辮厥陰病脈症並治全篇1-4_【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 > 辮厥陰病脈症並治全篇1-4

辮厥陰病脈症並治全篇1-4(1 / 1)

傷寒起初發熱六天,厥冷反而持續九天,並且伴有下痢。一般來說,凡是厥冷伴有下痢的,應當不能進食,現在反而能進食,恐怕是“除中”之症。可以給患者吃些索餅麵條),吃完後若發熱,說明胃氣尚存,病必然會痊愈。但要擔心突然出現的熱,來得快去得也快若熱很快消失,仍可能是除中)。三天後再診察,如果熱持續存在,預計在第二天的半夜會痊愈。之所以這樣,是因為起初發熱六天,厥冷反而九天,之後又發熱三天,加上之前的六天,也是九天,與厥冷的天數相當,所以預計在第二天半夜痊愈。如果三天後診察,脈象數,熱仍不退,這表明熱氣有餘,必然會發生癰腫化膿。

【按語】“不發熱者”的“不”字,應當是“若”字。如果是“不”字,那就已經是“除中”了,怎麼能接後麵“恐暴熱來,出而複去”這樣的話呢?

【注釋】發熱而不厥冷屬陽證,厥冷而不發熱屬陰證。傷寒起初發熱六天,厥冷也六天,到第七天仍發熱而不厥冷,這是陽氣來複,應當會自愈。現在厥冷九天,比發熱多三天,這是陰勝過陽,所以出現下痢。凡是厥冷下利的,體內必然有寒,應當不能進食,現在反而能進食,恐怕是陰邪去除了胃中的陽氣,形成了“除中”的病症。“恐”,是表示懷疑不確定的用詞。所以用索餅麵條)來試探,如果進食後發熱,就不是“除中”,胃氣尚存,病必然會痊愈;如果進食後雖然突然發熱,但擔心熱是暫時出現又會消失,那仍然可能是“除中”。所以一定要等三天,如果熱持續存在不消失,與厥冷的天數相當,才可以預計在第二天半夜痊愈。如果等了三天後,熱雖然不退但病也沒好,而且脈象仍然數,這表明熱氣有餘,留滯在營衛之中,必然會發生癰腫化膿。

【集注】方有執說:“食”,是喂食的意思。“索”,是平常的意思。就是說用平常吃的餅喂食患者。另一種說法是沒有肉的餅叫索餅,意思是不讓患者觸犯飲食禁忌。“旦日”,就是明天清晨,是陽氣生長的時候;“夜半”,是陰氣將儘陽氣萌生的時候,通過脈象數來觀察熱象。癰腫化膿,是因為厥陰經主血,血熱持續時間長就會壅滯瘀積,壅滯瘀積就會腐敗化膿,所以可以推斷。

吳人駒說:“除”,是去除的意思;“中”,指的是中氣,就是中氣被去除,想通過攝取外界食物來自我挽救。

傷寒,脈象遲緩,過了六七天,卻反而用黃芩湯清其熱。脈象遲緩是有寒,現在用黃芩湯再清除熱,腹中應當寒冷,應當不能進食,現在反而能進食,這叫做“除中”,必死無疑。

【按語】在“傷寒脈遲六、七日”之後,應當有“厥而下利”四個字,如果沒有這四個字,就不是“除中”的病症。有這四個字,才與下文“反與黃芩湯”的意思相符合。

【注釋】傷寒脈象數,過了六七天,出現厥冷並且下利,這是熱厥下利,應當用黃芩湯清其熱。現在傷寒脈象遲緩,過了六七天,出現厥冷並且下利,這是寒厥下利,應當用理中湯溫其寒。卻反而用黃芩湯再清除熱,腹中應當寒冷,應當不能進食,現在反而能進食,這叫做“除中”,是胃氣將要斷絕,想通過進食來挽救,但最終對胃氣沒有補益,所以說必死。

【集注】方有執說:“反”,是說不符合正確的治法。黃芩湯,是寒涼的藥物。“徹”,也是清除的意思。“應”,也是應當的意思。反而能進食,是胃氣將要斷絕,想通過進食來自我挽救。“中”,指的是胃。說“死”,是因為萬物沒有土胃氣)就不能生長。

程知說:這裡是說脈象遲緩是有寒,不應該再用寒涼藥物,以免導致“除中”的變症。中氣被陰寒革除,那麼胃中無根的陽氣將要被全部去除,從而求救於食物,所以是死症。

傷寒,先出現厥冷,之後發熱,伴有下利的,下利必然會自行停止,若再次出現厥冷,就會再次下利。

【注釋】厥逆,屬陰;發熱,屬陽。先出現厥冷,之後發熱,下利必然會自行停止,這是陰退陽進。再次出現厥冷就會再次下利,這是陽退陰進。熱多厥少,即使病情嚴重也可能痊愈;厥多熱少,即使病情輕微也會加重。由此可知,厥冷和發熱,是陰陽進退、生死的關鍵。

【集注】汪琥說:厥陰,是陰氣的儘頭,厥陰經陽氣很微弱,所以不論陰陽哪種證候、寒熱哪種邪氣,隻要傳到厥陰經,沒有不出現厥冷的,因為厥冷就是陰陽之氣逆亂,從手足開始。現在說“先厥”,就是一開始就出現厥冷,厥冷就下利,之後發熱,說明陽氣恢複,下利必然會自行停止。

傷寒先出現厥冷,之後發熱,下利必然會自行停止。但如果反而出汗,咽喉疼痛,就會發生喉痹。發熱但不出汗,下利也必然會自行停止,如果下利不止,必然會出現大便膿血。出現大便膿血的,咽喉不會發生喉痹。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注釋】這是承接上一條詳細辨析,以說明症狀。先出現厥冷,之後發熱,下痢必然會自行停止。厥冷緩解、下利停止,如果熱也消退,這是疾病將要痊愈。如果厥冷緩解、下利停止,但熱不退,反而出汗,這是厥陰病從陽化熱,邪氣沿著本經的經脈向上,所以出現咽喉疼痛、喉痹。如果厥冷緩解、發熱,但不出汗,下利不止,這是厥陰的邪熱因為下利向下逼迫,損傷了脈中的血液,所以必然會出現大便膿血。出現大便膿血的,咽喉不會發生喉痹,這是說熱邪向下導致下利,就不會再向上引發咽喉疼痛。由此可知,下利停止,出現喉痹,是說熱邪向上引發咽喉疼痛,就不會再向下導致下利。

【集注】喻昌說:先厥冷後發熱,下利停止,疾病就快要痊愈了。但反而出汗、咽喉疼痛,這是熱邪有餘,向上攻衝咽喉導致喉痹。已經發熱,即使不出汗,因為陽氣已經恢複,所以下利也必然會自行停止,如果下利不止,那麼不出汗顯然是邪氣不能外出,熱邪鬱積在裡,必然會出現大便膿血。出現大便膿血的,咽喉不會發生喉痹,這表明熱邪在裡就不在表,在下就不在上。

汪琥說:咽喉疼痛,這是熱邪損傷了上焦氣分。“痹”,是閉塞的意思。咽喉疼痛厲害,喉嚨必然會閉塞不通,因為厥陰經環繞喉嚨之後,向上進入鼻咽部。不出汗、下利不止、出現大便膿血,這是熱邪損傷了下焦血分,熱邪向下灌注,就不會影響到上焦,所以說“其喉不痹”。

腹瀉時脈象數,伴有輕微發熱和出汗,可自行痊愈。若脈象又轉為緊,說明病症尚未解除。

【注釋】厥陰病導致的腹瀉,脈象數,屬於熱瀉。若發熱輕微且出汗,表明邪氣輕微,病情有好轉趨勢,腹瀉必然會自行停止,所以能自愈。若脈象又呈現緊象,說明表邪仍然強盛,病症未能解除。

【集注】成無己說:腹瀉屬於陰證,脈數屬於陽脈。陰證見到陽脈,患者生機較大,輕微發熱且出汗,表明陽氣得以通暢,腹瀉必定會自行痊愈。各種緊脈主寒,若脈象又緊,說明寒邪仍然強盛,所以說病症未解。

沈明宗說:這幾條論述的是手足厥冷並伴有腹瀉、便膿血的情況。有時會出現實大、浮數、微弱、沉澀、弦緊、洪長等各種脈象,應當分辨脈象的虛、實、寒、熱,以此判斷疾病是將要痊愈還是尚未痊愈,這確實是洞察病情的精妙要旨。

腹瀉伴有輕微發熱和口渴,脈象虛弱,可自行痊愈。

【注釋】厥陰病腹瀉,若伴有大熱且口渴,脈象強盛,是邪熱俱盛的表現。現在腹瀉伴有輕微發熱和口渴,脈象虛弱,說明邪熱已經衰退,所以可以自行痊愈。

【集注】方有執說:輕微發熱,是陽氣逐漸恢複;口渴,是體內燥熱尚未恢複;脈象虛弱,是邪氣衰退。說可自愈,意思是無需治療。

程知說:腹瀉以陽氣恢複、邪氣輕微為痊愈的表現,輕微發熱且口渴,表明症狀已轉為陽症,脈象虛弱說明邪氣已經衰退,所以不治療也能自愈。若腹瀉伴有大熱、脈象強盛,那就是病情逆傳的征兆了。

腹瀉且脈象數又口渴,可自行痊愈。若病情不緩解,必然會出現大便膿血,因為體內有熱。

【注釋】這是承接上條,從不同角度闡述,以詳細說明病情變化。腹瀉且脈象數又口渴,表明體內有熱。若身體無發熱,說明邪氣已經衰退,也可自行痊愈。若腹瀉、脈象數且口渴,長時間不痊愈,即便身體無發熱,也必然會出現大便膿血,因為體內熱邪損傷了陰液。

【集注】方有執說:脈象數,與上條的輕微發熱相互印證。

程應旄說:脈象數且口渴,表明陽能勝陰,所以也可自愈。若不痊愈,那麼陰虛熱邪侵入,正如經典所說,脈象數而不緩解,腹瀉不止,必然會伴有熱邪而出現大便膿血。

腹瀉時,寸部脈象反而浮數,尺部脈象澀滯,必然會出現大便膿血。

【注釋】厥陰熱瀉,寸部脈象本應沉數,現在寸部脈象反而浮數,說明熱在表而不在裡。尺部脈象澀滯,是因為表熱不解,趁著腹瀉進入體內,損傷陰分,熱邪與瘀血互結,必然會出現大便膿血。

【集注】喻昌說:脈象呈現浮數,若是邪氣回到表,尺部脈象也會有相應變化。現在尺部脈象澀滯,是熱邪結聚在陰分,雖然寸部呈現陽脈,但最終陰分的邪熱必然會趨向於下竅,從而出現大便膿血。

汪琥說:這一條是腹瀉轉變為便膿血的征兆。熱瀉出現數脈,不算反常,出現浮脈才是反常。此條論述中沒有給出治法,應該用仲景的黃芩湯治療。

腹瀉時脈象沉弦,會出現裡急後重的症狀。脈象大,表明腹瀉尚未停止;脈象微弱且數,表明腹瀉將要自行停止,即便伴有發熱,也不會有生命危險。

【注釋】這是對上條腹瀉便膿血相關症候脈象的詳細說明。脈象沉,主病在裡;脈象弦,主拘急。下重即裡急後重。腹瀉且脈象沉弦,所以會出現裡急後重。凡是腹瀉的證候,發熱且脈象大,說明邪氣強盛,腹瀉尚未停止;脈象微弱且數,說明邪氣衰退,腹瀉將要自行停止,即便伴有發熱,也不會危及生命。由此可知,痢疾患者脈象大且發高燒的,很難治療會死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集注】喻昌說:腹瀉且脈象沉弦,主裡急後重,形成滯下的證候,也就是現在所說的痢疾。脈象大,是指在沉弦的基礎上脈象大;脈象微弱且數,是指在沉弦的基礎上脈象微弱且數。

腹瀉想喝水,是因為體內有熱,用白頭翁湯治療。熱瀉伴有裡急後重的,也用白頭翁湯治療。

【注釋】這是承接上條給出治療方法。腹瀉想喝水,是熱瀉導致津液下泄,需要喝水來補充乾燥。熱瀉伴有裡急後重,是熱邪損傷氣機,導致裡急後重、便膿血。這兩種情況都用白頭翁湯治療,因為它大苦大寒,寒能清熱,苦能燥濕。

【集注】程知說:少陰病腹瀉且口渴,也有因體虛而引水自救的情況,還應當通過小便的顏色赤白、脈象的遲數來辨彆。這裡說的是熱邪內結,熱邪內結導致裡急後重,所以單純使用苦寒藥物來清熱厚腸。

白頭翁湯方

白頭翁三兩)黃連去須,三兩)黃柏去皮,三兩)秦皮三兩)

將以上四味藥,加入七升水,煎煮至取得三升藥液,去掉藥渣,每次溫服一升。如果沒有痊愈,再服一升。

【方解】太陰、少陰、厥陰三陰經都有下利的病症。自行下利但不口渴的,屬於太陰經病症;自行下利且口渴的,屬於少陰經病症。隻有厥陰經的下利,屬於寒證的,會出現手足厥冷且不口渴,下利清稀,完穀不化;屬於熱證的,則會出現消渴、下利、裡急後重、大便膿血等症狀。這裡所說的熱利伴有裡急後重,是由於火熱鬱積,濕氣熏蒸,穢濁之氣奔迫於大腸,肛門重墜滯澀,排便困難,也就是《內經》所說的“暴注下迫”的情況。方中以白頭翁為君藥,其性寒且味辛苦;以秦皮為臣藥,性寒且味苦澀,寒性能夠清熱,苦味可以燥濕,辛味能夠發散火邪之鬱滯,澀味能夠固攝下重的下利;佐以黃連,清上焦之火,從而使口渴得以緩解;使以黃柏,瀉下焦之熱,那麼下利自然會消除。治療厥陰經熱利有兩種方法,初期下利使用本方,用苦味藥物瀉火,以苦味燥濕,以辛味散火,以澀味固澀,這就是以寒治熱的方法;久利則使用烏梅丸,用酸味藥物收斂火邪,佐以苦寒藥物,再雜以溫補藥物,這就是所謂的或逆或從,根據病情的有利方向進行治療,調理氣機,使其達到平衡。

喜歡【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請大家收藏:()【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四合院:開局爆錘眾禽 靈泉空間,荒年帶娃找首長爹認親 入獄三年,歸來仍是大佬! 扶唐 哄我婚前試愛?閃婚哥哥死對頭他才後悔 法修散噠 末日堡壘:我有一顆火種之心 毫無存在感的我混在驚悚遊戲 北域戰記 攻略對象而已,難道哥哥們都當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