辮厥陰病脈症並治全篇1-5_【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 > 辮厥陰病脈症並治全篇1-5

辮厥陰病脈症並治全篇1-5(1 / 1)

感染傷寒後出現腹瀉,一天腹瀉十多次,脈象反而堅實有力,這種情況患者會死亡。

【注釋】傷寒引發腹瀉,一天多達十多次,這表明正氣已經虛弱,正常脈象應該是虛弱的,現在脈象反而堅實有力,說明邪氣亢盛。正氣虛弱而邪氣強盛,所以預示著患者會死亡。

【集注】成無己說:腹瀉表明體內正氣虛弱,脈象應當微弱,現在反而堅實有力,意味著病邪勝過人體的臟腑正氣,所以會死亡。這就是脈象與病症不相符的情況。

鄭重光說:脈象堅實,說明胃氣失去了和緩的狀態,而呈現出真臟脈的特征,這是邪氣強盛、正氣虛脫的表現。

傷寒病六七天的時候,之前沒有腹瀉,卻突然發熱並且開始腹瀉,患者還出汗不止,這種情況會導致死亡,是因為體內隻有陰寒之邪,而陽氣已經消亡。

【注釋】傷寒病發展到六七天,正是邪氣傳至少陰經的時候。如果隻是手足厥冷但沒有腹瀉,說明陰寒邪氣還不算強盛,此時即便發熱,患者也不至於死亡。現在六七天沒有腹瀉,卻突然開始腹瀉,還發熱、出汗不止,這是因為體內陰寒之氣過盛,而陽氣已經向外亡失,所以說體內隻有陰寒而沒有陽氣了,患者的死亡也就可想而知了。

【集注】方有執說:發熱並伴有腹瀉,表明體內陰寒之氣強盛,所以說“有陰”。出汗不止,表明體表的陽氣已經外絕,所以說“無陽”。

程知說:這裡說的是突然出現腹瀉且出汗,這是陽氣亡失的致死病症。六七天沒有腹瀉,卻忽然發熱並腹瀉,甚至出汗不止,完全是外表看似有陽氣,而體內全是陰寒,真陽在瞬間就消耗殆儘了。

汪琥說:寒邪侵襲厥陰經到六七天,通常也會手足厥冷六七天,這裡沒提到手足厥冷,是省略了相關文字。手足厥冷時通常會腹瀉,沒有腹瀉,說明陽氣還沒有衰敗,還能與邪氣相互對抗。如果出現發熱,原本腹瀉的也應該停止。現在發熱與腹瀉突然同時出現,再加上出汗不止,就知道這個熱不是陽氣恢複的熱,而是陽氣虛脫所表現出的熱,所以會同時出現腹瀉和出汗不止的症狀。

張令韶說:厥陰病出現發熱,一般情況下患者不會死亡,但因發熱而導致死亡的有三種情況:一是煩躁得無法安臥,一是手足厥冷不停,一是出汗不止。

出現發熱並且手足厥冷,到第七天又出現腹瀉,這種情況病情很難治療。

【注釋】這是對上一條中“發熱而厥”含義的詳細闡釋。發熱並手足厥冷到了第七天,如果手足厥冷的症狀緩解,腹瀉也停止,那麼病情還可以自行緩解。現在發熱並手足厥冷到第七天,腹瀉卻沒有停止,這種情況就很難治療。上一條是因為體內有陰寒而無陽氣所以患者會死亡,這一條是陰寒強盛而陽氣不能恢複,所以病情難以治療。

【集注】方有執說:手足厥冷七天並伴有腹瀉,表明陰寒強盛而陽氣不能恢複。

張璐說:手足厥冷、腹瀉與發熱,呈現出相互對立、無法並存的態勢。發熱並手足厥冷七天,發熱持續存在,手足厥冷和腹瀉也持續存在,陰陽各自走向極端,毫無協調的跡象,所以即便還沒有出現煩躁症狀,病情也已經很難治療。因為治療發熱會使手足厥冷和腹瀉的症狀加重,治療手足厥冷和腹瀉又會使發熱的症狀加重,直到陰陽兩絕才會停止。

腹瀉時脈象沉且遲緩,患者麵部稍有泛紅,身體有輕微發熱,同時瀉出未消化的食物,這種情況必然會先出現頭目昏沉、汗出的症狀,之後病症才會緩解,患者還會有輕微的手足厥冷。之所以這樣,是因為麵部呈現的是虛陽上浮,而身體下部陽氣虛弱。

【注釋】脈象沉且遲緩,腹瀉出未消化的食物,表明體內有陰寒。如果患者麵部稍有泛紅,身體有輕微發熱,又說明體表有陽熱。體內有陰寒,體表有陽熱,那麼陰寒有可能因得到陽熱的化解而使病症緩解。但在病症未緩解之前,患者必然會先出現頭目昏沉、汗出的症狀,之後病症才會緩解。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麵部上浮的虛陽與腹瀉所表現的虛陰相互和順,所以病症得以緩解。這並非是下部的陰寒格拒上部的陽氣,所以患者雖然頭目昏沉,但手足厥冷的症狀必定輕微,肯定不像病症未緩解時那樣,頭目昏沉和手足厥冷的症狀都很嚴重。

【集注】喻昌說:腹瀉脈象沉遲,表明體內有寒,麵部稍有泛紅且有輕微發熱,說明仍兼有外邪,病症必定通過出汗而緩解。但虛陽上浮的病症,必定會出現輕微的手足厥冷,這裡麵隱藏著很大的危機,其治療方法應當與常規方法大不相同。六經病症都有腹瀉的情況,隻有少陰經和厥陰經的腹瀉難治。因為邪氣入裡,腹瀉嚴重就必然導致手足厥冷,手足厥冷嚴重也必然導致腹瀉,所以對於腹瀉這一病症,在少陰經和厥陰經的論述中都詳細講解。因為傷寒導致的腹瀉,無論少陰經還是厥陰經的病症,其治法都可以融會貫通。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汪琥說:鬱冒,是指頭目之間感覺昏沉,這是陽氣能夠戰勝寒邪,體內陽氣恢複,體表氣血調和,所以病症緩解。通過出汗而病症緩解,是因為陽氣恢複,體內寒邪消散,營衛調和,所以出汗,並非通過解表藥使患者出汗。

腹瀉,瀉出未消化的食物,體內有寒,體表有熱,且出汗、手足厥冷的,用通脈四逆湯治療。

【注釋】這是承接上一條,進一步詳細說明其含義,並給出治療方法。腹瀉瀉出未消化的食物,表明體內有寒;身體有輕微發熱,表明體表有熱。上一條中患者無汗、麵部因氣血鬱滯而泛紅,還可期待通過頭目昏沉、出汗而使病症緩解。而這一條中患者出汗且手足厥冷,已經出現了陽氣亡失的變化。所以用通脈四逆湯治療,以挽救陽氣來戰勝陰寒。

【集注】方有執說:腹瀉所以說體內有寒,是陰氣不能內守;體表有熱且出汗,是陽氣不能固護。通脈四逆湯能救治表裡之症,使血氣通暢,恢複陰陽平衡。

喻昌說:上一條是辨彆病症,這一條是給出用藥,兩條相互闡明。然而不僅如此,少陰病腹瀉瀉出未消化的食物,麵色泛紅的,也已經使用這種治法了。

吳人駒說:有協熱下痢的情況,也會出現完穀不化,這是因為邪熱不能腐熟穀物,其與其他病症的區彆在於脈象陰陽虛實的不同。

大量出汗,熱卻不退,伴有腹部拘急、四肢疼痛,又腹瀉、手足厥冷且怕冷的,用四逆湯治療。

【注釋】全身大量出汗,熱應該消退。如果熱仍然不退,且沒有其他症狀,那是邪氣未儘所以病症未解除。現在大量出汗,熱卻不退,還出現腹部拘急、四肢疼痛,並且腹瀉、手足厥冷、怕冷,這是陽氣在體表亡失,寒邪在體內強盛,所以用四逆湯治療,溫通經脈以戰勝寒邪,使陽氣恢複並收斂汗液。

【集注】方有執說:大量出汗,是陽虛導致體表不能固護;熱不消退,是說邪氣沒有去除;腹部拘急、四肢疼痛,是津液耗損,骨骼關節不利;腹瀉、手足厥冷、怕冷,是陽氣亡失,體內陰寒過盛。

程知說:這裡是說大汗之後出現腹瀉、手足厥冷,應當趕緊回陽。大量出汗而熱不退,正擔心真陽會外散,若出現腹部拘急、四肢疼痛,再加上腹瀉、手足厥冷、怕冷,那麼體內全是陰寒之邪了。

程應旄說:這種病症大量出汗、熱不退,為什麼不在陽氣亡失的致死病症之列呢?要知道陽氣亡失是由於出汗不止導致陽氣消亡,而這個病症中腹部拘急、四肢疼痛,說明汗已經止住,陽氣沒有亡失隻是怕冷,所以可以使用溫陽的方法。

大量出汗,或者嚴重腹瀉,且手足厥冷的,用四逆湯治療。

【注釋】大量出汗且汗不能收斂的,是桂枝加附子湯的適應證;嚴重腹瀉且瀉下不止的,是理中加附子湯的適應證。現在既大量出汗,又嚴重腹瀉不止,還出現手足厥冷,這是陽氣在體表亡失,寒邪在體內強盛,不是桂枝湯或理中湯所能治療的了,應當用四逆湯迅速恢複陽氣,戰勝陰寒,使出汗和腹瀉停止,手足厥冷緩解,這樣患者還有生機。以上三條,都是厥陰經與少陰經同病,由於少陰經寒邪太盛,所以都按照少陰經病症的治法來治療。

【集注】喻昌說:此症沒有外熱混淆,陰寒之象明顯。但既然大汗、大下利,陰津也會損耗。不過此時隻能先以救陽為重,陽氣恢複後,再慢慢調養陰津。

出現腹瀉,手足厥冷且摸不到脈象,此時艾灸後若手足仍不轉溫,脈象也未恢複,反而出現輕微氣喘,這種情況會死亡。若是腹瀉之後脈象消失,手足厥冷,經過一晝夜後脈象恢複,手足轉暖,患者能夠存活;若脈象未能恢複,則會死亡。

【注釋】腹瀉、手足厥冷且無脈象,這表明體內陰寒過盛而陽氣衰微。即便使用附子、四逆湯等藥物,恐怕陽氣也難以迅速恢複,此時應趕緊艾灸厥陰經穴位,以通複陽氣。若脈象恢複,手足轉暖,患者便有生機。若脈象未恢複,手足依舊不暖,反而出現輕微氣喘,這是元氣虛脫無法接續的氣喘,意味著陽氣向上脫散,所以會導致死亡。

【集注】方有執說:這種氣喘必然氣息短促且聲音斷斷續續,是陽氣衰絕的表現。

程知說:少陰病出現腹瀉、手足厥逆且無脈象,服用白通湯後,若脈象突然出現則會死亡,若脈象逐漸恢複則能存活。厥陰病腹瀉、手足厥逆且脈象消失,采用艾灸療法,一晝夜後脈象恢複的可存活,未恢複的則會死亡。由此可見,要恢複陽氣,並非盲目為之,必須是兩腎之中還有些許生機可以接續,然後才能借助溫灸來挽救陽氣。

感染傷寒後,若出現發熱、腹瀉、手足厥逆,且煩躁得無法安臥,這種情況會導致死亡。若傷寒發熱,腹瀉極為嚴重,手足厥冷不止,同樣會導致死亡。

【注釋】傷寒發熱、腹瀉且手足厥逆,卻又煩躁得無法安臥,這是寒邪在體內過於強盛,僅存的陽氣受到擾亂。或者發熱、腹瀉極其嚴重,手足厥逆不停,即便沒有煩躁症狀,也屬於體表陽氣向外散失,體內陽氣向內虛脫,所以這兩種情況都會導致死亡。

【集注】成無己說:傷寒發熱,說明邪氣在表;腹瀉、手足厥逆,表明陽氣虛弱;煩躁不能安臥,意味著病邪勝過人體正氣,所以會死亡。《金匱要略》提到:六腑之氣在體表衰竭,會出現手足寒冷;五臟之氣在體內衰竭,會出現腹瀉不止。傷寒發熱,表明邪氣獨盛,腹瀉嚴重、厥冷不止,意味著臟腑之氣衰竭,所以會導致死亡。

程知說:厥陰病,隻要出現發熱通常不會死亡,因為發熱意味著邪氣出於體表,體內病症自然會消除。但若體表發熱而體內手足厥逆,腹瀉不止,且煩躁不能緩解,那麼發熱就成為陽氣向外散失的征象,進而導致死亡。

張璐說:煩躁得無法安臥,是腎中陽氣外越將絕的表現。一般來說,腹瀉且手足厥冷都屬於危險證候,因為四肢是陽氣的根本。再加上發熱、煩躁不能安臥,不僅虛陽外浮顯露,而且真陰也已消耗殆儘,怎能不死亡呢?

喜歡【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請大家收藏:()【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讓你入職殯儀館,你把媳婦帶來了 墨總,你的白月光回來了 長安日記 靈泉雙璧:異世同輝 修仙從冰山聖女開始模擬 古龍群俠:從滿級嫁衣神功開始 鳳臨異世將軍的刁蠻王妃 請說服我體內的怪物 盜墓:我是九門第十門 猴神記外傳之冥魂覺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