痙濕暍病脈症並治第二1-1_【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 > 痙濕暍病脈症並治第二1-1

痙濕暍病脈症並治第二1-1(2 / 2)

【注釋】以上論述的痙病,大多是外感風、寒、濕等邪氣而引發的病症。但也有因風邪致病,本不應攻下卻誤用攻下之法損傷陰液,本不應發汗卻發汗損傷津液,從而導致津液枯燥,筋脈失去滋養而引發痙病的情況。所以說:風邪所致病症若誤用攻下之法就會引發痙病,若再發汗必然會出現拘急症狀。這種情況不能按照外感痙病的方法來治療,應當以專門滋養津液為首要任務。

患太陽病,如果發汗過多,就會導致痙病。

【注釋】這是承接上文,詳細說明發汗過多會導致痙病的道理。患太陽病本應發汗,但如果發汗太過,會使腠理大開,體表衛氣不固,風邪乘虛侵入,從而引發痙病,這是由於體內正氣虛弱而招致邪氣入侵,此時適宜用桂枝加附子湯來治療,以固護肌表、溫通經脈。由此推斷,凡是因出汗過多、新產後、金瘡破損出血過多等情況而引發這種病症的,都屬於此類。

突然出現腹部脹大的,是疾病將要解除的表現。如果脈象依舊,反而出現伏弦之象的,是痙病。

【按語】本門第一條,“痙病也”之後“若發其汗”等六句,應當移到本條開頭,文意才連貫。本條“暴腹脹大者”這句話,是多餘的文字,應當刪去。

【注釋】不僅風邪所致病症發汗過多會導致痙病,即使是寒濕相互搏結的病症,發汗過多同樣會引發痙病。發汗過多,體表會更加虛弱,體表虛弱就必然會使惡寒症狀加劇。對寒濕病症發汗後,如果脈象不再是直緊的狀態,而是如同蛇行般彎曲和緩,這表示邪氣已退,不會形成痙病,是疾病將要解除的表現。如果脈象仍然直緊不緩和,或者不是直緊而是反而呈現伏堅弦急之象,這表明邪氣未退,就會形成痙病。

患有瘡瘍的病人,即便身體疼痛,也不可發汗,若發汗就會導致痙病。

【注釋】瘡瘍初起時,毒熱尚未形成,按照治療法則應當用發汗解表之法。但瘡瘍已經潰破之後,氣血已經受到損傷,此時即便有身體疼痛的表證,也不可以發汗,因為擔心發汗會使血液津液更加枯竭,筋脈失去滋養,從而導致痙病,或者風邪趁機侵入,也會引發痙病。

痙病患者若身上有灸瘡,這種情況難治。

【注釋】痙病一般可以用艾灸治療,但如果灸後形成灸瘡卻不化膿,這表明營衛之氣已經衰竭,所以說難治。

患有濕病的人,症狀表現為全身疼痛,發熱,皮膚顏色如同煙熏般發黃。

【注釋】“濕家”,指的是患有濕病的人。濕邪引發的病症,若因外感濕氣,就會全身疼痛;若因體內產生濕病,就會發熱、身體發黃。如果內外濕邪同時致病,就會全身疼痛、發熱,皮膚顏色像煙熏一樣發黃。濕家的身痛發黃,與傷寒導致的身痛發黃不同,因為沒有六經辨證的典型症狀。

【集注】徐彬說:這裡說的是純粹的濕邪,且濕邪長期鬱積而化熱。如果是濕邪夾風,風邪走竄孔竅,所以疼痛隻在關節部位。如今單純濕邪致病,就會浸淫遍布全身,導致全身疼痛,不隻是關節疼痛了。然而濕邪長期鬱積就會化熱,所以發熱。熱邪長期鬱積,濕氣就會熏蒸皮毛,所以疼痛的地方就是濕邪所在之處,濕邪所在之處也就是熱邪所在之處。而皮膚顏色像煙熏一樣發黃,是因為被火氣熏蒸,濕邪被火氣熏蒸,所以發黃的顏色帶黑且沒有光澤。

濕家患者,身體疼痛、發熱,麵色發黃且氣喘,頭痛、鼻塞並且煩躁,脈象大,患者能正常飲食,腹部平和無病,這是頭部感受寒濕之邪,所以鼻塞,往鼻中用藥就可痊愈。

【注釋】這是對上文內容的進一步說明,詳細闡述其病症機理,指出脈象特點,並給出不同治法。濕家患病,身體疼痛、發熱,麵色發黃且氣喘,這是體內有濕邪且外感濕邪的病症。對外宜用羌活勝濕湯,對內宜用茵陳五苓散;氣喘嚴重的,用大陷胸丸。如果還伴有頭痛、鼻塞並且煩躁,脈象大,這些症狀類似傷寒,但患者體內平和能正常飲食,可知並非傷寒,不可發汗。這是頭部感受寒濕之邪,所以頭痛、鼻塞,隻適宜往鼻中用藥,使黃水隨著鼻涕流出,寒濕之邪得以宣泄,病就可以痊愈。所用的藥,如瓜蒂散之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集注】魏荔彤說:頭部是諸陽彙聚之處,並非寒濕容易侵犯的地方。如今頭部有寒濕之邪,那麼熱氣就會挾帶著寒濕上衝,這並非寒濕外邪自身能導致的,而是體內有濕熱作為內在因素。熱邪吸引濕邪向上侵犯清竅,鼻子必然會堵塞,所以用往鼻中用藥的方法,宣通清氣,疾病就可痊愈。

濕家患者,身體煩痛,可以給予麻黃加術湯,用發汗的方法較為適宜,但千萬不可用火攻之法。

【注釋】濕家的外在症狀,如果身體疼痛嚴重,用羌活勝濕湯;內在症狀如果發黃嚴重,用茵陳五苓散。如果隻是身體煩痛而不發黃,那就是外感寒濕之邪,用麻黃加術湯發汗,使寒濕之邪同時解除。說千萬不可用火攻之法,是指不可用火療的方法強行大量發汗,否則必然會引發變證。

【集注】趙良說:濕邪與寒邪結合,會使人身體疼痛,一般法則是表實有熱就可以發汗,但如果沒有熱,說明陽氣還很微弱,發汗恐怕會使表氣虛弱。本證雖然沒有說發熱,但出現煩躁,因為煩躁是由熱引起的,所以服藥時不敢大量發汗。而且濕邪也不是通過暴汗就能驅散的,用麻黃湯治療寒邪,加白術去除濕邪,使其微微出汗即可。不可用火攻,用火攻會增加體內熱邪,必然會引發其他變症,所以告誡人們要謹慎。

喻昌說:麻黃加白術,這樣發汗不至於汗出過多,而且白術配合麻黃,還可以行散表裡之濕。不可用火攻,因為火攻會增加發熱症狀。

麻黃加術湯方:

麻黃三兩,去掉結節)桂枝二兩,原文“去皮”,桂枝功效全在皮,去皮則如枯木,無解肌發汗之功,宜刪去此二字,下同)甘草二兩,炙)杏仁七十個,去掉皮和尖)白術四兩)

以上五味藥,用水九升,先煮麻黃,煮去二升水分,去掉上麵的浮沫,加入其他藥物,煮取二升半,去掉藥渣,每次溫服八合,蓋上被子使身體微微出汗。

【按語】桂枝的氣味辛甘,其藥效主要源自於外皮。若是去掉外皮,桂枝就如同枯木一般,怎麼還會有解肌發汗的功效呢?所以“去皮”這兩個字應該刪去,後麵涉及到桂枝的相關內容也依此處理

喜歡【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請大家收藏:()【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通靈真千金發瘋後,創飛滿朝文武 苗疆詭案:法醫女帝的修羅場 一品盲刀入江湖 我在靈能學院學斬妖邪 穿越八零:嬌妻居然是個女強人 萬倍返還!我靠荒野求生養活龍國 流氓小村醫 廢婿之隱龍覺醒 綁定作死係統,我在娛樂圈封神 三國非演義:狼嘯白門樓