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念想起剛在青州設贈書點時,老周說“世家子弟笑話咱們做無用功”。
如今看著賬冊上的記錄,恍惚後勾起一抹笑意。
文化不是用來盈利的,是用來讓更多人有書讀、有希望的。
“你看,李二從賣菜郎成了小先生,趙生靠範文能中舉……”
張珂源點頭,又拿出一本新賬冊:
“我跟各州府書坊說了,以後每月都要報寒門受益清單,得盯著這些銀子真用到學子身上。”
窗外陽光透過窗欞,落在賬冊上,把“民生補貼”“贈書”“讀書角”的字樣照得格外亮。
時念望著密密麻麻的記錄,想起文盛之會上連舟參讚說“藍星文化能讓天下人有好日子”。
如今,知識不再是世家專屬,寒門學子能靠書改變命運,百姓能從故事裡懂道理,這就是“知識平權”最實在的模樣。
遠處書坊的翻書聲混著孩子們的讀書聲,漫過怡紅院青石板。
時念合上賬冊。
那些播撒在各州府的藍星種子,終會長成讓寒門子弟遮風擋雨的樹。
禦書房內,案上堆著厚厚奏疏,最上麵兩本格外醒目。
一本是泉州府《海產互貿首船奏報》,字裡行間滿是“漁民增收七成”的欣喜;
另一本是怡紅院《文盛之會民生總結》,是時念昨日剛送來的。
南齊帝坐在龍椅上,目光掃過奏折的內容,嘴角泛起淺笑。
連福侍立旁側,小聲問:
“陛下,陳府尹、喬編修還有永安侯、梁王都在外候著,要傳他們進來嗎?”
“傳。”
南齊帝放下奏疏,目光掃過案角空白聖旨。
“今日召他們來,是要定一件關乎南齊民生的大事。”
片刻後,陳立威、喬章林、李睿、許瀾滄躬身進殿。
“今日叫你們來,是想下一道《跨國民生貿易令》。”
南齊帝開門見山,指了指案上奏疏。
“文盛之會雖落幕,但十二國互貿才剛開頭,泉州的魚、西疆的皮毛、滇國的藤編,若沒有朝廷兜底,怕是走不遠。”
他讓連福展開空白聖旨,拿起禦筆。
“這貿易令有兩條核心——”
“其一,十二國互貿免征三成商稅,各州府不得額外加征;”
“其二,各州府設民生貿易署,專門對接互貿事宜,解決漁民、商販難題。”
陳立威立刻躬身:“陛下英明!”
南齊帝點頭:“你們辦事,朕放心。”
“記住,貿易署的職責不是為了收稅,是為了幫百姓打通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