好。
“念姐,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
張珂源也湊過來,語氣裡的興奮怎麼也壓製不住:
“咱們的書坊、戲院,終於能代表南齊,讓各國都知道藍星文化的好!”
時念點頭,目光掃過牆上掛著的南齊州府地圖。
二十八州府的標記都用紅筆圈出,像星星一樣散落在地圖上。
每一個標記,都代表著怡紅院留下的民生痕跡。
夜色漸濃,怡紅院的燈籠一盞盞亮起。
時念坐在書房裡,翻開《藍星故事集》,正好翻到“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那頁。
她拿起筆,在書頁空白處寫下一行字:
【文盛之會,以文化為橋,以民心為基;不負南齊,不負百姓……】
【不負一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