辮太陽病脈症並治中篇1-9_【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 > 辮太陽病脈症並治中篇1-9

辮太陽病脈症並治中篇1-9(1 / 1)

本來因為過早攻下,所以導致胃脘部痞塞,於是給予瀉心湯治療。但痞塞的症狀沒有解除,患者出現口渴、口燥心煩,小便不利的情況,此時應當用五苓散主治。

【注釋】本來是因為過早使用攻下之法,所以形成胃脘部痞塞。如果是熱邪結聚成實導致的痞症,就適宜用大黃黃連瀉心湯,這是寒下攻邪的方法;如果是外寒內熱導致的痞症,就適宜用附子瀉心湯,這是溫下攻邪的方法;如果是虛熱兼有水氣導致的痞症,就適宜用生薑瀉心湯,這是消散水飲的方法;如果是虛熱且伴有嘔吐的痞症,就適宜用半夏瀉心湯,這是降逆止嘔的方法;如果是虛熱更甚導致的痞證,就適宜用甘草瀉心湯,這是緩和急迫的方法。現在根據各種瀉心湯的適應證,仔細辨證後選用,然而痞證卻沒有解除,那就應當進一步觀察患者。如果患者口渴、口燥、心煩、小便不利,這並非是辨證不準確,也不是藥力不夠。而是因為水飲在體內蓄積,津液不能正常運行,所以痞症沒有解除。適宜用五苓散,使水飲從外發散、從內通利,汗出且小便通暢,病症就會痊愈,由此可以類推其他類似情況。

【集注】方有執說:用瀉心湯治療痞證而痞證不解除,由此可知這不是氣聚導致的痞證。患者口渴、口燥、心煩、小便不利,是因為津液澀滯不能運行,水飲潛伏凝結。五苓散能夠通利水道、滋生津液,津液生成則口渴心煩症狀停止,水液通利則痞證自然消除,所以這又是消除痞滿的一種方法。

程應旄說:各種瀉心湯,對於開散鬱結、清蕩邪熱、補益虛損,可以說已經很完備了。然而這些治法主要針對上、中二焦,也有痞證在上焦但治療卻針對下焦的情況,這就需要采用不同的治法。雖然痞證的起因相同,但如果患者口渴、煩躁、小便不利,就可知是攻下之後胃氣虛弱,導致水飲在體內蓄積,津液不能運行,痞證沒有出路,並非熱邪結聚。用五苓散主治,可使水飲之濁陰從下焦排出,那麼在上焦的清陽自然就不會受到阻滯。況且五苓散能夠宣通氣化,兼以祛除表裡之邪,使病邪不通過瀉心的方式,而是通過膀胱排出,這又是一種治法。

傷寒患者服用湯藥後,腹瀉不止,胃脘部痞塞堅硬,服用瀉心湯後,又用其他藥物攻下,腹瀉仍然不止,醫生給予理中湯,腹瀉反而更加嚴重。理中湯,是調理中焦的。而此腹瀉病在下焦,應當用赤石脂禹餘糧湯主治;如果腹瀉還是不止,就應當通利小便。

【注釋】傷寒患者服用湯藥後,腹瀉不止,胃脘部痞塞堅硬,這是誤下導致的。腹瀉且痞塞堅硬,這屬於虛痞,服用瀉心湯本來是符合治法的。但痞症沒有痊愈,又用其他藥物攻下,痞症雖然消除但腹瀉不止,醫生給予理中湯溫裡,腹瀉卻更加嚴重。醫生不知道理中湯是調理中焦的,而此腹瀉病在下焦,屬於滑脫不禁。所以應當用赤石脂禹餘糧湯,以澀腸固脫,腹瀉就可以停止。如果腹瀉停止後又複發,那就應當審察患者小便是否通利。如果小便通利,應當佐以溫補的藥物以達到完全治愈的效果;如果小便不利,這是水液沒有出路,長期固澀,所以腹瀉再次不止。這種情況下就應當通利小便,使水道通暢,腹瀉自然就會停止。

【集注】鄭重光說:“湯”,有蕩滌之意,也就是瀉下的藥物。誤下導致腹瀉不止,胃脘部痞塞堅硬,服用瀉心湯是符合治法的。但又用其他藥物攻下,一誤再誤,此時用理中湯開散痞結、止住腹瀉,原本並非過錯,但腹瀉反而加重,是因為多次攻下損傷腎臟,下焦失去固攝。所以用赤石脂、禹餘糧來固澀腸道虛損、收斂滑脫,若腹瀉仍然不止,就應當通利小便。因為膀胱是腎的腑,腎主司二便,開竅於前後二陰,通利小便,可使臟腑各司其職,這樣水穀分清,腹瀉自然就會停止。

赤石脂禹餘糧湯方

赤石脂一斤打碎)、太乙禹餘糧一斤打碎)

以上兩味藥,加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掉藥渣,分三次溫服。

【方解】柯琴說:甘草、乾薑、人參、白術,可以補益中焦脾胃元氣的虛弱,但卻不足以固攝下焦脂膏的滑脫。這種腹瀉病在下焦,不能用理中湯來取得療效。然而大腸不能固攝,根源仍在於胃;肛門不能緊閉,根源仍在於脾。這兩味藥都是土的精氣所凝結而成,能夠充實胃氣、澀腸止瀉。之所以急於治療下焦的標症,實際上是為了培補中焦的根本。總之,這種病症是土虛而非火虛,所以不適合用乾薑、附子。如果小便不利且濕邪嚴重,腹瀉又不止,那麼就應當通利小便。

傷寒病,經過發汗,或催吐,或攻下,病邪解除之後,出現胃脘部痞塞堅硬,噯氣持續不停止的症狀,應當用旋複代赭石湯主治。

【注釋】傷寒病,經過發汗、催吐或攻下,病邪解除之後,假設表裡之邪都已清除,那麼自然會胃氣得和,想要進食,疾病也就痊愈了。如今邪氣雖然解除,但胃脘部痞塞堅硬,這是胃氣虛弱而致氣機鬱結。噯氣持續不停止,是胃氣上逆的表現。然而治療痞症的方法,不出各種瀉心湯的範疇。所以在生薑瀉心湯的方劑中,去掉黃芩、黃連、乾薑,因為病邪解除後已無寒熱之邪。加入旋複花和代赭石,是用來補養正氣、宣暢氣機、滌除水飲、重鎮降逆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集注】方有執說:“解”,指的是主要的邪氣已經消散。胃脘部痞塞堅硬,噯氣持續不停止,是正氣尚未恢複,胃氣仍然虛弱,並且水飲潛伏上逆所致。所以用旋複代赭石湯,來調養正氣並驅散殘留的邪氣。

喻昌說:此條大意重點在於噯氣持續不停止這一症狀上。既然已經有胃脘部痞塞堅硬,再加上噯氣持續不停止,那麼胃氣向上逆行,完全不能下行,隻有上升沒有下降。這就如同琴弦斷絕,聲音嘶啞;脾胃衰敗,出現呃逆聲。所以用代赭石帶領人參下行,以鎮安上逆的氣機。

汪琥說:這裡的噯氣,與之前生薑瀉心湯證中的乾噫不同,這裡雖然噯氣但不至於有食物腐臭的氣味,所以知道這是中氣虛弱導致的。

沈明宗說:誤下會導致痞症,從這裡發汗病解之後也可形成痞症可知,發汗、催吐、攻下,都會損傷體內正氣。然而最虛弱的地方,就是邪氣容易侵入的地方,所以輕微的邪氣從虛弱之處內陷,濁陰之氣向上逆行衝犯心胸,就會導致胃脘部痞塞堅硬,噯氣持續不停止。

旋複代赭石湯方

旋複花三兩、人參二兩、生薑五兩切碎)、代赭石一兩、半夏半升洗淨)、甘草三兩炙)、大棗十二枚擘開)

以上七味藥,加水一鬥,煮取六升,去掉藥渣後再煎,煎至三升,每次溫服一升,一日服三次。

【方解】羅天益說:經過發汗、催吐、攻下,病邪解除之後,邪氣雖然去除,但胃氣已經虧損。胃氣既然虧損,三焦因此失去正常功能,清陽之氣沒有歸處而不能上升,濁陰之氣沒有容納之所而不能下降,所以邪氣滯留,水飲潛伏上逆,因此出現胃脘部痞塞堅硬,噯氣持續不停止的症狀。方中用人參、甘草滋養正氣、補益虛損,生薑、大棗調和脾胃、養護胃氣,如此對於安定中焦脾胃已經做得很周全了。再用質地沉重的代赭石,使其收斂上浮之氣、鎮降上逆之衝;用辛味的旋複花,來宣暢氣機、滌除水飲。輔助人參使氣歸於下焦,輔助半夏在上焦蠲除水飲,濁氣下降則痞塞堅硬之症可以消除,清陽上升則噯氣之症可以解除。觀察仲景治療少陰病水氣向上淩心,用真武湯來鎮攝;治療下焦滑脫不能固攝,用赤石脂禹餘糧湯來固澀;這裡胃虛導致氣機升降失常,又用這種方法來調理,就能使胸中由閉塞轉為通暢。這些使氣機歸元、固攝下焦的方法,各自精妙到了如此程度。

傷寒患者經過劇烈的嘔吐和峻下之後,身體極度虛弱,又大量出汗,這是因為患者體表之氣鬱滯不暢,醫生又給予飲水,以促使發汗,因而導致呃逆。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胃中寒冷的緣故。

【注釋】傷寒患者經過劇烈的嘔吐和峻下之後,體內津液極度虧虛。患者出現麵色發紅,這是體表之氣鬱滯的表現,同時口渴想要喝水,醫生又給予湯水,以幫助發汗,因而導致呃逆。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劇烈的嘔吐和攻下已經使中焦虛弱,又發汗導致陽氣從體表散失,所以說這是胃中虛寒的緣故。適宜用吳茱萸湯,溫補中焦、降逆止呃。

【按語】胃主收納,向下與腸道相通。如果胃的功能失常,就不能向下輸送至大小腸,不但不能收納,反而會使內容物上逆而出。食物無聲吐出,稱為吐;聲音與食物一起吐出,稱為嘔;隻有聲音而無食物吐出,稱為乾嘔。乾嘔,就是噦,因為有噦噦的聲音,所以叫做噦。在《傷寒論》中,認為嘔相對較輕,噦相對較重。這是因為胃中有食物,食物與氣一起上逆,對胃的損傷較輕;胃中空虛,隻有氣上逆,對胃的損傷較重。噦,如果與三陰症同時出現,屬於虛寒;與三陽症同時出現,屬於實熱。虛寒的情況,可選用四逆湯、理中湯、吳茱萸湯等;實熱的情況,可選用調胃承氣湯、大承氣湯、小承氣湯等,酌情選用,不要認為出現噦就是胃衰敗而不能攻下。《傷寒論》中說,傷寒出現噦且腹部脹滿,觀察患者二便情況,了解哪一部位不通利,通利後病症就會痊愈。另外,世上有人將噦說成是呃逆、吃逆、噫氣,這都是不對的。噦的聲音和氣息,從胃向上出於口,有噦噦的聲音,聲音粗壯且急迫;呃逆的聲音,氣從臍下向上衝,出口時發出“格兒”的聲音,聲音散漫不連續。所謂呃逆,就是《傷寒論·平脈篇》中所說的“饐饐”,是氣噎結發出的聲音。觀察呃逆的人,喝冷水會立即發出“格”的聲音,噦則不會,由此便可知道二者的區彆。吃逆、噫氣,就是現在所說的噯氣,因為進食過快過飽,當時就噯氣,且沒有食物腐臭氣味,所以叫做吃逆。因為過食導致傷食,過後噯氣有食物腐臭氣味,所以叫做噫氣。噦、饐、噯、噫,都是有聲無物,雖然都屬於氣上逆,但也有虛實寒熱、輕重新久的區彆。甚至有人將咳逆說成是呃逆,殊不知咳逆就是現在所說的喘嗽,這是將二者混為一談,都是不仔細考證的過錯,而這其中關乎治療的得失利害,不能不加以分辨。乾嘔就是噦,咳逆就是喘嗽。詳細內容在《金匱要略》中。

【集注】程應旄說:噦這一病症,有虛證有實症。虛證是因胃冷而得,這是因為在劇烈的嘔吐和攻下之後,陰虛而陽氣無所依附,因而出現麵色發紅,又因不能出汗,導致體表之氣鬱滯不暢。醫生把麵色發紅誤認為是熱氣鬱滯,又給予水以發汗,致使大汗出,卻不知陽氣隨汗外泄而胃虛,水液在體內積聚而邪氣阻隔,胃氣虛弱,怎麼會不乾嘔呢!

汪琥說:傷寒患者在經過劇烈的嘔吐和峻下之後,已經極度虛弱了!又大量發汗是為什麼呢?是因為患者體表之氣鬱滯不暢,麵部的氣色就好像外來的邪氣鬱滯在體表一樣。這實際上是陽明胃腑極度虛弱,浮熱之氣上升到麵部,醫生誤認為是邪熱過盛、胃燥嚴重,不能出汗,又給予水來幫助發汗,因而導致乾嘔。

喜歡【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請大家收藏:()【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星際奇遇記 卑微係統,在線謀生 霍總想複婚?太太已被禁欲大佬寵上天 病嬌們:失憶了?開騙! 閻王幼崽被找回,滅世親爹一心洗奶瓶 八零年代,我有因果律係統 你說要悔婚,我封異姓王你哭什麼? 重生七零,掏空渣爹資產轉身下鄉 開局玉女宗,被仙子挑走當人丹 出獄後,我醫聖身份曝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