辮太陽病脈症並治中篇1-6_【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 > 辮太陽病脈症並治中篇1-6

辮太陽病脈症並治中篇1-6(1 / 1)

患太陽病,脈象浮緊,無汗,發熱,身體疼痛,曆經八九日病症仍未解除,表症依舊存在,此時應當發汗解表。服用發汗藥後,症狀稍有減輕,但病人出現心煩、閉目懶睜的情況;如果症狀嚴重,必定會鼻出血,鼻出血後病症就會解除。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陽氣鬱遏太甚的緣故。宜用麻黃湯主治。

【按語】張兼善說:“麻黃湯主之”這五個字,不應該放在“陽氣重故也”這句話之後,哪有鼻出血後病症已經解除,還使用麻黃湯的道理呢?他的說法很正確。況且在“服藥已”這句話之前,並沒有提及服用的是什麼藥,應該把這五個字移到前麵才合適。

【注釋】太陽病,脈象浮緊、無汗、發熱、身體疼痛,曆經八九日病症仍未解除,這表明傷寒表症依然存在,應當用麻黃湯來發汗解表。服藥之後,症狀稍有減輕,是說已經發過汗,邪氣雖然稍有減輕,但還沒有完全消除,仍然應當發汗解表。如果拖延而沒有及時發汗,那麼陽邪長時間鬱滯在營分之中,不能得到宣泄,導致熱邪與陽氣合並而引發心煩,熱邪鬱滯在陰分而出現閉目懶睜。“劇者”,是說熱邪極其亢盛。熱邪在營分亢盛到極點,勢必會逼迫脈中的血液妄行而導致鼻出血,鼻出血後熱邪就會隨著血液排出而使病症解除。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陽氣鬱遏太甚。

【集注】程知說:脈象呈現浮緊,表證仍然存在,即便已經過了八九日,仍然應當用麻黃湯發汗以解除表證。服用湯藥之後,病症稍有減輕,至於出現心煩、閉目懶睜,嚴重時鼻出血的情況,是因為熱邪鬱滯在營分,陽氣鬱遏太過,發散表邪的藥物,與體內鬱熱相互作用才導致這樣。然而,熱邪逼迫血液向上而鼻出血,那麼熱邪就會隨著血液排出而解除。這裡說的是發汗應當以麻黃湯為主,並非是鼻出血病症解除之後,仍然使用麻黃湯。

張璐說:服藥後症狀稍有減輕,又出現心煩,是因為餘邪沒有完全清除。閉目懶睜且心煩嚴重,是因為熱邪在經脈中亢盛,所以逼迫血液妄行而導致鼻出血,鼻出血後餘熱就會隨著血液排出而解除。因為發汗之後又出現鼻出血,所以說是陽氣鬱遏太甚。有人說發汗後又鼻出血,而熱邪仍然沒有完全清除,再用麻黃湯發散沒有清除的邪氣,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如果真的是邪熱沒有清除,那麼“衄乃解”這三個字又該如何解釋呢?

患太陽病,脈象浮緊,身體發熱且無汗,若能自行鼻出血,疾病就會痊愈。

【注釋】患有太陽病,脈象浮緊,發熱且身體無汗,這是典型的傷寒脈象和症狀,此時應當通過發汗來解表。若應當發汗卻未發汗,就是失汗。失汗會使寒邪閉阻在衛分,熱邪鬱滯在營分。起初若不能從衛分通過出汗解除病邪,時間久了必然會從營分通過鼻出血而使病愈。所以太陽病凡是從體表解除病症的方式,隻有出汗和鼻出血這兩種。如今既然在營分失汗,那麼營分中的血熱就會妄行,進而自行鼻出血,熱邪隨著鼻出血而解除,疾病必然會自愈。

【集注】方有執說:這一條承接上一條,又以症狀較輕的情況來說明,目的是讓人知道有些病症即便不治療也能自愈,以此告誡人們不要隨意治療,以免出現失誤。太陽病脈象浮緊、發熱、身體無汗,與上一條相同,但沒有疼痛症狀,由此可知比上一條的病情要輕。所以不需要刻意治療,出現鼻出血後就會自愈。汗本就是血的津液,北方人把鼻出血稱為“紅汗”,就是這個道理。

程知說:這是說出現鼻出血後,即便無汗病症也必然會自愈。人受到寒邪侵襲而發熱,因為鼻出血使邪熱得以發散,所以會痊愈。

張璐說:鼻出血如果流得順暢,那麼邪熱就會隨著血液流出而消散。這就是所謂的失血後就不會再出汗。假如沒有自行鼻出血,就應當用麻黃湯發汗。發汗後邪氣解除,就不會鼻出血;發汗後如果餘邪未儘,就必然還會通過鼻出血來解除病症。

外感傷寒,脈象呈現浮緊之象,此時本應發汗解表,若未及時發汗,熱邪鬱於營分,進而導致鼻出血,這種情況下,宜用麻黃湯進行治療。

【注釋】這一條承接上一條,給出相應的治療方法。傷寒脈象浮緊,按照治療原則應當發汗,如果不發汗,就是失汗。失汗會使熱邪鬱滯在營分,從而導致鼻出血,這種情況適宜用麻黃湯主治。如果能在鼻出血之前,儘早使用麻黃湯發汗,汗出之後病症就會解除,必然不會發展到鼻出血的程度。或者像上一條所說的那樣,通過自行鼻出血而使病症解除,那就無需用藥了。

【按語】凡是傷寒初起,如果不是特彆怕冷,就可知體內夾有熱邪,之後大多會出現鼻出血。其中熱多寒少的情況,熱邪會隨著鼻出血而散去,隨後會出汗,表症與熱邪都會解除。熱少寒多的情況,即便熱邪隨著鼻出血而散去,之後也必然不會出汗,表症仍然不會解除。如果真能在鼻出血之前,及時使用青龍湯、麻黃湯發汗,那麼出汗和鼻出血兩種情況都能使病症解除。如果已經鼻出血之後仍然不出汗,表證不解,即便使用麻黃湯、桂枝湯之類的藥物來調和營衛,也必須稍微配伍黃芩、黃連、犀角、生地黃等清陰涼血的藥物,以保護陰血。然而,大量鼻出血之後,麻黃湯、青龍湯不可輕易使用,如果使用不當,就會觸犯“衄家不可汗”的禁忌。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集注】《活人書》說:鼻出血後脈象浮的,適宜用麻黃湯;鼻出血後脈象微弱的,不可使用麻黃湯,適宜用黃芩芍藥湯。因為鼻出血後脈象浮,表明表證未解;脈象微弱,表明表證已解。由此可見仲景在鼻出血後使用麻黃湯的主要意圖。

方有執說:傷寒脈象浮緊,意味著寒邪多而風邪少。前麵兩條都是風邪多寒邪少的情況,前一條是因為服藥後症狀稍有減輕,但發汗不透而導致鼻出血,上一條是因為病情較輕而自行鼻出血,這一條是因為寒邪多且不發汗而導致鼻出血,這就是三條的區彆所在。寒邪多,按照治療原則就應當發汗,若不發汗,熱邪鬱滯,血液運行紊亂,所以會鼻出血。鼻出血後,風邪之類的陽邪會隨之散去。麻黃湯,就是用來發散尚未散去的寒邪。

程知說:這是說寒邪未通過發汗而致鼻出血,仍然適宜用溫散之法。不發汗而導致鼻出血,是因為侵入營分的寒邪不能宣泄發散所致。寒邪不除儘,鼻出血就不會停止,所以仍然要用麻黃湯,不必等到鼻出血自行停止。這一條與上一條有寒熱的區彆。

程應旄說:大致來說,傷寒出現鼻出血的情況,是因為患者營分素來有熱,一旦受到寒邪閉阻,營分不能承受這種遏鬱,於是熱邪循經上衝而致鼻出血。

傷寒患者六七天沒有大便,伴有頭痛、發熱症狀,此時可考慮給予承氣湯。若患者小便清澈,說明病邪不在裡,仍在表,應當發汗解表。若患者頭痛劇烈,必然會出現鼻出血,這種情況適宜用桂枝湯。

【按語“若頭痛”中的“若”字,應該是“苦”字。隻有頭痛極為痛苦,才是必定會鼻出血的症狀。若是“若”字,那就意味著所有頭痛都能引發鼻出血了。

【注釋】患傷寒之症,六七天不大便,裡實之象已現,看似可以使用攻下之法。同時存在頭痛、發熱,表明表證尚未解除,又似可發汗解表。然而,當下處境兩難,欲攻下則有頭痛發熱的表證,欲發汗又有不大便的裡證。此時,唯有依據小便情況來判斷。若小便渾濁赤黃,表明熱已入裡,即便存在頭痛發熱的表證,也屬於裡熱,可給予承氣湯以攻下裡熱;若小便清澈,說明熱仍在表,即便有不大便的裡證,依舊屬於表邪,宜用桂枝湯來解表達邪。一般而言,傷寒頭痛,無論表證還是裡證,若頭痛極為痛苦,這是熱邪在營分亢盛,所以必然會鼻出血,鼻出血後營分熱邪隨之解除。在未出現鼻出血之前,若患者無汗,宜用麻黃湯;若有汗,則宜用桂枝湯發汗,如此可使病症不通過鼻出血而得以解除。

【集注】汪琥說:頭痛持續不緩解,是因為風寒之邪向上壅滯,熱邪在經脈中亢盛,必然會引發鼻出血。必須在鼻出血尚未發生時,斟酌選用麻黃湯或桂枝湯以發汗解表,通過觀察小便來判斷病情,實在是仲景的精妙方法。

魏荔彤說:此條所提及的鼻出血,是推測之詞,並非已然出現的症狀。

太陽病若未能解除,邪熱結聚在膀胱,患者會出現類似發狂的症狀,若能自行下血,下血之後病症就會痊愈。若表證未解,此時還不可攻下,應當先解除表證;表證解除後,若僅見少腹拘急結痛,才可攻下,適宜用桃核承氣湯。

【注釋】太陽病未得解除,病邪未傳至陽明經,而是邪熱順著經脈,在膀胱的營分瘀滯,此時患者會表現出如狂的狀態。所謂如狂,是由於瘀熱在體內結聚,擾亂心神,故而看似發狂。在這種情形下,若血液能夠自行向下排出,疾病便會自愈;若血液不能自行下行,或雖下行但未排儘,那麼熱邪與瘀血就會在下焦膀胱蓄結,必然導致少腹拘急結痛。倘若表證尚未解除,此時不可貿然攻下,應先用麻黃湯解除表證;表證解除後,若僅見少腹拘急結痛,便可使用攻下之法,適宜用桃核承氣湯。桃核承氣湯由調胃承氣湯加桃仁組成,用以攻下熱邪、驅逐瘀血。因病邪是順著太陽經而來,所以又加入桂枝以解除表證並通利營分。飯前服用,是因為空腹時藥力下行更為迅速。

【按語】太陽病不解,病邪不傳至陽明,邪熱順著經脈入裡,這稱作犯本。所謂犯本,即侵犯膀胱腑。膀胱腑的衛氣部分為氣分,營血部分為血分。熱邪侵入並侵犯氣分,致使氣化功能失常,熱邪與水液互結,這叫做侵犯衛分的裡證,是五苓散的適應證;熱邪侵入並侵犯血分,導致血液蓄結不行,熱邪與瘀血互結,這叫做侵犯營分的裡證,是桃核承氣湯的適應證。這兩種情況雖都屬於犯本之症,兩個方劑雖均為治療犯本之藥,但一方是通過通利小便使病邪從前陰排出,另一方是通過攻下使病邪從後陰排出,對於水邪與瘀血,主治方法各有不同。

【集注】喻昌說:桃核承氣湯用桂枝解表達邪,與大柴胡湯解表達邪的思路相似,由此更能看出太陽經隨經而來的熱邪,非桂枝不能解除。

程知說:太陽病不解,病邪順著經脈進入膀胱腑,所以熱邪結聚在膀胱。患者如狂,是因為瘀熱在體內結聚,致使心神不安寧,看似發狂。若血液自行下行排出,熱邪便會隨著瘀血的排出而解除。然而,必須表症已經解除,才可直接攻下少腹拘急結痛的病邪。在調胃承氣湯中加入桃仁,是要讓藥力直達瘀血所在之處;加入桂枝以通利血脈,同時解除太陽經隨經而來的邪氣。

汪琥說:膀胱是小腹中的臟器。膀胱熱結,若在衛分,會出現小便不利;若在營分,會出現血液流通不暢,故而表現為少腹拘急結痛,這是下焦蓄血的典型證候。所以使用桃核承氣湯,它是攻下下焦蓄血、治療少腹拘急結痛的藥物,實際上並非通利膀胱熱結的藥物。

喜歡【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請大家收藏:()【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華娛1997:公知粉碎機 我在星際擺攤養豬 婚後,他的暗戀藏不住了 綠茵重構者:從裡爾崛起的傳奇 重生之魔君的囚妃 萬相閾限 離婚半年才懷,賀總,娃真不是你的 落魄資本小姐,撿個軍官當贅婿 結婚三年不回家,離婚他卻跪哭了! 世界入侵,一不小心成了女魔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