辮可汗病脈症篇_【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_线上阅读小说网 

辮可汗病脈症篇(1 / 1)

由於疾病發作往往十分緊急,倉促之間尋找合適的治療方法,關鍵的要點難以迅速掌握,所以重新彙集各種關於可采用與不可采用的方劑及治法,與三陰三陽篇的內容相比,這裡的內容更容易理解。而且,有時病症並不局限於三陰三陽篇所論述的,也會出現在這些可采用與不可采用的治法之中。

【注釋】因為疾病發作極為急迫,倉促之間尋求治療方法很難找到關鍵要點,其中關鍵的在於發汗、催吐、攻下之法,所以重新彙集有關發汗、催吐、攻下等各種可采用與不可采用的方法,與三陰三陽篇的內容相比,在這裡更容易明白。另外,有時病症不隻是三陰三陽篇所涉及的,也會在這些可采用與不可采用的治法相關內容中出現。

春夏季節適宜發汗。

【注釋】春夏季節陽氣舒暢,所以適宜發汗,這是醫生治病的常規道理,也是一般的原則。

【集注】程應旄說:春夏適宜發汗,是因為發汗有助於宣發陽氣,這與春夏萬物生長發育的意義相同。現在很多人將麻黃湯、桂枝湯作為春夏季節的禁用藥,他們輕易違背經典,是因為沒有明白自然規律。

凡是發汗,希望能讓手腳都均勻地出汗,微微出汗,持續一個時辰左右也很好,不能讓汗出得像水流一樣。如果疾病沒有解除,應當再次發汗。但汗出過多必然會導致陽氣耗損,陽氣虛弱就不能再次發汗了。

【注釋】凡是發汗,要讓手腳都均勻地出汗,這是希望汗慢慢出且能遍及全身,這樣邪氣就能全部去除,正氣也不會受到損傷。以微微出汗為度,不能讓汗像水流一樣,這是不希望汗出得過快過多。如果汗出得過快過多,那麼邪氣不能除儘,正氣反而會受到損傷。倘若疾病沒有解除,應當再次發汗,但之前汗已經出得很多,再次發汗必然會耗損陽氣,即使陽氣虛弱疾病沒有解除,也不敢再發汗了。

【集注】成無己說:汗緩緩出,那麼表裡的邪氣都能去除。汗大量出,那麼邪氣不能去除,反而會耗損陽氣。陽氣虛弱是因為沒有津液,所以不能再次發汗。

方有執說:這是在叮囑發汗的節度。

張錫駒說:汗是津液,汗出得多就會損耗津液,為什麼又說會導致陽氣耗損呢?經典中說:上焦開發腠理,熏蒸肌膚、充實身體、潤澤毛發,就像霧露灌溉萬物。大概汗雖然是津液,必須借助陽氣的熏蒸宣發才能排出,所以汗出得多會損耗津液,陽氣也會隨之耗損。

凡是服用湯藥發汗,疾病緩解就應停止服藥,不一定要把一劑藥服完。

【注釋】服用湯藥發汗,出汗後疾病緩解,就可以停止繼續服藥,不一定要把一劑藥全部服完。

【集注】程應旄說:疾病緩解就停止服藥,這也是針對麻黃湯、桂枝湯等方劑相互參照而言,強調在“中病”這個“中”字上要有所節製,以此嚴格禁止過度用藥。

凡是說可以發汗,但沒有湯劑的情況下,丸劑、散劑也可以使用,關鍵是以出汗作為疾病解除的標誌。然而,丸劑、散劑不如湯劑,湯劑根據病症靈活使用效果很好。

【注釋】凡是說可以發汗但沒有湯劑時,在一時倉促沒有湯劑的情況下,用丸劑、散劑代替也可以,總之以出汗作為疾病解除的標誌。然而丸劑、散劑是固定的配方,不如湯劑可以根據病症靈活調整用藥,湯劑的效果很準確,所以說很好。

【集注】程應旄說:丸劑、散劑隻能作為權宜之計,根據病症用藥不如湯劑。

如果脈象浮大,詢問病人,病人說隻是大便乾結。假設此時使用攻下之法就是大錯特錯,大便乾結是裡實之證,但此時應通過發汗使病症解除,為什麼呢?因為脈象浮,應當用發汗的方法來解除病症。

【注釋】脈象浮大,屬於表證未解,即使有大便乾結的裡實證,也不可以使用攻下之法,為什麼呢?因為脈象浮。應當先解除表證,表證解除熱邪消除,內外協調,大便自然就通暢了。假設使用攻下的藥物,這就是嚴重的錯誤。

【集注】成無己說:結胸證雖然病情危急,脈象浮大時尤其不可以攻下,攻下就會導致死亡,何況這裡隻是大便乾結呢?《傷寒論》中有說:本來應該發汗卻反而攻下,這是錯誤的治法;如果先發汗,治療就不算錯誤,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喜歡【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請大家收藏:()【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斷絕關係?我轉身科舉成狀元! 第二次化石戰爭 繼兄寵我掌心嬌,親哥紅眼悔斷腸 萬道龍墟 美聯儲,不,我隻是美金的搬運工 午夜凶播:我在怪談世界橫著走 亂虎春秋 湖心有個小島 六魂幡?不!我本命靈寶混沌鐘 三更鼓:金陵六扇門迷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