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剛蒙蒙亮,怡紅院灶房的煙囪就率先冒起青煙。
時念剛在民生議事區的木板書上貼好“泉州民生訴求彙總”,就見春螺巷巷口傳來一陣整齊的馬蹄聲。
玄色宮服的錦衣衛在前開道,腰間佩刀泛著冷光。
捧著明黃聖旨的太監走在中間,綢緞衣擺掃過青石板,帶著皇室獨有的威嚴,瞬間吸引了巷內百姓的目光。
“時念接旨——”
連福的聲音穿透晨霧,清晰地傳到怡紅院門口。
時念連忙領著阿福、淺醉等眾人跪迎,青石板的涼意透過旗袍裙擺傳上來,卻沒讓她亂了分寸。
她望著那卷明黃聖旨,指尖無意識摩挲著袖口。
昨夜喬章林帶來消息時,她就猜到南齊帝會儘快下旨。
然而卻沒料到來得這麼急,連讓她細想籌備細節、防備風險的時間都沒有。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文盛之會關乎南齊文脈正統,茲特命時念為南齊文化籌備總負責人,統籌文化信物製備、展示排布及使臣接待諸事。”
“準其調動戶部銀兩所三成款項、盛京書院典籍庫全部資源;”
“翰林院編修喬章林輔助整理文化素材,各州府衙需全力配合籌備事宜,不得推諉延誤。”
連福念到此處,故意停頓了片刻,目光掃過圍觀的百姓,又刻意拔高聲音:
“另,有大臣奏時念商戶出身,恐辱沒南齊文脈。”
“朕意已決,若爾等能尋出比藍星文化更得民心、更具新意之文化載體,朕便準其替代時念……”
這話像顆石子投進平靜的水麵,圍觀的百姓頓時炸開了鍋。
賣糖畫的老漢笑得眼角皺成褶子,大聲道:
“陛下這話在理!時老板幫咱們解決糧價、辦學堂、設議事區,哪點辱沒文脈了?”
“藍星文化裡的道理,比那些酸秀才的空話實在多了!”
旁邊的學子附和道:
“藍星寫的都是咱們百姓的心聲,用它代表南齊,咱們服氣!”
時念叩首接旨,指尖觸到聖旨的綾緞,卻覺出幾分沉甸甸的重量。
南齊帝這番“你行你上”的表態,看似是為她撐腰、放權給她,實則是把“文盛之會成敗”的所有責任都壓在了她身上。
成了,是帝王知人善任、皇權英明;
敗了,她便是“辱沒文脈”的罪人,怡紅院多年積累的名聲也會毀於一旦。
“時老板,陛下還特意交代,三日內需將初步籌備方案遞到禦書房。”
連福湊到她身邊,壓低聲音補充,語氣帶著幾分暗示:
“陛下說,要兼顧民生溫度與文脈深度,既要有南齊傳統底蘊,又要顯藍星文化新意,時老板可彆辜負了陛下的期待。”
送走連福一行,怡紅院瞬間熱鬨起來。
阿福扛著聖旨跑進正廳,興奮地喊道:
“念姐!咱們能代表南齊辦文盛之會了!”
“以後各州府的人提起怡紅院,都得豎大拇指!”吳
嬸也湊過來,眼裡滿是激動:
“親娘嘞!咱們這平頭百姓,這輩子還能接到聖旨,這都是托了阿念的福!”
時念卻沒跟著笑,轉身往書房走,語氣沉穩:
“來書房議事,咱們得儘快定下籌備框架。”
她把聖旨鋪在案上,快速分配任務:
“張珂源,你今日就去戶部對接款項,把每一筆支出的用途、額度都記清楚,列成明細台賬,彆給人留下話柄;”
“阿福,你去盛京書院找何山長,調閱南齊民生相關的舊案典籍,重點找賑災、辦學、利民工程類的記載,和藍星故事對應整理。”
“比如用青州賑災案配藍星的大禹治水,用永州書坊辦學配孔子周遊列國。”
阿福接過任務,眼裡滿是乾勁:
“我這就去!何山長之前跟我提過,書院有一本《南齊民生考》,裡麵記了不少曆代利民政策,正好能用上!”
張珂源也點頭應下:“放心念姐,我會跟他們把款項用途核對清楚,絕不讓他們苛扣一分銀子,也不讓人挑出毛病。”
兩人剛出門,晚晴匆匆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